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Biao子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被引量:8
出处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89年第5期378-385,共8页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同被引文献63
-
1刘文萍.黑穗醋栗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5,8(2):24-24. 被引量:12
-
2丁晓东,李光玉,周恩.利用POD同工酶对黑穗醋栗(Ribes nigrum L.)及有关种亲缘关系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5(3):234-238. 被引量:3
-
3张冰冰,刘慧涛,宋洪伟,张艳波,陶蕊.吉林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研究综述[J].吉林农业科学,2005,30(2):51-54. 被引量:11
-
4宋冬梅,陆世光,崔海江.黑龙江省茶藨子属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方面的开发利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53-53. 被引量:5
-
5丁晓东,韩芳,闫丽波.中国茶蔍子属(Ribes)野生浆果资源研究[J].北方园艺,1995(2):15-17. 被引量:12
-
6陆玲娣.中国茶藨子属的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1995,33(1):58-75. 被引量:38
-
7孟娜,周守标,蒋继宏.五种大戟属植物nrDNA的ITS序列分析及其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J].广西植物,2006,26(1):18-21. 被引量:13
-
8史全良,诸葛强,黄敏仁,王明庥.杨属ITS序列的分子进化特点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6,4(2):255-261. 被引量:8
-
9赵锦,陈瑜,薛陈心,刘孟军,代丽.波兰黑穗醋栗的组织培养[J].河北林果研究,2006,21(4):419-421. 被引量:8
-
10倪穗,田敏,李纪元,高捍东.红山茶总DNA提取及ITS-PCR扩增条件优化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7,27(2):16-1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8
-
1张冰冰,刘慧涛,宋洪伟,张艳波,陶蕊.吉林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研究综述[J].吉林农业科学,2005,30(2):51-54. 被引量:11
-
2陆玲娣.中国茶藨子属的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1995,33(1):58-75. 被引量:38
-
3丁晓东,董英山.茶子属中的茶子亚属和单性花亚属的核型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8(3):250-260. 被引量:2
-
4李金英,张志东,李亚东,吴林,宋宏伟.楔叶茶藨组织培养研究[J].北方园艺,2009(6):81-83. 被引量:2
-
5潘磊,郑宝江.茶藨子总DNA提取及ITS-PCR体系的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2):39-41. 被引量:2
-
6于海媛,张英楠.白城地区野生林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吉林林业科技,2012,41(6):34-36. 被引量:1
-
7陈宇,刘克武.红果茶藨子生物学特性观察及引种试验初探[J].中国林副特产,2015(6):26-27. 被引量:2
-
8王美娟,赵千里,李芯妍,郑宝江.12种茶藨子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J].植物研究,2018,38(4):490-49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63
-
1王义姗,杨明,冷炎."五果为助"食养原则在东北满族饮食文化的体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4):69-70.
-
2林玉友,张志东,蒋春光,庞占荣,万会民,岳广旭,孙洪强.茶藨属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J].北方果树,2008(2):4-6. 被引量:4
-
3张晶晶,马明呈,徐宗才,田丰,张文.茶藨属植物研究综述[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17-22. 被引量:18
-
4李广哲,宋其玲,崔建宇,郭修晗,马忠杰,赵伟杰.新疆黑果茶藨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Ⅰ)[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S1):436-439. 被引量:3
-
5张雷凡,季梦成,颜福彬,李俊,林雪锋.浙江省温岭市的野生果树资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1):60-64. 被引量:6
-
6何可群,宋宝安,胡德禹,周霞.茶藨子农药和医药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现代农药,2007,6(3):10-12. 被引量:14
-
7蒙进芳,李永和,周兴国,周德群,普晓兰.茶蔗生柱锈菌选择性寄生茶蔗子植物的遗传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4):119-123. 被引量:1
-
8哈斯巴根,苏亚拉图,耿星河,敖日格尔,金凤,陈山.楔叶茶藨(Ribes diacanthum Pall.)果实营养成分及其食用价值评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7,36(4):477-479. 被引量:3
-
9丁晓东,董英山.茶子属中的茶子亚属和单性花亚属的核型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8(3):250-260. 被引量:2
-
10韩秀梅,吴亚维,李金强,蔡永强.中国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615-13617. 被引量:18
-
1邹琦丽,覃秀菊,覃松林.广西茶六个品种的核型分析[J].广西植物,1992,12(4):340-344. 被引量:3
-
2吴姗,骆耀平.植物激素常用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及在茶树上的应用[J].福建茶叶,2000,23(2):5-8. 被引量:2
-
3陆玲娣.茶Biao子属(虎耳草科)新植物[J].植物分类学报,1993,31(5):451-462.
-
4孙立辉.猴子运花生[J].高中生(高考),2013(5):45-45.
-
5闵天禄.山茶属—新组──柱蕊茶组[J].云南植物研究,1994,16(4):343-344. 被引量:4
-
6符国瑷.海南山茶科一新变种[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4(3):241-242. 被引量:1
-
7丁晓东,董英山.茶子属中的茶子亚属和单性花亚属的核型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8(3):250-260. 被引量:2
-
8葛钟麟.茶树叶蝉一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J].昆虫学报,1991,34(2):206-207. 被引量:4
-
9吴姗,骆耀平.植物激素常用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续)及在茶树上的应用[J].福建茶叶,2000,23(3):7-9.
-
10邹瑶,齐桂年,陈盛相,王绍梅.蛋白质组学关键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2,28(7):60-6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