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被引量:
6
Several noticeable relationships in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建设大学科技园的时间还比较短,人们对它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特别是在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区、企业孵化器、所依托大学、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处理上。更是混淆不清。本文就大学科技园如何处理好与高新区、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所依托大学的关系进行分析。
作者
阳剑兰
马军
机构地区
湖南南华大学
出处
《科学与管理》
2005年第3期38-40,共3页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
企业孵化器
注意
认识误区
关系处理
高新区
分类号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G644.6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8
参考文献
2
1
梅萌,徐井宏,罗建北,范德清.
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
.科技成果纵横,2004,19(1):20-23.
被引量:7
2
李健.
正确处理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四个关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04(1):31-32.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2
1
阳剑兰,马军.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J]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5):30-31.
被引量:1
2
赵风云.
对山西省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思考[J]
.晋中学院学报,2005,22(4):41-43.
被引量:2
3
吴承春,唐仁华,胡紫玲.
大学科技园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源动力[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0):62-64.
被引量:9
4
程勉中.
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科技创新机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287-291.
被引量:3
5
郑锷.
我国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初探[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11):105-106.
被引量:3
6
袁胜军,赵相忠.
政府在环大学产业圈形成过程中的角色研究——基于同济现象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9):57-60.
被引量:11
7
徐卫河.
大学科技园建设基本路径:创新、转型、应用[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1):52-53.
被引量:5
8
肖勇.
做好大学科技园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苏州大学科技园为例[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8):58-60.
9
张志刚,张伟倩,葛铭,李艳飞,王洪斌.
我国农业类院校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途径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808-2809.
10
谢璐琳,张喆.
我国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23):13-15.
同被引文献
45
1
秦夏明,夏一鸣,李汉铃.
论江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意义[J]
.企业经济,2004,23(10):119-122.
被引量:3
2
马庆斌,刘晓丽,李同升.
企业孵化器及其空间分析——以西安创业服务中心为例[J]
.人文地理,2002,17(2):14-17.
被引量:8
3
谢静,徐小钦.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科技中介运作模式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4,22(6):663-668.
被引量:30
4
李成坤.
民办高校发展的若干思考[J]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19(6):68-70.
被引量:7
5
张振刚,黄丹.
论硅谷自组织的开放性[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5):69-71.
被引量:2
6
陈静远,黄长春,左亮.
中国大学科技园与英国科技园建设和管理模式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8):50-54.
被引量:15
7
曹洪军,张红霞,王鹏.
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研究[J]
.商业研究,2006(4):46-48.
被引量:11
8
袁晓东.
论我国科技项目中的知识产权政策[J]
.科学学研究,2006,24(1):36-41.
被引量:30
9
常玉,董秋玲.
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与绩效的关系研究[J]
.软科学,2006,20(2):119-124.
被引量:26
10
黄锦成,杨颂阳,陈启源.
科技计划项目风险监督与控制方法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5):126-12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6
1
徐小钦,唐潜宁.
我国大学科技园推动区域创新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48-52.
被引量:10
2
王雪原,王宏起.
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6):32-35.
被引量:25
3
李林,曹文华.
中国大学科技园管理模式问题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5):143-146.
被引量:10
4
王雪原,王宏起.
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及策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6):1-4.
被引量:23
5
李爽.
关于民办高校兴建产业园区的思考——以上海市为例[J]
.重庆与世界,2011,28(1):64-66.
6
毛才盛.
大学科技园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因子分析与评价[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18-21.
二级引证文献
68
1
王燕,孟民杰,黄韬.
论大学科技园对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推动作用——以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为例[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3,30(2):19-21.
被引量:4
2
向大顺,张大力,全教生,廖志鹏.
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湘潭市政产学研合作的调研与分析[J]
.湖湘论坛,2009,22(1):25-27.
被引量:1
3
李庭辉,范玲.
中国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9,25(8):75-77.
被引量:5
4
张武军,谢辉.
德国大学科技园的特点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0):149-152.
被引量:10
5
李岱素.
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系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6):19-22.
被引量:27
6
陈珑.
大学科技园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探析——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28):156-158.
7
陶丹,程迪祥.
基于博弈分析的政府介入产学研合作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4):9-12.
被引量:11
8
谢辉,陆钢,张慧秋,张武军.
京沪两地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启示与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4):47-50.
被引量:5
9
张海燕,马仁锋,袁新敏.
长三角大学科技园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特征与问题研究——兼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J]
.创新,2010,4(2):73-77.
被引量:3
10
李勇.
构建产学研联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4):14-17.
被引量:1
1
阳剑兰,马军.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J]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5):30-31.
被引量:1
2
李强.
现代大学与高新技术产业[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6(2):101-104.
被引量:2
3
房芸.
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
.江苏商论,2007(11):134-136.
4
梅萌,徐井宏,罗建北,范德清.
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
.科学新闻,2003,7(23):29-30.
被引量:1
5
范德清.
准确定位企业运作——对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10):32-34.
被引量:6
6
尤凤根.
我们走在大道上——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巡礼[J]
.中国产业,2011(9):36-37.
7
科技部、教育部联合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J]
.教育(高教观察)(中旬),2010(2):12-12.
8
范广斌,杨志昂.
浅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与大学科技园建设的互动作用[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3):321-321.
被引量:1
9
刘兴民,沈健,谢力,殷冠凤.
坚持创新战略,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J]
.科技与经济,2002,15(1):5-8.
10
雷朝滋.
抓住机遇 求实创新 开创大学科技园建设新局面[J]
.科技成果纵横,2004,19(1):12-14.
被引量:3
科学与管理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