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气环流年代际变化问题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问题的研究工作和结果作了综合评述并给出了一些新的结果。
作者
施能
朱乾根
机构地区
南京气象学院
出处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2-18,共7页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金
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年际变化
涡旋
分类号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3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47
参考文献
1
1
廖荃荪,李斌.
80年代我国气温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变化的关系[J]
.气象,1990,16(11):24-29.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16
1
奚秀芬.
80年代山东省少雨干旱及其成因分析[J]
.山东气象,1991,0(3):24-28.
被引量:4
2
林振敏,施能.
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遥相关型特征与我国区域气候[J]
.气象科技,2004,32(5):333-337.
被引量:14
3
马乃孚,杨景勋.
长江中下游冷夏与海气相互作用[J]
.海洋学报,1994,16(1):23-29.
被引量:3
4
王冀,江志红,张艳梅,韩艳凤.
东北地区春季气温异常环流背景分析[J]
.气象科技,2005,33(2):128-132.
被引量:20
5
乔盛西,张强.
湖北省60年代以来的气温变化特征[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5):495-499.
被引量:6
6
刘燕,程正泉,蔡安安.
广州盛夏高温频数异常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2006,22(6):553-559.
被引量:19
7
施能.
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遥相关的长期变化及其与我国气候变化的关系[J]
.气象学报,1996,54(6):675-683.
被引量:154
8
杨超梅.
广西东南部近36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
.广西气象,1997,18(2):38-40.
被引量:4
9
刘燕,程正泉,叶萌.
广州市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气象,2008,34(2):52-60.
被引量:29
10
李玲萍,李庆玉,李岩瑛.
河西走廊东部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2):35-40.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135
1
杨秋明.
欧亚雪盖准2年振荡对中国降水的影响[J]
.气候与环境研究,1997,0(1):84-92.
被引量:8
2
陈海山,朱伟军,邓自旺,李春.
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背景场分析[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27(4):433-442.
被引量:25
3
曹丽青,余锦华,葛朝霞.
华北地区大气水分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5):504-507.
被引量:24
4
朱益民,杨修群.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与中国气候变率的联系[J]
.测绘科技动态,2003,61(6):641-654.
被引量:219
5
李丽平,王盘兴,何金海,王东晓.
热带西太平洋热状况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2004,20(5):472-482.
被引量:4
6
施能,古文保.
大气环流异常分析中使用合成方法的一个问题[J]
.气象,1993,19(9):32-34.
被引量:15
7
廉毅,沈柏竹,高枞亭.
关于确定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探讨[J]
.气象学报,2004,62(6):782-789.
被引量:25
8
张艳焕,郭品文,周慧.
孟加拉湾热源对亚洲夏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1):1-8.
被引量:21
9
穆明权,李崇银.
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 I.观测资料的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5(3):233-241.
被引量:34
10
黄荣辉,孙凤英.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J]
.大气科学,1994,18(2):141-151.
被引量:425
引证文献
8
1
王冀,江志红,张艳梅,韩艳凤.
东北地区春季气温异常环流背景分析[J]
.气象科技,2005,33(2):128-132.
被引量:20
2
彭京备,陈烈庭,张庆云.
青藏高原异常雪盖和ENSO的多尺度变化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J]
.高原气象,2005,24(3):366-377.
被引量:66
3
李丽平,王盘兴,李泓.
热带和热带外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特征的比较[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2):189-195.
被引量:4
4
施能,朱乾根.
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量的长期趋势及年代际变化[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6,19(3):283-289.
被引量:30
5
曹艳艳,郭品文,王群.
ENSO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异常的年代际关系[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6):792-798.
被引量:13
6
于群,郭品文,张福颖.
全球夏、冬季加热场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6):828-834.
被引量:3
7
李泓,李丽平,王盘兴.
太平洋地区海气系统年代际变率研究的若干进展[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24(4):591-598.
被引量:7
8
胡泊,张志森,乔少博,龚志强.
1990年代末东亚北部地区夏季水汽输送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J]
.大气科学,2016,40(5):933-94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47
1
明君,陈秀兰,蒙猛,徐金庆.
气温变化对黑龙江省滑雪运动开展的影响[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6):107-109.
2
曾刚,孙照渤,闵锦忠.
冬季戴维斯海冰年代际变化与大气环流关系[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27(4):511-518.
被引量:2
3
吴德星,林霄沛,万修全,兰健.
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研究进展浅析[J]
.海洋学报,2006,28(1):1-8.
被引量:9
4
彭京备,陈烈庭,张庆云.
多因子和多尺度合成中国夏季降水预测模型及预报试验[J]
.大气科学,2006,30(4):596-608.
被引量:29
5
张恒德,高守亭,张友姝.
300hPa北极涡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的研究[J]
.高原气象,2006,25(4):583-592.
被引量:11
6
高庆九,郝立生,闵锦忠.
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大气环流异常[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6):590-601.
被引量:17
7
赵慧颖.
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带抵御气象灾害种植决策模式[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1):30-34.
被引量:2
8
朱玉祥,丁一汇.
青藏高原积雪对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和问题[J]
.气象科技,2007,35(1):1-8.
被引量:79
9
桑建人,陈楠,杨侃,张楠楠.
宁夏气温变化趋势及环流差异特征分析[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1):128-133.
被引量:8
10
孔凡超,史印山,尤凤春,池俊成.
华北冬季气温变化及背景场分析[J]
.气象科技,2007,35(2):198-203.
被引量:20
1
李娟,董文杰,严中伟.
中国东部1960~2008年夏季极端温度与极端降水的变化及其环流背景[J]
.科学通报,2012,57(8):641-646.
被引量:18
2
宋燕,李智才,肖子牛,张菁,李宏毅,朱玉祥.
太阳活动与高原积雪及东亚环流的年代际相关分析[J]
.高原气象,2016,35(5):1135-1147.
被引量:10
气象科技
199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