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被引量: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如何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建立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相适应,便于当代理解、把握、传承、交流的理论框架与结构,是中医学理论继承与创新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从何而来,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有何重要意义,如何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等问题略谈粗浅认识。
作者
潘桂娟
机构地区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81-483,共3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中医学
理论体系
框架结构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6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53
同被引文献
106
1
范逸品,王燕平,张华敏,王永炎.
试析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J]
.中医杂志,2020,61(5):369-374.
被引量:417
2
杨伯达.
东北夷玉文化板块的男觋早期巫教辨——兼论兴隆洼文化玉文化探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S1):1-12.
被引量:7
3
邵碧瑛.
试论形声字的产生原因及发展途径[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25(3):177-179.
被引量:2
4
戴铭.
杨上善对中医学术理论的重要贡献[J]
.中医药通报,2002,1(3):18-20.
被引量:4
5
王永炎.
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J]
.中医杂志,2004,45(10):729-731.
被引量:246
6
王玉兴.
中日《黄帝内经太素》研究年表[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4,23(4):208-211.
被引量:1
7
杜艳艳.
中医药代表未来医学的方向[J]
.中国科技信息,2004(24):190-190.
被引量:7
8
张志斌,王永炎.
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1-3.
被引量:160
9
蔡子微.
中医学的文化基础与理论体系研究纲要(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科学继承与发展的可拓学研究[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6(3):39-48.
被引量:10
10
陈钢.
《太素》保存古本《内经》的学术价值[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2):29-3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6
1
徐志伟,刘小斌,邱仕君,郑洪.
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初步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6):475-479.
被引量:23
2
于琦,崔蒙.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知识表示[J]
.中国数字医学,2010,5(5):25-26.
被引量:3
3
张华敏,裘俭.
浅谈中医药信息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的建构[J]
.中医杂志,2011,52(18):1537-1538.
被引量:3
4
林龙,蔡小华.
现代医学视角下的中医阴阳学说[J]
.亚太传统医药,2012,8(10):209-210.
被引量:5
5
陈曦,张宇鹏,于智敏,潘桂娟.
关于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研究的若干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3-5.
被引量:32
6
李建宇,刘冰,刘飞飞,吕红,王国强,李丰衣.
兴隆洼文化“玉玦儋耳”内涵与“胆主决断”理论渊源考释[J]
.中医学报,2013,28(11):1648-1651.
被引量:3
7
钱会南.
《黄帝内经太素》在中医理论体系框架形成中的作用[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1):1-3.
被引量:7
8
谢雁鸣,廖星,黎元元,王志飞,卢鹏飞.
现代重大疾病中医诊疗理论研究构想[J]
.中医杂志,2014,55(15):1261-1264.
被引量:2
9
钱会南,钱泽南,陈广坤,翟双庆.
《黄帝内经太素》之理论框架探析[J]
.世界中医药,2014,9(11):1408-1412.
被引量:2
10
王振海,王蕾.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J]
.环球中医药,2015,8(7):807-810.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53
1
张迪,孙自学,门波,欧阳静雯,赵沛沛,张芳.
益肾通络祛湿方治疗精子DNA损伤不育症的临床研究[J]
.中药材,2022,45(7):1753-1756.
被引量:4
2
李永乐,翟双庆.
中医五脏理论文献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4):1299-1306.
被引量:8
3
王宝成,白长川.
叶天士奇经理论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J]
.四川中医,2022,40(4):21-24.
被引量:5
4
曾敏,吴梦琳,蒲利华,殷丽平.
基于心肺与大小肠相表里探讨心肺泄浊法治疗消渴便秘[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96):239-240.
被引量:1
5
沈杰,赵兴官.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2):1-3.
被引量:5
6
江启煜,孙晓生.
试论“辨证元”计量诊断模型的基础[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2):175-177.
被引量:1
7
苏式兵,严广乐.
中医复杂性研究的探索[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2):362-366.
被引量:8
8
李展.
从五脏相关理论探析白芍的临证运用[J]
.中医研究,2011,24(7):2-5.
被引量:2
9
李展,陈业强.
陈业强应用丹栀逍遥散的学术思想[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2):2346-2348.
被引量:5
10
李展.
五脏相关理论与中药功效的发挥[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0):908-909.
被引量:1
1
张华敏,裘俭.
浅谈中医药信息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的建构[J]
.中医杂志,2011,52(18):1537-1538.
被引量:3
2
973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启动[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3):197-197.
3
鲁明源.
《内经》厥证探讨[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5):332-334.
被引量:1
4
赵民望.
体质与疾病和康复[J]
.光明中医,1999,14(4):5-8.
被引量:7
5
郭志武,李惠林,李顺民.
中医医案标准体系构建探析[J]
.世界中医药,2015,10(6):813-816.
被引量:5
6
胡正刚,唐利龙,刘英锋.
陈瑞春小柴胡汤证337份病案观察与分析[J]
.江西中医药,2004,35(8):5-6.
被引量:3
7
秦秋.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启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3):288-288.
8
郜贺,杨宇峰,金文杰,田晓君,张世超,石岩.
哮病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6):1330-1333.
被引量:19
9
潘桂娟,杨威,张宇鹏,罗卫芳.
关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若干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8):453-455.
被引量:9
10
安振涛,苏克雷,王小宁,霍介格,朱方石.
大肠癌中医证型分类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6):1108-1110.
被引量:27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