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应区分藏象学五藏与解剖学五脏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当前的中医研究方面提出因概念不清引起对中医藏象理论的错误认识,以及由此市进行的一些错误研究。并从系统观点出发提出“五藏的功能即是五藏自身”的意义。提出应避免中西概念混用,把藏象学的五藏(心藏、肝藏、脾藏、肺藏、肾藏)与解剖学的五脏(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明确区分开来,使五藏概念更好地反映五藏内容。
作者
田进文
出处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21-223,共3页
关键词
中医学
脏象学说
解剖质
五藏
五脏
分类号
R223.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61
1
刘时觉.
评阴阳质能说——阴阳不能表述物质与功能的关系[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19(4):2-5.
被引量:3
2
曾志勇,罗友华,林齐鸣,许勇,李洁.
论中医“脏腑脾”与西医“解剖肝”的相关性和同一性[J]
.陕西中医,2004,25(10):903-905.
被引量:14
3
王米渠,吴斌,林乔,李炜弘,高泓.
肝的藏象系统分子生物学研究举略[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2):2939-2940.
被引量:2
4
曾志勇,张力华,罗友华,许勇.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论中医“肝”和“脾”的实体[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3):4-5.
被引量:10
5
李晓君,刘洋.
藏象学说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方法论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2):4-5.
被引量:1
6
丁轶文,丁光宏,沈雪勇,刘汉平,姚伟,邓海平,魏建子,黄志明,褚君浩.
正常与冠心病人体表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特征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23(2):309-312.
被引量:23
7
杨仕哲.
《难经》的人体观及解剖发现[J]
.中华医史杂志,2006,36(2):75-78.
被引量:3
8
高也陶,潘慧巍,吴胜兵.
论《黄帝内经》脏腑的实体解剖观[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4):339-342.
被引量:14
9
李林.
王清任解剖学对中医的影响[J]
.光明中医,2007,22(2).
被引量:1
10
祝世讷.
经络、五藏——揭开人的非解剖结构[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2):92-9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李如辉,黄兆鋆.
"阳化气,阴成形"诠释及其理论意义[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2,24(7).
被引量:15
2
郭海,杨进,龚婕宁.
藏象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
.河南中医,2005,25(10):10-12.
被引量:9
3
李璇,张启明,梁素萍,王义国,郭春霞,郑腾飞,冯辉,袁晓辉.
肾主生殖的生物学基础[J]
.中医学报,2020,35(1):14-18.
被引量:13
4
张启明,王永炎,王义国,徐杨,张健雄,高也陶,李顺保.
功能性五藏的执行结构和胚胎衍化规律[J]
.环球中医药,2020,13(7):1158-1166.
被引量:6
5
张冀东,王丹,何清湖,孙贵香,孙涛.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中医脏腑解剖研究现状与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8):4040-4045.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51
1
赵明(综述),晏斌(综述),高庆和(审校),郭军(审校).
基于“肾主生殖”理论探讨少弱精子症的生物学基础[J]
.中华男科学杂志,2022,28(11):1038-1043.
被引量:13
2
李檬.
五脏的生理特性是中医的特征性内容[J]
.河南中医,2008,28(2):11-12.
被引量:2
3
刘小霞.
《内经》藏象理论研究近况[J]
.河北中医,2008,30(4):447-448.
被引量:1
4
张彬,曹晓岚.
论藏象学说之系统性[J]
.河南中医,2008,28(11):19-20.
被引量:5
5
白鸿,沈欣,吴建林.
藏象研究思路与方法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2):121-123.
被引量:1
6
赵希忠,杨向东,贾英田.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直肠肿瘤治疗的指导意义[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2359-2360.
被引量:16
7
郭震霖,刘建和.
中医藏象学说之科学观[J]
.湖南中医杂志,2013(3):8-9.
8
邓凯文,贺福元.
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及“穴药”法的提出[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0):1643-1648.
被引量:20
9
陈华,刘胜.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在乳腺癌转移治疗中的应用[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6):487-489.
10
邓凯文,邓俊林,孙青辉,贺福元.
针刺大鼠心经神门与少海对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作用及成分代谢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3957-3961.
被引量:5
1
蔡煜田.
大医学初论(一):一种系统观点下的医学思想[J]
.东方气功,1989(5):14-16.
2
李建武.
夏治风湿要避免错误认识[J]
.老年健康,2007(8):15-15.
3
魏薇.
浅谈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95-95.
被引量:1
4
高飞,许勇钢,麻柔.
火神派辨治血证思想初探[J]
.中医杂志,2012,53(21):1877-1878.
5
胥筱云,杨梅,鲁法庭,何丹,王雪梅.
关于《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潮热问题的探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3):88-88.
被引量:1
6
孙铁.
对中风的几个错误认识[J]
.求医问药,2008(4):38-38.
7
李雪飞.
对中药的毒性的认识[J]
.中国伤残医学,2007,15(6):73-73.
8
张喜奎,王左.
《伤寒论》太阳病里证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1):20-21.
被引量:2
9
杨丁友,李军艳,段学忠.
从系统观点谈扩冠药物与辨证论治[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2):90-91.
10
应明春.
治阳痿何需心事重重[J]
.健康生活,2011(7):31-31.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