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4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tern Identification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组织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颜面部蝶形红斑、甲周红斑、发热、关节疼痛,并可累及肾脏、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从其临床特点看,颇似中医学上所称的"血风疮"、"面发毒"、"面游风"、"痹证"等病证.
作者
王颖
宋为民
许爱娥
范永升
陈伟燕
机构地区
浙江省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中医学院
出处
《浙江中医杂志》
2005年第8期356-358,共3页
Zhe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辨证分型
SLE
血清补体
中医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7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标准[J].临床荟萃,1990,5:67-67.
2
陈志伟,顾美华,邓迎苏,潘肇荣,陈爱平,张玲,强红卫,严菊英.
20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医杂志,2000,41(4):234-236.
被引量:22
3
姜泉.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免疫指标的关系[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10):17-18.
被引量:17
4
李俊彪,莫穗林.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膜C_3b受体活性与辨证分型的关系[J]
.中医杂志,1995,36(6):356-357.
被引量:9
5
林宜,朱斌,王军.
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功能指标与中医辨证的关系[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6):23-23.
被引量:10
6
朱方石,金实,汪悦.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证型分类研究[J]
.新中医,2001,33(7):14-15.
被引量:23
7
邓桂兰,祝勇,龙腊生,刘卫,邓玉宏,彭桂元,邹清,莫崇贵.
SLE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与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7):394-396.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李俊彪,莫穗林.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膜C_3b受体活性与辨证分型的关系[J]
.中医杂志,1995,36(6):356-357.
被引量:9
2
丁培植,李荣,张菊英,张铮铭,张玉芳.
肾病综合征的辨证分型与红细胞C_3b受体、T淋巴细胞功能的关系[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4):218-219.
被引量: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M].,1993.210.
4
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57.
5
黄正南.同组中两个构成比的统计学检验[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3,7(5):284-28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标准[J].临床荟萃,1990,5:67-67.
7
娄探奇,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2期,98页
8
陈泽霖,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年,12卷,3期,157页
9
匿名著者,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年,12卷,1期,56页
10
李文雄,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12卷,4期,33页
共引文献
59
1
曹左媛,曲环汝,陈志威,张逸雯,刘凯琳,鲁言飞.
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J]
.上海医学,2019,0(10):595-599.
被引量:7
2
张政,林丽贞,陈迪,白发臣,李秋景.
福建地区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回顾性分析[J]
.福建中医药,2013,44(4):7-8.
被引量:4
3
黄蔚霞.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实验研究集要[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5):384-385.
4
范瑞强,吴元胜.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候微观研究现状与展望[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5):82-84.
被引量:2
5
王颖,尉晓冬,宋为民,许爱娥,范永升.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白介素2、白介素10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4(2):63-65.
被引量:7
6
刘淑清,陈湘君.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9):62-64.
被引量:1
7
孙然,刘学明.
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抗核抗体谱的关系[J]
.吉林中医药,2005,25(10):7-8.
被引量:12
8
赖梅生,范瑞强,吴元胜.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研究展望[J]
.四川中医,2006,24(2):43-45.
被引量:1
9
赵威,黄仰模.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刊,2006,24(2):290-292.
被引量:4
10
赵高阳,高玉洁,息培红.
SLE患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6,24(3):509-510.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68
1
朱铭华,卢植生,黄述江,洪介民.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分型与可溶性粘附分子之间关系探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4):247-249.
被引量:7
2
谢锐龙,徐伟,李晓昊,黄远航,习松.
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合并贫血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1):736-737.
被引量:5
3
赵家云.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治疗[J]
.中国全科医学,2004,7(22):1707-1707.
被引量:12
4
王颖,尉晓冬,宋为民,许爱娥,范永升.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白介素2、白介素10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4(2):63-65.
被引量:7
5
周郁鸿,虞荣喜,沈一平,沈建平,胡致平,陈均法,叶宝东.
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J]
.浙江医学,2005,27(8):597-599.
被引量:6
6
孙然,刘学明.
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抗核抗体谱的关系[J]
.吉林中医药,2005,25(10):7-8.
被引量:12
7
何英,谢张伟.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2):162-163.
被引量:4
8
范永升,黄继勇.
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30(1):99-100.
被引量:2
9
赵高阳,高玉洁,息培红.
SLE患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6,24(3):509-510.
被引量:6
10
赵高阳,高玉洁,息培红.
SLE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IFN-γ IL-10之间关系的研究[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3):124-12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王静,任献青.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微观化研究进展[J]
.中医研究,2007,20(6):62-62.
被引量:1
2
鲁盈.
试论从风湿辨治狼疮性肾炎[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4):286-288.
被引量:27
3
叶春华,范永升.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贫血机制和中西医治疗的研究[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39-42.
被引量:5
4
张佩莲.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皮肤科学通报,2018,35(3):322-32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吕洋.
中药雷公藤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86):28-31.
被引量:1
2
杨毅.
真武茯苓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126-127.
被引量:3
3
李夏玉,范永升.
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11,17(3):111-112.
被引量:5
4
王悦,鲁盈.
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诊治现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1):62-64.
被引量:4
5
严小倩,鲁盈.
狼疮性肾炎中西医分期治疗进展[J]
.广西中医药,2012,35(1):3-5.
被引量:2
6
严小倩,鲁盈.
狼疮性肾炎活动性指标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10):916-918.
被引量:5
7
李晓颖.
狼疮性肾炎中医药治疗进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2):362-364.
被引量:6
8
吴胜兰,汤绍辉.
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J]
.山东医药,2013,53(32):109-110.
被引量:1
9
吕朋飞.
传统中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1例[J]
.光明中医,2014,29(2):361-362.
10
韩梅,严小倩,鲁盈,刘琴.
狼疮肾炎中医风湿内扰证候与血Fractalkine及尿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120-124.
被引量:6
1
周明伟,朱明姬,贾玉玺.
皮肤瘙痒症[J]
.中国社区医师,2007,23(16):1-2.
被引量:4
2
左政,姜云武.
自血穴位注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指标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3):24-26.
被引量:10
3
王淑芬,亓淑芳.
人参与免疫[J]
.人参研究,1998,10(1):2-3.
4
周文光,蒙子卿.
神效儿宝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
.中成药,1995,17(9):30-32.
被引量:9
5
米兰.
面游风方治疗脂溢性皮炎3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7(5):39-40.
被引量:2
6
张鹏飞,丛琳,贾九丽,王晓晴,王丽芬.
从肺经风热辨治面游风经验举隅[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1):47-47.
被引量:3
7
滕志坚,王增济,赵海宏.
辨血风疮并治[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6,12(3):46-46.
8
皮肤病学[J]
.中国临床新医学,1994,7(2):126-127.
9
马建国.
皮肤瘙痒症辨治5则[J]
.新中医,2006,38(8):86-87.
10
李玉兰,郑群,李郁英,安云庆,李求是,李涛,张光辉.
本草九代清除免疫复合物的实验观察[J]
.上海免疫学杂志,1999,19(1):18-19.
被引量:1
浙江中医杂志
200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