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乡镇企业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它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其合理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乡镇企业面临着诸如资金短缺、专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工素质较低等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对乡镇企业进行选择和调整,如通过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化乡镇企业布局、提升新产品技术开发能力等来挖掘潜能,创造优势,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作者
林珊珊
机构地区
东北财经大学
出处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年第12期47-49,共3页
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乡镇企业
优化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分类号
F276.3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1
1
史清琪 赵经彻.中国产业发展报告[R].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
2
张良.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潜力、效益的粗略探索[J].研究动态,2002,3:19-19.
3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02[R].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
4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01(83):2-40.
被引量:6
5
.事实和数字[EB/OL].http://www、china.org.cn/chinese/ch-shuzi2004/sh/sh.htm(中国网),2004.
6
张克.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主战场[EB/OL].http://credit.cte.gov.cn/xyzd,.
7
罗佐县.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4):5-9.
被引量:19
8
邵来安.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及对策[J]
.农业经济,2001(11):20-21.
被引量:17
9
徐成安.禁止农民进入城市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J].山西发展导报,2000,7:25-25.
10
.“九五”期间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综述[EB/OL].http://www.chinagateway.corn.cn/chinese/MATE—RIAL/248.htm,.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刘永红,蔡根女,江占民.
三化联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J]
.农业经济问题,2001,22(5):39-42.
被引量:23
2
王德海,张克云.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战略选择[J]
.农业经济问题,2001,22(9):15-19.
被引量:89
3
邵来安.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及对策[J]
.农业经济,2001(11):20-21.
被引量:17
4
彭连清.
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
.农业经济,2001(12):9-11.
被引量:13
5
姚裕群.
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问题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1,22(11):25-29.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37
1
贾润林.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障碍及其对策[J]
.农业经济问题,2002,23(S1):92-95.
被引量:4
2
徐和清.
乡镇企业信贷困境的深层原因——产业组织不合理[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23(4):29-32.
3
惠碧仙.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转移的外部性及其内在化管理研究[J]
.理论导刊,2005(3):46-48.
被引量:5
4
梁秀梅.
对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分析[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2):14-15.
被引量:6
5
夏春萍,祁春节.
对湖北省粮棉主产区经济发展的思考[J]
.湖北农业科学,2005,44(2):4-6.
6
张寒亮,张耀斌.
从教育事业角度来看城乡差距——简论我国当前县乡教育事业发展的差距[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1):32-34.
7
朱洪.
农村劳动者素质与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探析[J]
.甘肃农业,2006(4):74-75.
被引量:1
8
褚志远.
新型工业化战略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3):76-81.
被引量:1
9
李颖,周敏丹.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思考[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2):127-131.
被引量:4
10
曹艳.
新型工业化重心下移:城乡二元经济转换的模式选择[J]
.生产力研究,2006(10):103-10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3
1
白云涛,甘小文.
江西劳动力转移的动态模型分析[J]
.企业经济,2005,24(7):132-133.
被引量:10
2
余光英,成金璟.
发展乡镇企业第一产业 吸纳剩余劳动力[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16(12):34-35.
被引量:1
3
江文涛.
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J]
.财经科学,2006(3):86-93.
被引量:5
4
齐永忠,于战平.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中国都市农业发展[J]
.中国农村经济,2006(3):77-80.
被引量:35
5
程名望,史清华,徐剑侠.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与障碍的一种解释[J]
.经济研究,2006,41(4):68-78.
被引量:277
6
熊熹,瞿珊珊,郭新力,王玲.
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3):257-259.
被引量:3
7
郭涛,宋德勇.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J]
.南方经济,2006,35(8):77-84.
被引量:9
8
刘艳.
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
.改革与战略,2007,23(4):110-112.
被引量:1
9
Erik Bryld.Potentials problem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urban agricultu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a,2003 (20):79-86.
10
Don C O.Urban agriculture a complementary strategy to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J].Urban Agriculture Magazine,2003 (5):1-6.
引证文献
3
1
孙淑文.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20(4):74-76.
被引量:2
2
马智利,刘坚.
乡镇企业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9):32-33.
3
柴曼昕,许林.
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之路:创新发展都市型农业——基于广州市发展实践的探讨[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8):198-20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杨欣,方天堃,于学文.
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双重影响分析[J]
.农业经济,2008(6):40-41.
被引量:1
2
马慧.
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路径探析[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25(6):114-117.
被引量:3
1
田庆国.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J]
.河北煤炭,2011(4):88-88.
2
王珊珊.
哈尔滨烟草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
.商,2013(18):243-243.
3
晓宇.
更高质量的就业来自哪里?[J]
.经济研究参考,2015(36):35-35.
4
王丽萍,宋智军.
构建学习型组织是企业竞争力的保障[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1,20(2):72-74.
被引量:1
5
郭小江.
企业激励员工的依据与新途径[J]
.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57-58.
6
高迪,潘晓晓,何艾莲.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J]
.全国商情,2016(15):51-52.
7
刘勇敢.
做到四个坚持努力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J]
.才智,2013(12):352-352.
8
更高质量的就业来自哪里[J]
.求知,2015(8):64-64.
9
周小知.
试论我国乡镇企业布局中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改革,1993(2):50-52.
10
马文兴.
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与乡镇企业布局[J]
.改革与战略,1994,10(6):60-64.
被引量:1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