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办学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学理念是大学之时代精神,它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学制度的变迁而发生变革。综观大学发展史,大学理念的创新是大学制度变革的重要环节。新时期,我们要恪守大学本来之精神,发扬大学创新之传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变革大学理念,从而促进大学的改革与发展。
作者
田晓明
芮国强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89,共3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基金
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3SJA88008])
关键词
大学
办学理念
发展
创新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82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6
1
[美]约翰·S·布鲁贝克 王承绪译.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
2
丁范镇.大学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41.
3
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21.
4
李兵,袁建辉.
经典大学理念内涵在当代的发展[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5-7.
被引量:1
5
韩延明.
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
.教育研究,2003,24(9):50-56.
被引量:272
6
[美]伯顿·R·克拉克 王承绪 徐辉 殷企平等译.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03.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朱永新.
中国古代教育理念之贡献与局限[J]
.教育研究,1998,19(10):56-61.
被引量:20
2
布鲁贝克 王承绪 等.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3
韩延明.大学理念探析.厦门大学高教所2000届博士论文[M].,.122.
4
克拉克·科尔 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80,66.
5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2001年学位论文[M].,-.11,21.
6
郭为藩.人文主义的教育信念[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4.151.
7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72—99.
8
R. Barnett, The Idea of Higher Education, Open University Press:1990.
9
弗·鲍尔生 滕大春(译).德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25、126.
10
王冀生.
试论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J]
.中国高等教育,1999(4):7-9.
被引量:45
共引文献
282
1
牛晓雨.
理性的冒险:西方理性主义大学理念嬗变与危机[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8):102-108.
2
孔朝蓬,陈志超.
新时代中国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理念的建构与革新路径研究[J]
.华夏文化论坛,2022(1):222-228.
被引量:2
3
张旭.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历史专业师范生培养[J]
.内蒙古教育,2022(6):62-67.
4
张星萍.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路径探析[J]
.理论观察,2024(4):30-35.
被引量:1
5
王小利.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路探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0(36):47-48.
6
李小威.
比较借鉴 立足实践 “学”为人先——马达治学理念初探[J]
.大连大学学报,2021,42(1):123-128.
7
朱平.
新时期高校“两课”教育质量评估应考虑的几个因素[J]
.北方经贸,2006(9):127-129.
8
徐文华,鲁乔.
从校本课程开发看教师的职业素质[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Z1):146-148.
9
陈建忠.
确立高职理念 探索教学改革——新升格高职学院的紧迫任务初探[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41-43.
被引量:3
10
程兰春.
PBL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素质要求[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S2):66-6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9
1
陆国栋.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17(5):38-41.
被引量:276
2
马廷奇.
高等工程教育转型与工科专业建设的实践逻辑[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2):36-42.
被引量:18
3
林健.
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6(4):1-10.
被引量:116
4
宋亚峰,王世斌,郄海霞.
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科布局与生成机理[J]
.江苏高教,2018(9):9-15.
被引量:14
5
李静,楠玉.
中国就业供需错配——基于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岗位需求的测算[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33(11):45-50.
被引量:13
6
方建强,崔益虎.
新工科战略的价值维度与实现路径[J]
.教育探索,2019(1):54-59.
被引量:9
7
李志峰,陈莉.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历史变迁与当代实践逻辑[J]
.高校教育管理,2019,13(4):91-98.
被引量:20
8
2019年大学生就业红牌与绿牌专业[J]
.时事资料手册,2019(4):87-87.
被引量:1
9
邹晓东,李拓宇,张炜.
新工业革命驱动下的浙江大学工程教育改革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7(1):8-14.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2
1
张云平.
对梯级音乐教育体系的分析研究[J]
.大舞台,2010(7):165-165.
2
王红雨,于张娜,闫广芬.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的调整、布局及衍生机制——基于33所代表性高校的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69(6):24-30.
被引量:24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陈广仁.
新工科“双创”人才“三全育人”培养:现实问题、运行机制及实践路径[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3):82-87.
被引量:2
2
李林,曾丽娜,李再金,乔忠良,曲轶.
基于“学赛研创”理念的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2):152-155.
被引量:3
3
冯雨薇,刘长江,钱钰,张书洋.
基于CIPP—AHP的新兴工科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科教导刊,2023(29):8-11.
4
冯晓楠,王宗平,姜薇,谢鹏超,任拥政,郭刚,杨群,周爱姣,罗凡,苗蕾.
基于新工科的给排水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高教学刊,2021,7(S01):23-26.
被引量:3
5
郑雪晶,龙正伟,孙贺江.
新工科背景下智慧建筑能源与环境课程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
.高教学刊,2021,7(S01):96-98.
被引量:6
6
刘兴友,章亚东,丰贵鹏,徐绍红,陈改荣.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新乡学院为例[J]
.管理学刊,2022,35(2):136-145.
被引量:27
7
赵树祎,胡硕丰,田雪.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教材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
.传播力研究,2022,6(8):136-138.
被引量:2
8
崔春生,徐优磊,赖锴.
新工科赋能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J]
.信息系统工程,2022,35(3):161-164.
被引量:2
9
于洋.
大数据背景下的职业院校精准教学实践——以工程机械电气基础课程为例[J]
.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51(8):225-227.
被引量:1
10
杨雷,王刚.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软件建模技术课程建设探索[J]
.高教学刊,2023,9(2):182-184.
被引量:1
1
朴雪涛.
试论大学理念及其变革[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3):57-60.
被引量:11
2
王全林.
大学制度变革模式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3):28-32.
被引量:5
3
王全林.
学术自由与行政效率的双赢——大学制度变革的价值目标[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2):38-40.
被引量:5
4
牛风蕊.
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教师管理模式的困境与变革[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5(1):4-4.
5
王全林.
大学制度变革中的“本位”博弈[J]
.高教研究与实践,2006(1):15-19.
6
叶赋桂,罗燕.
大学制度变革:洪堡及其意义[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5):21-30.
被引量:16
7
王全林.
大学制度变革中的价值本位博弈[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1):44-48.
被引量:4
8
杨克瑞,林金艳.
“现代大学制度”辩[J]
.大学教育科学,2008(4):48-50.
被引量:3
9
陈磊,余辉.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及其启示研究[J]
.理工高教研究,2006,25(4):46-48.
被引量:4
10
王冠,朴雪涛.
大学理念研究的范式及对大学制度变迁的影响[J]
.现代教育管理,2009(6):1-4.
被引量:6
江苏高教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