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雷达有源对消原理研究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有源对消技术是利用相干波的干涉效应,改变目标的散射分布,以减小在雷达方向的散射功率密度的一种有源隐身技术。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对其进行了原理性研究。实验中,采用有源对消技术使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缩减了19.2dB。
作者
洪光启
陈图强
吴晓葆
机构地区
海军电子工程学院
出处
《雷达与对抗》
1995年第1期32-35,共4页
Radar & ECM
关键词
雷达对抗
有源对消
雷达
分类号
TN974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9
1
张静克,代大海,邢世其,肖顺平,王雪松.
SAR脉内分段排序和脉间间歇采样复合转发干扰[J]
.电波科学学报,2015,30(2):224-231.
被引量:6
2
王雪松,刘建成,张文明,傅其祥,刘忠,谢晓霞.
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数学原理[J]
.中国科学(E辑),2006,36(8):891-901.
被引量:154
3
刘建成,刘忠,王雪松,肖顺平,王国玉.
基于群延迟的前移干扰研究[J]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1):99-105.
被引量:30
4
WANG XueSong LIU JianCheng ZHANG WenMing FU QiXiang LIU Zhong XIE XiaoXia.
Mathematic principles of interrupted-sampling repeater jamming (ISRJ)[J]
.Science in China(Series F),2007,50(1):113-123.
被引量:65
5
张煜,杨绍全,崔艳鹏.
对线性调频雷达的锯齿波加权调频干扰[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34(2):209-212.
被引量:17
6
李仙茂,罗景青,卞小林.
线性调频脉冲压缩雷达的匹配干扰研究[J]
.现代防御技术,2007,35(4):104-107.
被引量:4
7
梁百川.
有源隐身技术研究[J]
.上海航天,1997,14(3):12-16.
被引量:3
8
王玉军,赵国庆,王宏伟.
一种LFM雷达回波对消干扰算法[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35(6):1031-1035.
被引量:5
9
吴晓芳,王雪松,卢焕章.
对SAR的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研究[J]
.宇航学报,2009,30(5):2043-2048.
被引量:49
10
曲长文,向迎春.
基于目标RCS特性的有源对消隐身分析[J]
.雷达科学与技术,2010,8(2):109-112.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3
1
王玉军,赵国庆,王宏伟.
一种LFM雷达回波对消干扰算法[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35(6):1031-1035.
被引量:5
2
徐乐涛,冯德军,王雪松.
基于间歇采样的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有源隐身方法[J]
.电波科学学报,2016,31(1):31-38.
被引量:4
3
边晓臣,黄沛霖,姬金祖.
基于线性调频波的有源对消隐身仿真及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42(8):1769-177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向迎春,曲长文,侯海平,陈跃科.
基于群延迟和模糊函数的LFMICW对消分析[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6(2):175-180.
被引量:1
2
曲长文,向迎春,侯海平,周伟江.
基于相位调制的相干雷达对消干扰分析[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40(6):829-834.
被引量:1
3
徐乐涛,冯德军,王雪松.
基于间歇采样的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有源隐身方法[J]
.电波科学学报,2016,31(1):31-38.
被引量:4
4
边晓臣,黄沛霖,姬金祖.
基于线性调频波的有源对消隐身仿真及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42(8):1769-1776.
被引量:2
5
云熙,张朝柱.
基于间歇采样和移频转发的SAR复合干扰[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6):715-719.
被引量:1
6
邰宁,许雄,韩慧,李蒙,曾勇虎.
对LFM信号的阶梯波调频干扰方法[J]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9,17(5):871-876.
被引量:4
7
周龙建.
分布式有源对消及测角误差影响分析[J]
.微波学报,2019,35(6):10-15.
8
贾高伟,王建峰.
飞行器有源对消隐身技术[J]
.国防科技,2020,41(1):38-40.
被引量:1
9
潘小义,刘晓斌,陈吉源,冯学文,顾赵宇,肖顺平.
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技术研究述评[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24,46(9):2887-2901.
10
胡泽宾.
SAR干扰技术综述[J]
.雷达科学与技术,2024,22(4):369-376.
1
吴晓葆,陈图强.
雷达有源隐身技术研究[J]
.电子对抗,1995(4):38-48.
被引量:2
2
梁百川.
有源隐身技术研究[J]
.上海航天,1997,14(3):12-16.
被引量:3
3
邓扬建,张杰儒.
雷达有源隐身技术研究[J]
.电子对抗技术,1997(4):11-17.
被引量:6
4
徐乐涛,冯德军,王雪松.
基于间歇采样的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有源隐身方法[J]
.电波科学学报,2016,31(1):31-38.
被引量:4
5
向迎春,曲长文,李炳荣,侯海平.
基于舰船雷达散射特性的对消隐身仿真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2013,25(1):104-110.
被引量:7
6
曲长文,向迎春.
基于目标RCS特性的有源对消隐身分析[J]
.雷达科学与技术,2010,8(2):109-112.
被引量:11
7
艾俊强,芮锡.
机载天线辐射与散射对射频特征的影响[J]
.电讯技术,2014,54(12):1669-1673.
被引量:1
8
王建英,陈天麒.
用L阵实现频率、二维到达角和极化的联合估计[J]
.电波科学学报,2001,16(1):30-33.
被引量:17
9
任爱众,张正勇,贾海涛,杨建广.
组网融合探测隐身目标的效能分析[J]
.现代雷达,2013,35(10):1-4.
被引量:4
10
芮锡.
无人作战飞机射频传感器系统隐身技术发展与思考[J]
.电讯技术,2015,55(5):580-584.
被引量:2
雷达与对抗
199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