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铸铁》
CAS
1995年第4期30-33,共4页
Modern Cast Iron
参考文献1
1 吴申庆,王世栋,刘广远,舒光冀.蠕墨铸铁热疲劳抗力的实验研究[J]现代铸铁,1982(02).
同被引文献20
1 张永锋,骆清国,马向平,桂勇.几种高功率密度装甲车辆发动机的发展现状[J] .车辆与动力技术,2006(3):60-64. 被引量:17
2 李忠民,姜丽燕.铸铁中的化学成分对热导率的影响[J] .山东机械,2002(2):14-16. 被引量:3
3 孙小捞,贾利晓,温广宇,宋联美,张永红.石墨形态对铸铁热疲劳性能的影响[J]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6,41(4):13-15. 被引量:8
4 盛达,颜丙祥,贾志杰.高温下奥—贝蠕铁的组织与性能[J] .钢铁研究学报,1997,9(1):37-41. 被引量:7
5 李秀真,铸造,1996年,2期,18页
6 舒震,耐热铸铁,1988年
7 陆文华,藩文霞,顾林喻,等.壁厚及石墨化对蠕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CO2铸造技术,1984.(3):33-36.
8 Kim Sugwon, Cockcrofl S L, Omran A M.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compacted graphite iron [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9, (476): 728-732.
9 杨通,郭永春,李建平,陈泽忠,张伟.薄壁蠕墨铸铁的组织与性能研究[J] .铸造,2008,57(3):270-273. 被引量:20
10 马迅,朱前进.蹄鼓式制动器瞬态温度场的仿真分析[J] .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6):71-73.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6
1 李秀真,于化顺,刘太强,杨士浩.中硅耐热蠕墨铸铁的研究及应用[J] .铸造,1997,46(2):18-20. 被引量:10
2 刘金水,舒震,张福全,蒋冰.稀土耐热蠕墨铸铁的试验研究[J] .稀土,1998,19(2):15-18. 被引量:2
3 支德瑜.铸铁在重要汽车零件上的应用实例以及与其他材质的比较——汽车铸铁件专题报告之二[J] .现代铸铁,2002,22(2):1-8. 被引量:6
4 张馨心,张国伟,徐宏.蠕墨铸铁组织性能均匀性研究[J] .热加工工艺,2014,43(13):27-30. 被引量:14
5 张伟,菅凤霞,崔延琳,吴青山,乔改霞,党元鸿.Sn对蠕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J] .铸造技术,2018,39(6):1185-1187. 被引量:2
6 余豫栋.重型货车用长寿命轻量化蠕墨铸铁制动鼓的研究[J] .汽车工艺师,2022(11):18-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5
1 盛达.中国稀土铸铁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 .现代铸铁,2004,24(3):18-22. 被引量:3
2 金永锡.中硅钼耐热蠕墨铸铁排气歧管材质和工艺探讨[J] .铸造,2005,54(12):1238-1244. 被引量:7
3 邱汉泉,陈正德.中国蠕墨铸铁40年[J]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6,41(1):1-9. 被引量:17
4 金永锡.中硅钼耐热蠕墨铸铁排气歧管材料和工艺探讨[J] .现代铸铁,2006,26(1):32-33. 被引量:10
5 沈永华,潘东杰.覆砂铁型铸造工艺生产汽车转向节[J] .现代铸铁,2008,28(1):40-43. 被引量:7
6 李方田,马同才,王长芝,马泽权,王元.采用蠕墨铸铁生产焦炉耐热部件[J] .铸造技术,1998(1):6-7. 被引量:2
7 王成刚,马顺龙.汽车铸件材料的发展[J] .现代铸铁,2010,30(A02):22-28. 被引量:2
8 范岳.圆刚电视精灵USB[J] .电子测试,2000,13(4):74-74.
9 况敏,肖晓玲,胡芳.摩托车摇臂支座断裂分析[J] .材料研究与应用,2012,6(4):276-278.
10 毛文群.发动机排气歧管结构的优化设计(英文)[J] .机床与液压,2013,41(6):119-124. 被引量:3
1 任振国,曹志强,秦学智.电磁半固态铸造的原理及应用现状[J] .铸造技术,2004,25(11):880-882. 被引量:15
2 仲增墉.中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 .钢铁,2003,38(7):4-7. 被引量:10
3 J.Mongis,王维刚.铸铁的离子氮化[J] .国外金属热处理,1991,12(4):16-21. 被引量:1
4 专利摘要[J] .铸造,2013,62(9):927-928.
5 NakaeH,ShinH,周长华.石墨形态对片状石墨铸铁的抗拉强度的影响[J] .现代铸铁,2004,24(2):62-63.
6 刘金城.蠕墨铸铁件在发动机领域应用持续增长[J] .铸造,2016,65(3):304-306. 被引量:5
7 裴林,段振伟,王清宇.风电材料Gs32NiCrMo8-5-4热处理工艺[J] .金属加工(热加工),2013(S1):232-233.
8 史翔,仇文忠,等.铁路工业系统锻件及模具CAD系统开发[J] .金属成形工艺,1993,11(2):81-83.
9 焦龙钢.消失模铸造技术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J]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5,32(6):85-87. 被引量:1
10 梁群昌,母蕊莲.差压铸造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J] .热加工工艺,2006,35(1):61-64.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