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雨水径流蓄利用系统中次降水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优化设计雨水径流集蓄利用系统必须以次降水为基础,该文采用水文频率计算适线法进行年降水量的分析计算,选用随机相关解集模型法分析计算灌溉年度内的各时段降水量,利用同倍比缩放法确定各时段降水量的次降水量。应用FORTRAN语言编制的次降水模式程序,解算十分简便。
作者
林性粹
刘全仁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8-54,63,共8页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关键词
降水
雨水径流集蓄
利用系统
次降水模式
分类号
S161.62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4
1
匿名著者,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22卷,专辑,6页
2
林性粹,灌溉排水,1992年,2期,41页
3
王善序,水文,1992年,6期
4
蔡焕杰,灌溉排水,1991年,2期
同被引文献
16
1
王娟,蔺银鼎.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J]
.草原与草坪,2004,24(4):24-27.
被引量:37
2
王沛永.
北京地区园林绿地的雨水利用探析[J]
.中国园林,2004,20(11):71-74.
被引量:23
3
陈娟,叶闽,杨国胜.
绿色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研究[J]
.住宅科技,2004,24(10):44-46.
被引量:21
4
刘国茂.
城市道路与路面雨水利用的探讨[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4):63-65.
被引量:13
5
李昭淑.
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建设与前景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1995,9(3):43-49.
被引量:6
6
世界银行.碧水蓝天:展望2l世纪的中国环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
7
康登银(译),干旱地区集水保水技术,1979年
8
赵松岭,集水农业引论,1996年
9
康绍忠,农业水管理学,1996年
10
林性粹,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22卷,增刊,6页
引证文献
3
1
潘文东,潘学渊,刘琳琳.
北方城市利用绿地滞蓄汛雨的分析与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2):127-128.
被引量:13
2
蔡焕杰,王健,王刘栓.
降雨聚集条件下节水高效农业综合技术[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16(3):78-83.
被引量:26
3
熊家晴.
乡村聚居区雨水集流给水工程设计[J]
.四川建筑,2004,24(2):94-95.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张金柱,付明胜,康清海,耿绥和.
陕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集蓄与高效利用技术的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119-121.
被引量:3
2
王彩绒,田霄鸿,李生秀.
集雨栽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和矿质氮[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3):85-89.
被引量:2
3
吴巍,陈雨海,周勋波,于舜章.
沟垄集雨栽培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101-103.
被引量:17
4
成六三,李小雁,高前兆.
干旱半干旱区集雨绿化系统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干旱区地理,2005,28(6):781-788.
被引量:4
5
鞠伟,高建恩,吴普特.
不同复合措施的次降雨径流、产沙调控率和作物产量[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5):114-118.
被引量:2
6
何俊仕,焦姣.
沈阳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研究[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6(3):57-59.
被引量:8
7
史福刚,武继承,杨永辉.
旱作农业区不同田间集雨措施应用效果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8,37(9):61-64.
被引量:6
8
章岳涛,贾黎明,翟明普,谭飞理.
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J]
.世界林业研究,2009,22(1):34-40.
被引量:4
9
张崇厚,高晓磊.
中国北方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生态设计[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794-797.
被引量:26
10
孔箐锌,张海林,宋振伟,陈阜.
不同灌溉水平对冬小麦耗水构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4):37-41.
被引量:7
1
史卫东,谢志伟.
雨水利用系统的降水优化设计[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0,36(3):180-185.
被引量:1
2
程建惠,王建军,刘廷宏,闫有才.
临汾市西部山区水窖综合利用效益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2002(8):12-13.
3
刘廷宏,裘芝久,张志道,林性粹.
雨水径流集蓄设施及其有效容积的研究[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99(2):13-15.
被引量:1
4
陈家豪.
福州作物生长季和夏旱期降水模式及其应用[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4,23(3):372-376.
被引量:1
5
王答相.
略论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相互作用[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5(1):10-12.
6
张镭漓,熊敬,舒仲英.
天回山丘陵区雨水集蓄工程设计[J]
.四川水利,2005,26(4):22-23.
7
王亚婷,陶红群,张韬,李元征,党媛,郭欣.
荒漠生态系统小雨量降水的生态学效应[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14-117.
8
于海龙.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农民致富之友,2014(5):58-58.
9
邢苗,郝水.
蚕豆染色体集缩和解集缩过程中的螺旋结构[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2,34(5):346-351.
被引量:1
10
李英俊.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5(21):23-23.
水土保持学报
199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