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含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对控制六味地黄丸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甲醇-水-醋酸铵(68:12:20:0.5)为流动相。结果:熊果酸平均回收率为101.58%,RSD)为2.62%。结论:应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
作者
刘东辉
黄意甜
袁捷
熊艺花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5-96,共2页
New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HPLCI法
中药分析化学
六味地黄丸
熊果酸
中药药剂学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69
同被引文献
128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79
参考文献
3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68.
2
鞠建华,周亮,郑瑞霞,王春兰,杨峻山.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枇杷叶中熊果酸的含量[J]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9):657-659.
被引量:37
3
尹小英,欧阳栋.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含量[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3(3):114-114.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吕曙华,侯艳琳.
中药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药物分析杂志,1993,13(5):291-294.
被引量:33
2
.中国药典2000年版 一部[S].,2000.163.
3
丁晴,徐德然,王峥涛.
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及六味地黄胶囊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含量[J]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8):587-589.
被引量:27
4
鞠建华,周亮,林耕,刘东,王立为,杨峻山.
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及其抗炎、镇咳活性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0):752-757.
被引量:153
共引文献
369
1
邓晶晶,王亚云,卢先明.
枇杷花质量标准研究[J]
.中药与临床,2010,1(3):12-14.
被引量:4
2
王晓燕,李多伟,何斌.
枇杷叶中熊果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
.西北药学杂志,2012,27(1):83-85.
被引量:5
3
金建平.
桂林西瓜霜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研究[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4):43-45.
4
邓百万,陈文强.
美味牛肝菌营养菌丝体与野生子实体品质分析[J]
.中国食用菌,2004,23(5):44-45.
被引量:23
5
相延英,杨光.
常用中药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5):316-318.
被引量:55
6
藤茜华,邓黎宁,盘红梅.
木通、川木通与关木通鉴别[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8):468-468.
被引量:7
7
回瑞华,侯冬岩,李铁纯,朱永强,刘晓媛.
冠心苏合丸中挥发性组分的分析及主成分冰片的测定[J]
.分析测试学报,2004,23(5):114-117.
被引量:7
8
杨昭华.
乌梢蛇及几种混伪品的鉴别[J]
.蛇志,2004,16(3):65-66.
被引量:2
9
杜仲平.
临床慎用朱砂[J]
.甘肃中医,2004,17(10):34-34.
被引量:4
10
李健,戴淑真,马霖,刘爱红.
三术克异汤的质量控制与急性毒性研究[J]
.齐鲁医学杂志,2004,19(4):300-30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28
1
徐晓杰,宋丽丽,朱新科,范丙义,郭辉,相秉仁.
近红外光谱法用于六味地黄丸粉末混合过程的质量控制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23(S1):644-646.
被引量:26
2
杨林,孙静,郝璐.
六味地黄丸组方的临床应用及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796-798.
被引量:35
3
周开达,杨德润,肖长春,周从容.
六味丸加味治疗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42例[J]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3,16(1):20-21.
被引量:9
4
孙言才,沈玉先,孙国平.
丹皮酚的主要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成药,2004,26(7):579-582.
被引量:118
5
完茂林,张继传.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6):38-39.
被引量:14
6
王喜军,张宁,孙晖.
六味地黄丸指纹图谱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0):1004-1005.
被引量:32
7
翟宏宇,申玉华,司云杉,沙英威.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楂精降脂片中熊果酸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2005,25(2):237-238.
被引量:7
8
刘荣华,余伯阳,邱声祥,郑丹.
山楂叶中熊果酸的HPLC法比较分析(英文)[J]
.中成药,2005,27(3):318-322.
被引量:9
9
刘小平,陈笑宇,宋青,李宁.
六味地黄丸的X-衍射指纹图谱鉴定研究[J]
.中药材,2005,28(3):184-186.
被引量:18
10
李琴韵,张雷.
HPLC测定左归颗粒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4):308-309.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4
1
李琦,马俊艳.
HPLC法测定大山楂丸中熊果酸的含量[J]
.中国药事,2008,22(1):54-55.
被引量:7
2
陈菲,李群力.
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7):19-21.
被引量:1
3
董建华,王德秀,赵延武,赵越.
六味地黄制剂化学成分的定量研究进展[J]
.今日药学,2008,18(1):74-78.
被引量:2
4
韩燕全,黄正明,杨新波,刘贺之,吴光夏.
六味地黄组方的药学研究进展[J]
.医药导报,2008,27(6):681-683.
被引量:2
5
熊筱娟,邹盛勤,徐明.
HPLC-PAD法测定市售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J]
.中成药,2008,30(12):1789-1791.
被引量:6
6
张思维,邹晓莉,江波,曾红燕,彭海燕.
中药消毒剂中熊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5):920-921.
7
孙国祥,杨婷婷.
基于分离信息量指数评价的系统指纹定量法鉴别六味地黄丸质量[J]
.中南药学,2010,8(2):143-148.
被引量:12
8
刘军.
六味地黄丸常用质量控制方法[J]
.首都医药,2010,17(6):53-53.
9
姜建萍,曹音,李建芳.
六味地黄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10,16(6):136-138.
被引量:7
10
邹宏,熊艺芬,吴铁荣,罗玲英.
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浓缩丸)中熊果酸含量实验条件的探讨[J]
.亚太传统医药,2010,6(9):25-2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9
1
柴逸峰,朱臻宇,陈啸飞.
药物分析(Ⅰ)[J]
.分析试验室,2010,29(9):78-122.
2
谷峰,罗焕敏.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途径——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及纤维化[J]
.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2):887-890.
被引量:5
3
张立峰,刘灿仿.
HPLC法测定保儿安颗粒中熊果酸的含量[J]
.中国药师,2009,12(8):1072-1073.
被引量:2
4
陈象青,刘圣,方焱,张善堂,成守玲.
HPLC法同时测定屏风扶正颗粒女贞子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含量[J]
.安徽医药,2009,13(11):1345-1347.
被引量:3
5
刘征辉,孟宪生,叶挺祥,赵洪芝,程奕,罗国安.
薄层扫描法评价六味地黄丸(胶囊)质量的模式识别研究[J]
.中草药,2009,40(11):1743-1746.
被引量:2
6
孙国祥,赵新,闫娜娜.
通宣理肺丸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J]
.中南药学,2010,8(5):383-386.
被引量:5
7
姜建萍,曹音,李建芳.
六味地黄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10,16(6):136-138.
被引量:7
8
孙国祥,杨婷婷,车磊.
UV-IR光谱指纹定量法鉴定六味地黄丸质量[J]
.中南药学,2010,8(10):766-771.
被引量:14
9
陆萍,谭兴起,郭良君,郑巍,倪东杰,韦庆.
降脂护肝胶囊质量标准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49-51.
被引量:5
10
王荧荧,孙国祥.
天王补心丸高效液相色谱数字化指纹图谱研究[J]
.中南药学,2011,9(1):50-56.
被引量:6
1
李频.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香青兰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J]
.陕西中医,2016,37(5):622-624.
被引量:1
2
李锋武,白雪,刘硕.
ICP-MS法测定丹参药材中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J]
.陕西中医,2016,37(11):1545-1546.
被引量:2
3
陈丽,洪源宁,陈振洋,蔡琪.
RP-HPLC法测定闽产柑桔果皮中橙皮甙的含量[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7,7(4):21-23.
被引量:7
4
陈君,何婧,李志浩.
HPLC法测定当归黄精膏中阿魏酸的含量[J]
.中医药导报,2015,21(1):53-55.
被引量:4
5
赖小平,陈建南,刘中秋,周华.
高效毛细管电泳及其在中药质量分析的应用[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8,9(3):186-187.
被引量:16
6
欧剑锋,林励,黄兰珍,林煌权.
道地化橘红药材水分、灰分、浸出物标准的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6):468-469.
被引量:3
7
何正有,张艳红,魏冬,郁荣华,袁慧慧,蓝闽波.
三种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8,3(4):284-288.
被引量:48
8
汪琼,陈立,田瑛,李彬,孙启鸿,董俊兴.
扛板归化学成分的研究[J]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33(3):254-256.
被引量:28
9
耿传信,王晓璐,周学锋,杨海.
HPLC-MS分析解毒化瘀中药组方水煎液乙酸乙酯分离部分化学成分[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6,52(3):297-299.
被引量:1
10
李洋,余静,赵亚红,安泳潼,薛丹,柴逸峰,张国庆,张海.
中药复方制剂八宝丹中化学成分的UHPLC-Q-TOF/MS分析[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37(12):1548-1554.
被引量:10
新中医
200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