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土壤植茶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讨论了茶树栽培对土壤及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改进茶园管理的几点建议。管理良好的茶园具有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议由于茶树的生物学特性和一些不适当的人为管理,也易引起土壤酸化,水土流失,肥力退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加强水上保持,改进菜园施肥,建设复合生态茶园是我国茶园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
王效举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93,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关键词
土壤酸化
土壤肥力
水土保持
环境污染
茶树
分类号
S571.06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34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37
参考文献
4
1
王效举,陈鸿昭.
茶园—土壤系统的某些生物地球化学特征[J]
.土壤,1993,25(4):196-200.
被引量:14
2
程懋炎.抓好茶林生态农业建设 促进山村经济发展[J]中国茶叶,1992(02).
3
翁堂久,吴英藩.摆脱当前我省茶叶产销困境浅议[J]蚕桑茶叶通讯,1990(02).
4
黄晓澜,丁瑞兴.
皖南茶桕复合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特性[J]
.茶叶科学,1989,9(2):109-116.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施拱生,黎章矩,王伟.茶树与乌桕混交效益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8(02).
2
陶汉之.遮荫茶树生理生态的初步研究[J]茶业通报,1981(02).
3
[苏]采利尼克尔 著,王世绩.木本植物耐阴性的生理学原理[M]科学出版社,1986.
4
郑春荣,沈壬水,钱钦文.土壤全量快速分析——碳酸锂—硼酸、石墨粉坩埚熔样法[J]土壤,1985(01).
5
李昌华.杉木人工林和阔叶杂木林土壤养分平衡因素差异的初步研究[J]土壤学报,1981(03).
6
R. J. Haynes,K. M. Goh. Distribution and budget of nutrients in a commercial apple orchard[J] 1980,Plant and Soil(3):445~457
7
黄晓澜,丁瑞兴.
茶园生态系统昆虫类群的初步调查[J]
.安徽农业科学,1989,17(4):74-77.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24
1
王国华,韩宝瑜.
茶园遮荫对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的影响[J]
.贵州茶叶,2010,38(1):15-19.
被引量:5
2
梁远发,田永辉,王国华,王家伦,周国兰,姚雍静.
乌江流域茶叶优质栽培及生态效益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4):450-454.
3
明平生.
茶林间作对茶园生态的影响[J]
.茶叶通讯,2003,30(4):26-29.
被引量:23
4
周志翔.
林茶间作下的光照条件与茶树生理生态研究综述[J]
.生态学杂志,1995,14(3):56-63.
被引量:24
5
张洁,刘桂华.
板栗茶树间作模式的生态学基础[J]
.经济林研究,2005,23(3):1-4.
被引量:34
6
黄晓澜,丁瑞兴,孙玉华.
皖南复合茶园与普通茶园茶叶内质成分的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1990,18(4):375-378.
被引量:6
7
吴卫红,谢正苗,徐建明,刘秀艳,张志宵.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园土壤中Al和F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环境科学,2006,27(3):544-549.
被引量:1
8
万云,刘桂华,周敏.
栗茶间作茶园主要生态因子特性的研究[J]
.经济林研究,2009,27(3):57-60.
被引量:9
9
粟本文.
茶树生态栽培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1998(3):29-33.
被引量:8
10
谢忠雷,王胜天,董德明,刘淼,邱立民,章洋.
茶园土壤中铝的化学形态及其影响因素[J]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3):93-98.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234
1
杨冬雪,钟珍梅,陈剑侠,姜能座,林小鸣,王义祥,郭伟,李翠萍.
福建省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价[J]
.海峡科学,2010(6):129-131.
被引量:47
2
张祥,王典,姜存仓,彭抒昂.
生物炭及其对酸性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5):997-1000.
被引量:35
3
王亚莉,王学增,王广铭.
河南省名优茶产区土壤条件研究[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5(3):18-23.
被引量:6
4
杨帆,孟远夺,姜义,崔勇,李荣,董燕,孙钊.
2013年我国种植业化肥施用状况分析[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1):217-225.
被引量:94
5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被引量:7923
6
夏江宝,杨吉华,李红云,鲍玉海,吕爱霞.
山地森林保育土壤的生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为例[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2):97-100.
被引量:18
7
解宪丽,孙波,周慧珍,李忠佩.
不同植被下中国土壤有机碳的储量与影响因子[J]
.土壤学报,2004,41(5):687-699.
被引量:247
8
吴云,杨剑虹,魏朝富.
重庆茶园土壤酸化及肥力特征的研究[J]
.土壤通报,2004,35(6):715-719.
被引量:46
9
巩杰,陈利顶,傅伯杰,李延梅,黄志霖,黄奕龙,彭鸿嘉.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292-2296.
被引量:183
10
朱志诚.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基本特征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3,17(3):280-286.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11
1
李铁伦.
土壤变化研究现状浅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04,33(10):54-59.
被引量:3
2
杨卫华,史衍玺,丁兆堂.
山东省绿茶区茶园表土养分调查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5,37(6):42-44.
被引量:10
3
罗敏,宗良纲,陆丽君,黄丹丹,汤勇华.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及其对策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06,34(2):139-142.
被引量:37
4
李新举,刘宁,王霖林,张雯雯,秦泗瑜.
日照茶树种植区土壤pH值及养分的变化[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2):64-67.
被引量:8
5
马玉红,郭胜利,杨雨林,王小利,杨光.
植被类型对黄土丘陵区流域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2007,22(1):97-105.
被引量:55
6
梁名志,李友勇,马伟,王平盛,夏丽飞,韩丽,蔡丽,季鹏章,周红杰.
云南古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0,23(1):119-122.
被引量:25
7
王辉,徐仁扣,黎星辉.
施用碱渣对茶园土壤酸度和茶叶品质的影响[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1):75-78.
被引量:32
8
王慧敏,蔡洪月,何蓉蓉,赵飞.
间作芳香地被植物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养分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36(5):71-77.
被引量:23
9
樊战辉,唐小军,郑丹,杨琴,陈光年,李晓文,孙家宾.
茶园土壤酸化成因及改良措施研究和展望[J]
.茶叶科学,2020,40(1):15-25.
被引量:44
10
贾宽宽,舒英格,张忠梁,王渊,任明慧.
基于CNKI数据库的茶园土壤酸化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0):119-125.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237
1
李金秋,韦瑛璐,王磊.
梧州六堡茶部分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9):11-15.
2
余伟,向友鱼,晏敏,王莹,王济红.
贵州山地茶园评价因子选取及适应性评价研究[J]
.贵茶,2023(2):50-54.
3
孙宇龙,王烨军,苏有健,张永利,罗毅,廖珺,廖万有,吴卫国.
茶园土壤调理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J]
.茶业通报,2019,41(3):125-130.
被引量:4
4
李友勇,梁名志,夏丽飞,马伟,韩丽,蔡丽,杨盛美,王平盛.
云南台地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171-174.
被引量:16
5
刘德和,殷丽琼,宋维希,肖星,夏锐.
云南古茶园栽培管理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3(6):12-14.
被引量:7
6
赵仁全,黄艳红,李琳.
土壤pH值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农技服务,2012,29(3):295-296.
被引量:16
7
左岩波,周权,刘坤,蔡敦江.
森林表土种植作物后化学性质变化研究初报[J]
.现代化农业,2005(8):37-39.
被引量:1
8
杨光,荣丽媛.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和碳氮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6):30-33.
被引量:8
9
朱毅,庄乾梅.
鲁东南棕壤区茶园土壤养分演变趋势研究[J]
.中国茶叶,2008,30(3):25-26.
10
陈小红,张健,赵安玖,余海清.
短期型林(竹)-草复合植被还林初期土壤碳氮动态变化[J]
.水土保持学报,2008,22(2):126-130.
被引量:8
1
梁远发,田永辉,王国华,王家伦,周国兰,吴德明.
乌江流域复合生态茶园生态效益及调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1):76-77.
被引量:23
2
吴正环.
小麦主要病害症状与防治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0(24):25-25.
被引量:3
3
王晓雪,刘继锋.
菜田土壤肥力退化及其防治对策[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5,26(1):100-103.
被引量:5
4
张建云,侯柏华,彭晚霞,汤宇,杨西强,肖润林.
长沙地区茶园害虫天敌资源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4(6):49-51.
被引量:3
5
梁远发.
优化栽培技术措施 提高茶叶自然品质[J]
.贵州茶叶,2000,28(1):13-15.
6
冯学民,薛友和,蔡德利,张之一.
三江平原漂白冷凉淋溶土垦殖后肥力退化及调控[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3,15(4):5-8.
被引量:1
7
徐文平,徐继东,等.
浅谈影响大豆高产的几种因素[J]
.黑龙江农业,2002(5):8-8.
8
彭萍,徐泽,侯渝嘉.
复合生态茶园的建设目标及模式[J]
.西南园艺,2002,30(3):45-45.
被引量:15
9
孙艳楠,张清,李思佳,陈智文.
吉林省风沙土养分时空变化特点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9):58-61.
被引量:4
10
张戊英,张秀华.
菜园土壤肥力退化及其治理[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1999(4):31-32.
土壤通报
199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