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卡托普利和氨苯喋啶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血浆和红细胞内K^+、Mg^(2+)变化 被引量: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低K^+低Mg^(2+)倾向是加重心力衰竭、诱发致命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晚近已受到临床重视.转换酶抑制剂(ACEI)、保K^+利尿剂和补K^+补Mg^(2+)是预防和纠正低K^+低Mg^(2+)的三项有效措施,但以往认为其中任何两种不得联用,因易致高K^+血症.我们联用卡托普利和氨苯喋啶治疗CHF,初始多数患者还加用含Mg^(2+)极化液.在观察疗效的同时,定期测定血浆和红细胞内K^+、Mg^(2+),复查ECG,了解药物对细胞内外K^+、Mg^(2+)的影响,以确定用药的安全性.一、对象和方法1993年5~9月的35例CHF住院患者,男15、女20例,年龄25~76(平均54±15)岁.其中以二尖瓣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主的风心病15例、冠心病7例、扩张性心肌病9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按照NY-HA标准,心功能为Ⅱ、Ⅲ、Ⅳ级者分别有 7、18和 10例.心衰持续时间1~140(平均27±33)个月.除2例尿素氮(BUN)略高于正常外.其余患者肾功能正常.
出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46-446,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9

引证文献11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