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守望比特之城——来自赛博空间的思考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类的本质在于其独特的文化生存方式。在比特化的今天,理想的文化生存图景又该如何建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威廉.米切尔开出了“比特之城”的药方。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比特化的文化和文化的比特化。面对亦真亦幻的比特之城,保持文化主体的反思性是建构理想的文化生存图景之必然选择。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73-175,共3页 Academic Foru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英]凯文·罗宾斯 弗兰克·韦伯斯特.技术文化的时代[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 2Dentsu Institute for Human Studies. Media in Japan[R]. Tokyo:Dataflow International, 1994.
  • 3吴予敏.论传播与人的反思性[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6(3):57-66.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6

  • 1任平.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1999(1):53-69. 被引量:93
  • 2(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
  • 3(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李康,李猛.社会的构成[M]三联书店,1998.
  • 4(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赵旭东,方文.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三联书店,1998.
  • 5(美)米德(Mead,GeorgeH.)著,赵月瑟.心灵、自我与社会[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 6(联邦德国)哈贝马斯(Habermas,J.)著,张博树.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出版社,1989.

共引文献19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