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地质有机温度计—镜质体反射率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阐述地质体中有机质热演化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地质有机温度计-镜质体反射率的模式进行了归纳和评述,进而以我国华北地区晚古生代煤层的热演化史为例,介绍了镜质体反射率化学动力学模式在古地热场特征及煤中有机质生气生油条件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
秦勇
王新华
出处
《矿业世界》
1995年第3期6-11,共6页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地质温度计
煤矿
动力学模式
分类号
P618.11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1
同被引文献
100
1
邹艳荣,帅燕华,孔枫,彭平安.
油气生成过程实验研究的思考与展望[J]
.石油实验地质,2004,26(4):375-382.
被引量:30
2
高岗,柳广弟,王兆峰.
生烃模拟结果的校正[J]
.新疆石油地质,2005,26(2):202-205.
被引量:8
3
刘洛夫,王伟华,李术元.
干酪根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J]
.沉积学报,1995,13(A01):147-150.
被引量:39
4
张胜利.
煤层割理及其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意义[J]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5,23(4):27-30.
被引量:22
5
王兆云,程克明,张柏生.
加水热模拟实验气态产物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3):36-40.
被引量:37
6
冉启贵.
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煤岩成烃及二次成烃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1995,6(3):13-17.
被引量:35
7
王兆明,罗晓容,陈瑞银,宋海明,周波,郑大海.
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地层压力的作用与影响[J]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39-46.
被引量:17
8
邱楠生,汪为孝,谢明举.
沉积盆地中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的物理化学环境探讨[J]
.地质学报,2006,80(11):1760-1769.
被引量:3
9
高哲荣,于晓丽.
煤层气藏采出水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技术[J]
.天然气工业,1997,17(1):58-60.
被引量:18
10
樊明珠,王树华.
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割理研究[J]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25(1):29-32.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4
1
朱炎铭,崔新瑞,赵洪,唐兴文,汤昆.
东濮凹陷文留斜坡石碳二叠系烃源岩生烃评价[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3):337-340.
2
阙永泉,郑伦举,秦建中,邱楠生.
镜质体反射率热演化规律研究[J]
.地质科学,2014,49(3):842-849.
被引量:3
3
阙永泉,郑伦举,承秋泉,秦建中,邱楠生.
有机质热解模拟实验残留物镜质体反射率校正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2015,37(4):506-511.
被引量:13
4
秦勇.
中国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展与述评[J]
.高校地质学报,2003,9(3):339-358.
被引量:95
二级引证文献
111
1
张敏.
工作面风速变化规律及拟合研究[J]
.煤炭工程,2022,54(S01):148-151.
2
熊孟辉,秦勇.
五轮山矿区煤层气赋存规律及其资源潜力[J]
.煤炭科学技术,2007,35(9):79-82.
被引量:9
3
WU CaiFang QIN Yong FU XueHai.
Stratum energy of coal-bed gas reservoir and their control on the coal-bed gas reservoir formation[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7,50(9):1319-1326.
被引量:9
4
安思瑾,周康,高潮,侯江.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分布及开发利用前景展望[J]
.化工管理,2013(14):1-1.
被引量:2
5
宋岩,张新民,柳少波.
中国煤层气基础研究和勘探开发技术新进展[J]
.天然气工业,2005,25(1):1-7.
被引量:96
6
刘显东,陆现彩,侯庆锋,崔举庆,陆志均,孙岩,徐士进.
基于吸附等温线的表面分形研究及其地球科学应用[J]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2):201-206.
被引量:10
7
苏现波,林晓英,柳少波,宋岩.
煤层气藏边界及其封闭机理[J]
.科学通报,2005,50(B10):117-120.
被引量:10
8
陈金刚,秦勇,傅雪海.
高煤级煤储层渗透率在煤层气排采中的动态变化数值模拟[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35(1):49-53.
被引量:41
9
秦勇.
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Ⅱ)——关键科学技术问题[J]
.天然气工业,2006,26(2):6-10.
被引量:39
10
秦勇,朱旺喜.
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若干科学问题[J]
.中国科学基金,2006,20(3):148-152.
被引量:23
1
刘进,冯常茂,牛新生.
贵州上二叠统含煤岩系煤级分布的成因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7,35(11):101-103.
被引量:7
2
蒋图治.
吉林省红旗岭地区古地热场地质特征及对基性超基性岩侵入体前缘石墨化带地质意义的探讨[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2,16(2):148-149.
被引量:1
3
秦勇,李大华,侯士宁,成国清,曾建光.
豫西北地区晚古生代煤的热演化特征及其古地热场背景[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2,21(3):55-63.
被引量:7
4
秦勇,金法礼,权彪,曹作华,李大华.
焦作——济源地区晚中生代古地热场特征及成因[J]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3,21(3):16-23.
被引量:8
5
李田忠,秦勇,宋党育.
胜利油田渤南洼陷古地热场特征[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8,27(2):140-144.
6
宋党育,秦勇.
晋南晚中生代古地热场特征及其热源探讨[J]
.中国煤田地质,1998,10(4):32-34.
被引量:3
7
庄新国.
桂西北地区古地热场特征及其在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形成中的作用[J]
.矿床地质,1995,14(1):82-89.
被引量:26
8
朱炎铭,秦勇,王猛,闫宝珍.
矿物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4(2):184-187.
被引量:10
9
刘振湖.
北康盆地古地热场与油气远景[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24(2):79-84.
被引量:8
10
周江羽,吴冲龙,庄新国.
浙闽粤东部地热场研究及其意义[J]
.地质科技情报,1997,16(2):7-12.
被引量:13
矿业世界
199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