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6-210,共5页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同被引文献12
-
1陈坚,环境科学,1988年,9卷,5期,11页
-
2严月根,环境科学,1988年,9卷,5期,6页
-
3陈坚,水处理技术,1988年,14卷,4期,230页
-
4吴唯民,环境科学学报,1987年,7卷,1期,100页
-
5许效祖,环境化学,1986年,5卷,2期,39页
-
6吴唯民,水处理技术,1986年,12卷,3期,177页
-
7江运通,环境科学与技术,1985年,3期,36页
-
8周秀琴,环境杂志,1985年,7卷,2期,11页
-
9黄勇,1984年
-
10团体著者,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废水部分,1983年
二级引证文献8
-
1王红叶,侯银萍,彭党聪,杨翠,常青,赵爽,陈博.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处理饮料废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5,9(2):743-748. 被引量:5
-
2王林山,吴允,张勇,王升荣.UASB反应器中加入惰性载体促进颗粒污泥生成[J].环境导报,1996(3):12-14. 被引量:18
-
3吴允,王育红,王林山.UASB反应器中加入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培养颗粒污泥[J].环境保护科学,1997,23(6):13-15. 被引量:10
-
4周能,蒋先明,黎庆涛,周永尧.壳聚糖净化味精厂废水的研究[J].广西化工,1999,28(3):57-60. 被引量:16
-
5成应向.高含硫味精废水处理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0,19(9):425-428. 被引量:8
-
6丁忠浩,蔡连浪,李镭,沙茜.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味精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25(4):30-31. 被引量:8
-
7成应向.味精废水的治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工业水处理,2003,23(2):6-9. 被引量:16
-
8高廷东,魏新春.味精废水处理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6(5):40-42. 被引量:5
-
1李广,王鹤立,李晶,白杨,韩冰.内导流EGSB处理淀粉废水的工艺及污泥性质研究[J].给水排水,2011,37(7):141-144. 被引量:3
-
2吴成强,杨敏,王国栋,王月红,杨金翠.上流式缺氧污泥床和好氧生物膜组合脱氮工艺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5(12):59-62. 被引量:1
-
3金仁村,胡宝兰,郑平,陈旭良.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性能的稳定性及其判据[J].化工学报,2006,57(5):1166-1170. 被引量:25
-
4任洪强,丁丽丽,陈坚,伦世仪.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床工作状况及污泥性质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1,14(3):33-36. 被引量:20
-
5王志尧,陈伟锋,郑平.分形理论在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床反应器性能研究中的应用[J].科技通报,2016,32(12):216-220. 被引量:3
-
6金仁村,郑平,胡宝兰,陈旭良.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稳定性及其模糊评价[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9):121-127. 被引量:12
-
7欧阳丽华,周伟丽,张振家,王晖.包埋固定化微生物的硫自养反硝化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2011,32(6):1644-1652. 被引量:16
-
8刘文如,阴方芳,丁玲玲,高玲慧,王建芳,沈耀良.选择性排泥改善颗粒污泥亚硝化性能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4,34(2):396-402. 被引量:10
-
9杨虹.UASB反应器中高效能厌氧产酸污泥颗粒化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5,29(5):165-169. 被引量:5
-
10季民,霍金胜.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的工艺特征与运行性能[J].工业用水与废水,1999,30(4):1-4.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