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东部上地幔地温线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利用地质温压计,分别对中国东部的尖晶石和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进行了温压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重建了中国东部上地幔的地温线,该地温线远高于古老地盾区的地温线,而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类似。另一显著特征是在60km附近有所偏转,转折点恰好为尖晶石-石榴石转换线及含一定数量挥发份的橄榄岩固相线所穿过,因此,认为该偏转反映岩石圈-软流圈的界面。结合上地幔岩石学、流变学以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东部上地幔的结构。
出处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874-881,共8页 Science in China(Series B)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 法国 加拿大三国合作资助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刘若新,樊祺诚,孙建中.中国几个地方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研究[J]岩石学报,1985(04).
  • 2Anthony A. Finnerty. Xenolith-derived mantle geotherms: whither the inflection?[J] 1989,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3):367~375
  • 3D. A. Carswell,F. G. F. Gibb. Evaluation of mineral thermometers and barometers applicable to garnet lherzolite assemblages[J] 1987,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4):499~511
  • 4Hugh St. C. O’Neill. The transition between spinel lherzolite and garnet lherzolite, and its use as a Geobarometer[J] 1981,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2):185~194

同被引文献789

引证文献35

二级引证文献37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