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5-27,共3页
Chinese Cadres Tribune
同被引文献43
-
1孙林,李岳云.南京城乡统筹发展及其与其他城市的比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4):258-261. 被引量:25
-
2夏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制度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6(4):32-37. 被引量:6
-
3孔祥敏.城乡统筹发展:障碍及对策[J].长白学刊,2004(6):65-69. 被引量:8
-
4顾益康,许勇军.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4(6):95-99. 被引量:140
-
5姜作培.资源配置: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3-28. 被引量:22
-
6黄玉捷.博弈论制度分析方法的演变及其理论的形成[J].生产力研究,2004(12):228-231. 被引量:6
-
7许经勇,黄爱东.解读“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2):22-25. 被引量:6
-
8杜漪.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变迁路径[J].乡镇经济,2005(8):5-8. 被引量:6
-
9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课题组.城乡统筹的阶段性与经验启示——江苏、上海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26(10):4-10. 被引量:14
-
10段娟,文余源,鲁奇.我国中部地区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1):7-10.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7
-
1马健.摩托罗拉三大战略打响新年反击战[J].IT时代周刊,2005(1):68-69.
-
2刘奇中,王勇.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建议[J].特区经济,2006(7):205-206. 被引量:1
-
3吴冠岑,刘友兆,马贤磊.我国城乡制度变革的制度变迁理论解析[J].农业经济,2007(5):3-5. 被引量:10
-
4王阳,岳正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2000~2008——以四川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0(2):39-43. 被引量:11
-
5李愈强.重庆统筹城乡改革问题的协整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145-147. 被引量:1
-
6张健.统筹城乡发展典型模式的制度缺陷及改革路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142-146. 被引量:1
-
7李愈强.成渝两地统筹城乡改革侧重点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10X):67-69.
二级引证文献24
-
1张翼,吕斌.基于城乡统筹的苏南地区现代农村发展策略--以无锡市滨湖区为例[J].城市问题,2008(3):30-34.
-
2贾韫.论城市化与城乡户籍制度改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3):293-296. 被引量:6
-
3王可.现行户籍制度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分析[J].商情,2011(18):105-105.
-
4马瑜,杨少英.从制度创新看统筹云南城乡发展[J].现代营销(下),2011(6):148-149. 被引量:1
-
5马珂.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城市问题,2011(8):10-17. 被引量:12
-
6王娟.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科学内涵的新阐释[J].理论与改革,2011(5):147-150.
-
7周大为.我国农民生活质量的实证分析:2000-2008——以江苏省数据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46-47. 被引量:1
-
8薛晴,刘俊英.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与我国省域城乡一体化发展[J].改革与战略,2012,28(1):36-38. 被引量:9
-
9秦倩,江激宇.利用农业相对发展指数研究安徽省61个县的城乡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7):33-37.
-
10刘昊.我国城乡关系失衡成因探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91-94.
-
1陈新.推进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J].宁波通讯,2010(11):6-7.
-
2陈新.推进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2011(1):67-69. 被引量:1
-
3城镇化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J].中国报道,2011(3):34-37.
-
4陈海秋.现状、障碍因素与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政策建议[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12-16. 被引量:3
-
5李兵弟.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J].今日国土,2014,0(10):22-23.
-
6曹泽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大思路[J].求实,2004(1):85-87. 被引量:4
-
7徐建华.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6):88-89.
-
8倪良新,张有顺.谈乡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J].生产率系统,1998(1):74-77.
-
9吴华国.城乡落差折射投入走偏[J].瞭望,2005(14):27-29. 被引量:2
-
10秦庆武.实现城市化发展重心由“镇”到“市”的转移[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1(4):3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