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提高病毒性肝炎感染标志检验水平的趋向
被引量:
4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提高病毒性肝炎感染标志检验水平的趋向杨守纯70年代以来,以分子生物学为主要依托的医学生物技术相继发明,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手段进入到更加微观,更加本质的层次。随着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现的同时,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的检验方法也不断更新。作为病毒性肝炎的检验方法和...
作者
杨守纯
机构地区
解放军传染病研究所
出处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5-7,共3页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感染
标志
检验
分类号
R512.604 [医药卫生—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3
引证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113
1
吴大富,杨红梅,李腊梅.
血细胞及溶血对EIA一步法检测乙型肝炎二对半的影响[J]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2(2):117-119.
被引量:8
2
朱冰,周荣,许文娟.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中的应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9):758-759.
被引量:5
3
王东方,赵洪涛.
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3,20(5):198-201.
被引量:12
4
梁中琴,穆荣普.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终止剂的比较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1994,12(4):198-198.
被引量:1
5
杨振修.
钩状效应与免疫学检验[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4,9(2):111-112.
被引量:21
6
张春英,冯百芳,殷珊,陶其敏.
“一步法”检测HBsAg的“Hook”效应[J]
.中国输血杂志,1994,7(4):188-189.
被引量:10
7
汪兴太,王佑春,孙德贵,李河民.
初次及再次感染HCV后不同功能区抗体的研究[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4,14(2):69-72.
被引量:16
8
张英哲,金仁顺,朴东明,沈哲式.
荧光定量PCR与逆转录PCR检测HCV RNA的比较分析[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1):1349-1350.
被引量:8
9
孔海平.
嵊泗县1994~2003年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免疫水平检测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11(4):231-231.
被引量:2
10
徐卫平,施素月,林福地,乔杰.
HCV RNA荧光定量PCR法与抗-HCV ELISA法的比较[J]
.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07-20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0
1
汤春园,文信江,李山,陈志坚.
加样时差及加样时间对时间分辨法检测弱阳性HBsAg标本的影响[J]
.广西医学院学报,2008,18(3):438-439.
被引量:1
2
王发锁,程振球,封岩,左正斌,赵时溪,汤琰.
乙肝两对半指标一孔检测法[J]
.海军医学杂志,1999,17(1):47-49.
3
巫小平,刘红,巫文勋,马芬,黄茜.
PCR杂交梳法对HBsAg阳性药品从业人员的检测结果探讨[J]
.江西医学检验,1998,16(3):135-136.
被引量:1
4
张岩.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的成本核算[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48-49.
被引量:1
5
虞小梅,胡微虹,杜建明,张茵.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母乳中乙肝病毒[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9):866-867.
被引量:1
6
徐小平,肖莉,文艺,刘晶美.
ELISA法与PCR法诊断丙型肝炎的比较研究[J]
.江西医药,1996,31(3):151-153.
被引量:1
7
李宇飞.
溶血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的影响[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05,19(4):298-299.
被引量:7
8
陆琳,李忠萸,汪敏娟,徐以南,钱敏,钱毓珍.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的等电聚焦初步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6(6):536-537.
被引量:1
9
吴建鸿,吴敏娟.
双温套式PCR法检测血清中HCV RNA[J]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6,16(3):452-453.
10
闫凤娥,胡永梅.
乙型肝炎“两对半”酶标法带现象的产生及其克服[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407-140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1
1
巫小平,杨升萍.
反相膜杂交技术在重症肝炎病原诊断中的意义[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1,23(6):395-395.
2
李军,郭志强,马静,徐朝,王顺涛.
新兵血清HBsAg检测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J]
.武警医学,2005,16(6):443-444.
被引量:1
3
黄文瑶,张道生,耿肇平,张水兰,谢宝同.
通过三年资料实证医院检验科常规项目全成本[J]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8):726-727.
被引量:8
4
冯娟,陈义平,王志亮,刘春菊,张喜悦.
三种检测禽流感抗体方法的比较[J]
.中国动物检疫,2006,23(8):23-24.
被引量:2
5
李忠秋,马红,郭镇华,吴赛辉,刘梯.
免疫胶体金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9):16-18.
被引量:9
6
张玉霞,黄鸣.
浅谈影响ELISA一步法检测HBsAg的因素[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6,8(17):93-93.
7
徐志康,方渝,杨小星,朱惠君,刘镇平,朱兆钧.
微波-ELISA二步法检测乙肝标志物在工厂体检中的应用[J]
.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0):66-67.
8
瞿良,朱玉琨,王惠萱,李云.
循证检验医学在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体检中的应用[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1):1046-1047.
被引量:2
9
何金林.
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用[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5):958-960.
被引量:5
10
王红.
溶血标本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J]
.华夏医学,2007,20(4):810-811.
被引量:7
1
王国营,伍宁玲,郑建军,张云林.
某部干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
.人民军医,2005,48(2):78-79.
2
张生昌,翟立炜,宋玉国,王健,石宏,李若伦.
HBV感染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的HDV感染标志的检测[J]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1,7(1):31-32.
被引量:1
3
杨晶,杨彦麟,王华信,陈青峰,肖萍.
肝炎后肝硬化150例血清学分析[J]
.宁夏医学杂志,1996,18(3):145-146.
4
田小丽,叶颖.
576例肿瘤患者HBV及HCV感染标志的测定[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9,5(2):73-73.
5
马建福,李含义,魏垂华,刘银起,马建阁,秦绍明.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的血清转归及其影响因素[J]
.人民军医,1992,35(1):32-34.
6
张剑平,刘晓娟,董文成.
探析二甲双胍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指数检验水平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159-161.
被引量:4
7
宁泽,刘会峰,解南.
螺内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4):85-87.
被引量:7
8
卞维仕.
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与D-二聚体检验水平的相关研究[J]
.中外医疗,2015,34(30):186-187.
9
冯立忠,陈莉莉.
山西省昔阳县乙型肝炎感染标志的血清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2,13(2):68-71.
被引量:19
10
赵国瑞,黄宪希,赵大同.
国内丁型肝炎流行概况[J]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5,11(4):179-180.
被引量:20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