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
被引量:2
Constructing Is Favorable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出处
《中国科技产业》
2005年第7期8-12,共5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54
-
1崔大沪.开放经济中的中国产业增长模式转变[J].世界经济研究,2004(9):54-60. 被引量:56
-
2陈劲.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J].科研管理,1994,15(2):32-34. 被引量:238
-
3易余胤,盛昭瀚,肖条军.企业自主创新、模仿创新行为与市场结构的演化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19(1):14-18. 被引量:78
-
4尚勇谈科技自主创新的三含义[J].中国高等教育,2005(8):48-48. 被引量:16
-
5张景安.利用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6):38-39. 被引量:4
-
6胡钰,仲伟俊.关于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学术版),2005,34(7):8-13. 被引量:12
-
7梁宇颂.论自主创新战略下技术引进的重新定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7):122-124. 被引量:14
-
8谢燮正.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程师,1995(5):6-9. 被引量:45
-
9刘莉,黄晓华.深圳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品牌的成长之路[J].中国科技产业,2005(8):72-76. 被引量:2
-
10祝宝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掣肘我国经济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05(10):24-2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4
-
1王娟,仇菲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统计指标体系构建[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25(2):105-109. 被引量:3
-
2胡长生.论自主创新的战略意蕴及其对策[J].求实,2007(5):46-50. 被引量:7
-
3丁云伟.创新型企业的内涵与特征[J].学术交流,2008(3):92-96. 被引量:9
-
4张丽丽,褚淑贞,朱虹.从“智猪博弈”谈我国医药企业创新战略选择[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2(4):47-54. 被引量:1
-
5胡惠萍.自主创新与宁波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8(3):20-23.
-
6张静中,黄芬.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政策操作规程探讨[J].中国政府采购,2008(4):27-29. 被引量:3
-
7马淑文.基于自主创新的企业知识结构演化机制研究[J].技术经济,2008,27(6):32-35. 被引量:2
-
8仇菲菲,庞智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与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24(1):99-105. 被引量:14
-
9王海清,张红辉.宁波市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8(7):25-27. 被引量:1
-
10高山行,徐新.企业自主创新五个视角的研究现状及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9):92-97. 被引量:10
-
1田勇.如何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8):1-1.
-
2工信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关键产品推进重点(第一批)》发布[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2(8):6-6.
-
3工信部印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关键产品推进重点(第一批)[J].中国金属通报,2012(27):12-12. 被引量:1
-
4工信部落实新兴产业推进重点[J].中国粉体工业,2012(4):26-26.
-
5专家敬言企业经营战略[J].政策与管理,1998(4):24-25.
-
6美对欧盟农产品降税新提案感到失望[J].时代经贸,2005,3(11):15-15.
-
7让国产施工机械为援外服务[J].国际经济合作,1988(8):33-34.
-
8我国信息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J].科技与出版,2011(6):84-84.
-
9模拟电视退出倒计时:发改委力挺数字电视转型[J].电视工程,2009(2):13-13.
-
10机械工业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J].企业技术进步,2005(10):4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