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吐鲁番-哈密盆地煤成油研究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吐鲁番-哈密盆地是典型的煤成油盆地,主要源岩为中、下侏罗统煤系,煤成油的主要贡献者是基质镜质体及木栓质体。原油主要地球化学特征是富含链烷烃(70%—80%)、高姥/植比(6—8)、富重碳同位素(δ^(13)C为—26‰至—23‰PDB)和C_(29)甾烷占绝对优势,煤的生烃过程具多阶性,早生早排是煤成油的基本特征。
作者
程克明
张朝富
机构地区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吐鲁番-哈密石油勘探开发研究大队
出处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216-1222,共7页
Science in China(Series B)
关键词
木栓质体
基质镜质体
煤成油
油气聚集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0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29
同被引文献
220
1
Cai-qin Bi,Jia-qiang Zhang,Yan-sheng Shan,Zhi-fang Hu,Fu-guo Wang,Huan-peng Chi,Yue Tang,Yuan Yuan,Ya-ran Liu.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exploration and co-production methods of Upper Permian Longtan coal measure gas in Yangmeishu Syncline, 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China[J]
.China Geology,2020,3(1):38-51.
被引量:8
2
魏永佩,王毅.
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富集规律的比较[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4):385-392.
被引量:74
3
潘爱芳,赫英,马润勇.
鄂尔多斯盆地地表元素地球化学场与能源矿产关系初探[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6):629-633.
被引量:20
4
王春江,罗斌杰,郑国东,王昌桂.
吐鲁番盆地原油成因及地球化学特征[J]
.沉积学报,1993,11(3):72-81.
被引量:9
5
程政武,吴绍祖,方晓思.
新疆准噶尔南缘和吐鲁番盆地二叠─三叠系[J]
.新疆地质,1997,15(2):155-173.
被引量:32
6
吴俊,应育浦.
南桐矿区煤有机显微组分特征及与油气生成关系研究[J]
.地质科学,1993,28(3):262-269.
被引量:1
7
李任伟,吴俊,吴汉国.
四川南桐煤矿区长兴灰岩中油苗的地化特征[J]
.地质科学,1993,28(4):347-355.
被引量:3
8
张枝焕,黄志龙,张振英,朱丹,王铁冠.
吐哈盆地西部地区高蜡凝析油和轻质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
.地质学报,2004,78(4):551-559.
被引量:13
9
孙晔,李子颖,肖新建,侯高文.
油气圈闭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成矿关系探讨[J]
.铀矿地质,2004,20(6):337-343.
被引量:24
10
吴俊.
我国南方龙潭煤系镜亮煤、藻烛煤、树皮煤成烃规律研究[J]
.中国煤田地质,1993,5(2):23-2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3
1
张喜龙,杨兴,周飞,鞠鹏飞,陈永欣,曹占元,夏燕青,张晓宝.
温压共控生烃模拟实验烃类产率演化特征及地质意义[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2,33(9):1460-1475.
2
张景廉.
中国侏罗系煤成油质疑[J]
.新疆石油地质,2001,22(1):1-8.
被引量:13
3
苏传国,朱建国,孟旺才,蒋兵,王天鹏.
吐哈盆地“煤成油”形成机制探讨[J]
.吐哈油气,2005,10(1):14-20.
被引量:6
4
苏传国,朱建国,孟旺才,蒋兵,王天鹏,王文霞.
吐哈盆地“煤成油”问题再认识[J]
.新疆石油地质,2005,26(4):453-458.
被引量:16
5
王德林.
全国稀土农医专委会学术和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J]
.四川稀土,2006(4):29-29.
6
胡社荣,吴因业.
含煤盆地前期煤成油勘探的地质评价指标[J]
.新疆石油地质,1997,18(3):217-220.
被引量:4
7
张科,姚素平,胡文瑄,焦堃,李苗春.
木栓质的菌解-热模拟实验特征及木栓质体的成烃演化机制[J]
.地质学报,2011,85(6):1045-1057.
被引量:3
8
柳益群,袁明生,周立发,张世焕.
新疆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烛藻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沉积学报,2000,18(4):595-599.
被引量:4
9
孙永革,王志勇,盛国英,彭平安,张世焕,傅家谟,王武和,袁明生.
煤与煤系页岩生油的分子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判识[J]
.科学通报,2001,46(11):952-955.
被引量:10
10
王毅,杨伟利,邓军,吴柏林,李子颖,王明镇.
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成矿(藏)体系与协同勘探——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
.地质学报,2014,88(5):815-824.
被引量:56
二级引证文献
129
1
刘大永,彭平安.
煤系地层中不同类型镜质体可能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母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4):377-384.
被引量:6
2
冯乔,柳益群,张小莉,周立发,郝建荣.
叠合盆地的热演化史与油气生成——以吐鲁番-哈密盆地南部构造带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3):268-273.
被引量:17
3
李华东.
油气历史成因假说[J]
.石油实验地质,2004,26(4):404-408.
被引量:4
4
张景廉.
中国侏罗系煤成油质疑[J]
.新疆石油地质,2001,22(1):1-8.
被引量:13
5
苏传国,朱建国,孟旺才,蒋兵,王天鹏.
吐哈盆地“煤成油”形成机制探讨[J]
.吐哈油气,2005,10(1):14-20.
被引量:6
6
张振英,邵龙义,张世焕,贾硅玲.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弧形构造带混源原油特征[J]
.石油学报,2005,26(2):15-20.
被引量:15
7
王志勇,金颖,梁桂宾,贺永红.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煤成烃刻度区解剖研究[J]
.石油学报,2005,26(B03):77-81.
被引量:2
8
张之一.
更新勘探观念,开拓深层油气新领域[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2):193-196.
被引量:15
9
邓春萍,王汇彤,陈建平,张大江.
煤系烃源岩不同极性溶剂抽提物基本地球化学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1):48-52.
被引量:5
10
苏传国,朱建国,孟旺才,蒋兵,王天鹏,王文霞.
吐哈盆地“煤成油”问题再认识[J]
.新疆石油地质,2005,26(4):453-458.
被引量:16
1
何萍,王飞宇,赵长毅.
新疆侏罗系烃源岩中木栓质体[J]
.新疆石油地质,1995,16(4):301-306.
被引量:1
2
吴俊.
我国煤成烃的有机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1,10(1):1-3.
被引量:1
3
杨文鹏,胡晓芳,张检峰,李新鹏,肖一鑫.
大葡场点489.60高地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J]
.黑龙江科学,2013,4(12):291-291.
4
吴涛,王武和.
吐哈盆地煤成烃形成与聚集[J]
.复式油气田,1996(4):19-23.
被引量:1
5
赵长毅,程克明.
吐哈盆地煤成油有机岩石学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4):24-27.
被引量:16
6
兰酊.
未熟—低熟油的有机质成烃化学动力学模型[J]
.海相油气地质,2001,6(2):12-12.
7
胡社荣.
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系含煤盆地低成熟油田的形成[J]
.新疆石油地质,1998,19(3):187-191.
被引量:6
8
卢双舫,刘晓艳,付晓泰,冯亚丽,王振平,薛海涛.
未熟—低熟油生成机理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初步应用[J]
.沉积学报,2001,19(1):130-135.
被引量:28
9
钟宁宁,王铁冠,熊波,黄光辉.
煤系低熟油形成机制及其意义[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5,17(1):1-7.
被引量:8
10
王铁冠,钟宁宁,候读杰,包建平,黄光辉,李贤庆.
中国低熟油的几种成因机制[J]
.沉积学报,1997,15(2):75-83.
被引量:61
中国科学(B辑)
199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