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经络穴位电测量方法新探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经络穴位电测量方法新探张脉桢(安徽中医学院计算机中医应用研究所合肥230031)关键词经络穴位电测量;同向干扰;四电极法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因此,能否阐明经络的客观存在,为世人所瞩目。自50年代初日本中谷义雄提出...
作者
张脉桢
机构地区
安徽中医学院计算机中医应用研究所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3期35-36,共2页
Journal of Anhu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关键词
经络穴位探测
电测量
四电极法
分类号
R224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8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148
1
董献珍,樊明信,周道启.
磁场治疗癫痫的实验研究[J]
.江苏医药,1994,20(5):237-239.
被引量:5
2
黄碧玉,林丽莉,陈韵竹,陈美华.
针刺对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性激素的影响[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4):16-18.
被引量:6
3
刘继清.
高频振荡技术应用于人体辅助诊断的探究[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13-14.
被引量:1
4
李康清,张瑜.
经络的发现与研究评析[J]
.中医药学刊,2004,22(9):1746-1747.
被引量:5
5
任百祥.
磁疗联合化学治疗治疗肿瘤研究进展[J]
.医药导报,2004,23(10):754-755.
被引量:4
6
张海晨,李振宇.
关于经络实质的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1993,20(8):37-41.
被引量:6
7
杨文修,孙化瑜.
经脉皮肤电位检测方法技术的研究[J]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7(1):39-45.
被引量:1
8
沈杰,孔鄂生,许冰,任恕.
中医传感针及配套多通道测量仪的研制[J]
.传感器技术,2004,23(12):38-39.
被引量:6
9
韩煜,张磊,王津生,张军平.
原穴的量化与中医诊断系统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05,22(1):36-37.
被引量:15
10
谢浩然.
经络实质的整理研究[J]
.中国人体科学,1993,3(4):156-16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9
1
崔莉,赵鹏.
针灸推拿与美容的关系浅析[J]
.河南中医,2006,26(4):53-54.
被引量:3
2
刘堂义,杨华元,蒯乐,高明.
穴位电特性探测存在的问题及新探穴方法的设想[J]
.中国针灸,2007,27(1):23-25.
被引量:18
3
李晴辉,吴小鹰,陈榛.
一种穴位探测电路的设计[J]
.医疗卫生装备,2007,28(8):12-13.
被引量:2
4
李瑞霞,刘堂义,杨华元.
穴位电特性及其探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思考[J]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9):686-689.
被引量:9
5
孙艳红,刘堂义,杨华元.
经穴电阻抗特性的研究进展及新思路[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2):319-321.
被引量:5
6
邓晓念.
基于灵敏电流计测量人体穴位电位分布的实验研究[J]
.西部教育研究(内江),2015,15(3):118-126.
7
赵俊毅,王卫东,曹德森.
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携式中医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的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21,18(6):13-17.
被引量:2
8
许涛,董伟杉,武淑娟.
物理学技术在针灸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J]
.针刺研究,2021,46(6):518-522.
被引量:3
9
贾佳琳,张余威.
穴位电阻特性探测的研究进展[J]
.吉林中医药,2022,42(10):1229-123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2
1
刘堂义,杨华元,蒯乐,高明.
穴位电特性传感针的设计[J]
.中国针灸,2007,27(9):703-706.
被引量:13
2
樊祥民.
经络电阻抗测量与应用的实验研究[J]
.物理与工程,2008,18(3):41-42.
被引量:10
3
樊祥民.
生物电阻抗技术在人体经络研究中的应用[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21(4):472-474.
被引量:7
4
霍旭阳,牟子义,王维纲,王彬,霍俊爽.
经穴电阻抗特性的研究进展[J]
.中医外治杂志,2008,17(6):45-47.
被引量:12
5
刘堂义,杨华元,蒯乐,高明,徐刚.
单穴电针仪的研制及其意义[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2):241-243.
被引量:5
6
刘堂义,杨华元,高明,徐刚,唐文超.
基于传统针刺特征的单穴电针治疗技术的实现[J]
.针刺研究,2010,35(5):384-387.
被引量:7
7
李延泽,刘彦博,朱凯晖,向睿,沈羿禹,刘鑫.
简易人体穴位识别治疗仪[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28(6):609-615.
被引量:8
8
佘延芬,齐丛会,朱江.
国内外穴位电学特性研究的历史及进展评述[J]
.中国针灸,2010,30(12):1047-1050.
被引量:22
9
赵华,蒋洁.
腧穴电学特性的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1):102-105.
被引量:2
10
吴薇薇,高建芸.
经络腧穴电特性研究概述及新思路[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8):44-45.
被引量:4
1
管遵信,李惠芳.
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J]
.中国针灸,1993,13(1):42-44.
被引量:9
2
韩煜,张磊,王津生,张军平.
原穴的量化与中医诊断系统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05,22(1):36-37.
被引量:15
3
魏鹏绪,辛随成.
经络和穴位的皮肤温度测量[J]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7):61-63.
被引量:15
4
刘颖,陈仪琳.
针刺上巨虚穴对人体生物能量信息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10,30(6):481-484.
被引量:22
5
刘炳权,李丽霞.
经络知热感测定取穴针灸治验[J]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7):41-42.
被引量:6
6
杨玥,周桂桐.
子午流注各取穴法穴位电阻值对比分析[J]
.中国针灸,2011,31(8):715-718.
被引量:16
7
蔡长荣,许广超.
66例高血压患者经络诊察的临床分析[J]
.中国针灸,2009,29(12):977-979.
被引量:15
8
刘堂义,杨华元,蒯乐,高明.
穴位电特性探测存在的问题及新探穴方法的设想[J]
.中国针灸,2007,27(1):23-25.
被引量:18
9
郑娟娟,沈雪勇,赵毅.
经络腧穴红外辐射特性研究[J]
.中国针灸,2010,30(10):831-834.
被引量:21
10
王灏杰.
电测量方法对股骨颈骨折固定方式抗扭转的生物力学比较[J]
.中国科技博览,2015,0(12):115-115.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