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低聚果糖── 一种具有优越生理学特性的新型食品甜味剂
被引量: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低聚果糖── 一种具有优越生理学特性的新型食品甜味剂江波,王璋(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糖与蛋白质、脂肪一起被合称为生命的三大基础物质 ̄[1]。在人体内,糖起着提供热量、维待营养和组成人机体的碳架的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品有了新?..
作者
江波
王璋
出处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199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Journal of Wuxi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关键词
低聚果糖
甜味剂
生理学特性
分类号
TS245.9 [轻工技术与工程—制糖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9
引证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37
同被引文献
149
1
汪家铭.
开发新型低聚糖前景看好[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7,0(5):17-18.
被引量:1
2
张桂兰,林云卿,冯金华,赵美林,梁冰,吴力克,毕建成,徐金明.
腹泻老年人肠道厌氧菌群的微生态学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4,6(5):27-30.
被引量:10
3
罗予,李金陵,蔡访勤.
双歧杆菌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3,28(1):12-15.
被引量:7
4
赵玲艳,邓放明,杨抚林.
功能性低聚果糖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10(9):29-31.
被引量:17
5
金其荣.
低聚糖及根霉低聚糖的生理功能[J]
.食品科学,1994,15(1):5-7.
被引量:14
6
金其荣,徐勤.
大豆低聚糖生产、生理功能及其应用[J]
.食品科学,1994,15(11):7-12.
被引量:53
7
尤新.
功能食品配料──新型低聚糖[J]
.食品科学,1995,16(11):41-44.
被引量:21
8
魏远安,马丽,杨海,蒋世琼,李统茂.
固定化酶法合成蔗果低聚糖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5,21(4):12-16.
被引量:29
9
江波,王璋.
低聚果糖合成酶──果糖转移酶的部分酶学性质研究[J]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1995,14(4):290-295.
被引量:7
10
江波,王璋.
固定化黑曲霉增殖细胞生产低聚果糖的研究[J]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1996,15(1):12-18.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2
1
孙晓君,邵晓玲,张玉双,薛滨泰,魏金枝,张艳.
高含量低聚果糖的生产工艺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艺,2005,13(3):305-307.
2
孟林敏,路浩,罗予.
低聚果糖对小鼠血糖和血脂作用的影响[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5,16(5):265-266.
被引量:3
3
张帆,汪会玲,孟晶.
低聚果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2):158-159.
被引量:21
4
杨海军,高成林.
高纯度低聚果糖的生产及应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17(C00):206-208.
5
熊伟,张健.
低聚果糖(FOS)——超强双歧因子[J]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12):292-294.
被引量:8
6
杨海军.
功能糖的特性及应用前景分析[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18(G00):146-157.
被引量:2
7
LamiaL'Hocine,江波,王璋.
双酶法生产高纯度低聚果糖的研究[J]
.食品科学,1997,18(9):24-27.
被引量:29
8
苏丁,张静娟,徐学明.
新科斯糖对肠道菌体外生长影响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8,29(12):405-407.
被引量:1
9
贾英民,田洪涛.
发酵菊芋汁生产果糖糖浆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1):13-16.
被引量:16
10
董占能,邢思敏.
一类新型保健食品——低聚糖[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1998,23(6):66-7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37
1
魏微,刘兆普,王琳,隆小华.
青霉菌B01产菊粉酶特性的研究及菊粉酶系分析[J]
.食品科学,2009,30(5):179-183.
被引量:6
2
徐超斗,狄亚敏,陶胜源,梁明,熊德鑫.
大豆低聚糖对肠道双歧杆菌生长的选择性促进作用[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2):54-55.
被引量:13
3
李健,刘宁,吴艳华,齐守国.
低聚糖分析技术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1):75-79.
被引量:13
4
王丽,张毓,陈翠岚.
我国食品防腐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1,2(2):83-87.
被引量:33
5
李炜怡,李继定,陈翠仙,陈天泉,杨家驹,蒋喜康,罗宝云.
纳滤提纯蔗果低聚糖实验研究和渗滤模型[J]
.膜科学与技术,2004,24(5):6-10.
被引量:8
6
吴文剑,范家恒.
低聚果糖的研究进展(二)[J]
.甘蔗糖业,2004,33(6):28-36.
被引量:1
7
彭英云,江波,金征宇.
曲霉SK004产菊粉酶发酵条件的确定及酶学性质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1):61-65.
被引量:9
8
黄本举.
该车为何同时出现3种故障[J]
.汽车运用,2005(4):36-36.
9
胡献丽,董文宾,郑丹,杨兆艳.
甜菊及甜菊糖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1):36-38.
被引量:78
10
黄秋婷,黄惠华.
酶技术在功能性低聚糖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5,16(4):72-76.
被引量:6
1
陈曾三.
β—胡萝卜素的生理学特性[J]
.杭州食品科技,1996(3):31-36.
2
卢永芬,王登飞.
低聚果糖的工业化生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食品用化学品,1999(3):19-21.
3
杨参,阚建全.
抗性淀粉[J]
.杭州食品科技,2004(2):11-13.
4
杨参,阚建全,陈宗道,王光慈.
抗性淀粉及其生理功能研究新进展[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3,28(3):41-42.
被引量:10
5
刘树楷,郑建仙.
新型食品甜味剂—乳糖醇[J]
.四川食品与发酵,1993,20(2):6-11.
6
林华超.
新型食品甜味剂—二氢查耳酮[J]
.四川食品工业科技,1990,9(2):46-50.
7
曹敏,雷光鸿,米运宏,王元春,黄忠华,蓝伯广,梁智.
低聚果糖的研究进展[J]
.轻工科技,2017,33(3):19-21.
被引量:11
8
杨瑞金,许时婴,王璋.
低聚木糖的功能性质与酶法生产[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0,11(2):89-93.
被引量:65
9
夏春.
新型食品甜味剂的发展状况和检测、使用规范的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06(09S):205-206.
被引量:9
10
于子君,纪淑娟.
抗性淀粉的研究进展[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5):14-17.
被引量:24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199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