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亚种间杂交水稻花粉育性和结实率的观察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年的水稻分期播种试验表明,亚种间杂种亚优2号花粉育性和结实率的稳定性均比品种间杂种威优64和常规品种特青2号的差。初步探讨了亚优2号的花粉育性及结实率与温度的关系。
作者
段俊
梁承邺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SCD
1996年第1期7-9,共3页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水稻
亚种间杂交
花粉育性
结实率
分类号
S511.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14
同被引文献
13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4
1
徐秋生,李卓吾.
亚种间杂交稻谷粒灌浆特性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J]
.杂交水稻,1994,9(2):26-29.
被引量:63
2
钱月琴,贺东祥,沈允钢.
杂交稻籽粒充实率问题初探(简报)[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28(2):121-123.
被引量:36
3
袁隆平.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1990,23(3):1-6.
被引量:312
4
徐云碧,申宗坦.
籼粳稻间苗期耐冷性的遗传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5):14-18.
被引量:43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顾自奋,朱庆森,曹显祖.水稻结实率的研究——稻穗上强弱势粒的干重积累过程与空秕粒的分布[J]中国农业科学,1981(06).
2
朱庆森,曹显祖,顾自奋.杂交水稻“南优3号”籽粒发育动态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1(01).
3
子房膨大过程中的滞育现象与水稻结实率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1978(01).
4
[日]田中孝幸 著,朱庆森,沈德余.水稻的基础生理和生态[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5
袁隆平.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1990,23(3):1-6.
被引量:312
6
刘承柳.
杂交水稻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1980,0(8):1-7.
被引量:10
7
邓仲篪,徐目,陈翠莲,洪玉枝.
籼粳亚种组合干物质累积效率与光合特性的关系[J]
.杂交水稻,1992(1):40-42.
被引量:31
共引文献
414
1
施伟,朱国永,孙明法,王爱民,陈中兵,严国红.
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因子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8):1-7.
被引量:16
2
陈志军,王睛芳,游艾青.
新形势下湖北省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势和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23):1-3.
被引量:2
3
沈圣泉,张能义,严菊强,薛庆中.
不同类型籼粳杂种F1的形态和生育期性状的表现[J]
.种子,1996,15(1):4-7.
4
董彦君,石守鋆,董文其.
水稻亚种间杂种F_1的籼粳属性鉴定[J]
.种子,1996,15(2):32-34.
被引量:1
5
李大恒,屠乃美.
两系杂交水稻源库特征与栽培调控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2,16(S1):226-229.
被引量:3
6
范分良,唐湘如.
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特性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2,16(S1):220-225.
被引量:2
7
廖亦龙,王丰,李传国,李曙光,柳武革,刘振荣,黄德娟.
两用核不育水稻的选育与利用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2,16(S1):216-219.
被引量:4
8
张洪熙,季红娟,肖宁,谭长乐,张小祥,李育红,朱兆斌,戴正元,赵步洪.
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高产源库特征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0(2):54-58.
被引量:4
9
MA Jun, ZHOU Kai-da, MA Wen-bo, WANG Xue-dong, MING Dong-feng and YAN Zi-bing(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enjiang 611130, P. R . Chin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scular Bundles in the First Internode and Grain-filling of Heavy Panicle Type Hybrid Rice[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6):631-635.
被引量:1
10
沈波.
亚种间杂交稻强弱势粒的灌浆生理[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35-3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5
1
庄宝华,洪植蕃,林菲,周以飞,黄锦文,朱朝枝.
两系杂交稻栽培生理生态特性——Ⅳ.灌浆特征及其生理基础[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93,22(2):141-147.
被引量:5
2
蒋向辉,余显权,赵福胜,赵德刚.
苗期特耐冷贵州地方水稻品种孕穗期耐冷性研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23(4):288-292.
被引量:9
3
祁祖白,蔡业统,李宝健.
影响籼粳杂种育性诸因素的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1993,20(2):4-6.
被引量:4
4
李合松,黄剑良,陈开铁,邹应斌,萧光玉,余铁桥.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氮素营养与物质生产关系的研究[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3,19(6):532-539.
被引量:6
5
徐秋生,李卓吾.
气象条件对两系法杂交稻(含亚种间)子粒充实度影响研究初报[J]
.湖南农业科学,1993(4):11-13.
被引量:5
6
邓仲篪,周鹏,陈翠莲.
籼粳亚种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与光合产物供给水平及转运效率间的关系[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12(4):333-338.
被引量:19
7
李林,张更生.
温度对亚优2号结实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1993,21(1):18-20.
被引量:10
8
李和标,李传国,陈忠明,邹江石,王才林,王子明.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光温反应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1993,9(2):6-10.
被引量:4
9
刘永胜,周开达,阴国大,罗文质.
水稻籼粳杂种雌性不育的细胞学初步观察(简报)[J]
.实验生物学报,1993,26(1):95-99.
被引量:20
10
周善滋,廖瑞靖.
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细胞学观察[J]
.杂交水稻,1993(1):34-36.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7
1
范分良,唐湘如.
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特性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2,16(S1):220-225.
被引量:2
2
李贤勇,何永歆,李顺武,王楚桃,黄中伦,钟世良,陈世全,杨勋毅.
优质籼粳交水稻恢复系Q恢108的选育与应用[J]
.杂交水稻,2007,22(5):14-16.
被引量:4
3
向太双,肖建平.
籼粳交恢复系R238的选育与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11(9):140-141.
被引量:1
4
周乐良,伍祥,石帮志,张上都,陈文强,汤鸿钧.
同质恢渗粳部分利用亚种间优势及耐冷水稻恢复系选育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1):322-327.
被引量:4
5
林荔辉,吴建梅,林培清,祁建民.
籼粳交后代的籼粳分类及育性稳定性分析[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5,11(3):145-150.
被引量:2
6
庄宝华.
亚种间杂交稻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进展[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3):287-293.
被引量:6
7
陈立云,熊炜,阳菊华,肖应辉,刘国华,唐文帮.
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率稳定性的研究[J]
.杂交水稻,2003,18(3):49-52.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郭咏梅,卢义宣,谭春艳,刘晓利,张竹仙,王增民,邹勇.
不同生态环境下籼粳中间型恢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4):422-425.
被引量:2
2
张建新,饶鸣钿,黄建鸿.
超级杂交稻Ⅱ优明86高产高效栽培措施的优化模型[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1):5-9.
被引量:8
3
谭长乐,张洪熙,戴正元,赵步洪,李爱宏,王宝和,周长海,茅弼华.
施氮对两系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07,23(3):178-183.
被引量:6
4
李贤勇,何永歆,李顺武,王楚桃,黄中伦,钟世良,陈世全,杨勋毅.
优质籼粳交水稻恢复系Q恢108的选育与应用[J]
.杂交水稻,2007,22(5):14-16.
被引量:4
5
陈小荣,傅军如,钟蕾,郑兴汶,任福泽,胡华金,贺浩华.
杂交水稻不同季别与不同粒位结实的差异性分析[J]
.种子,2007,26(11):64-67.
6
徐海,朱春杰,郭艳华,刘宏光,王嘉宇,杨莉,杨乾华,郑家奎,徐正进,陈温福.
生态环境对籼粳稻杂交后代穗部性状的影响及其与亚种特性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5):1540-1549.
被引量:13
7
孙春青,陈发棣,房伟民,刘兆磊,马静,滕年军,佘琳芳.
栽培菊花‘奥运天使’与野路菊杂交生殖障碍的细胞学机理[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6):2085-2091.
被引量:17
8
覃皓,全庆丰,易稳凯.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预测与调节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10(5):11-13.
被引量:20
9
周浩,胡文彬,王作平,彭克勤,肖国樱.
抽穗扬花期高温对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RIL47结实率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1):69-74.
被引量:13
10
向太双,肖建平.
籼粳交恢复系R238的选育与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11(9):140-141.
被引量:1
1
彭春瑞,宁有明.
亚种间杂交水稻结实特性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1994,6(1):53-58.
被引量:4
2
罗利军,应存山,余新桥,梅捍卫,王一平,钟代彬.
水稻亚种间杂交水稻——中413系列新组合[J]
.作物品种资源,1996(1):44-46.
被引量:3
3
粟贵武,刘雪源.
亚种间杂交水稻超亲株高的化学调控[J]
.湖南农业科学,1991(2):18-19.
被引量:1
4
谢利昌,陈英取,胡肖珍,黎红刚,朱华龙.
氮钾配合施用对亚种间杂交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3,2(1):1-8.
被引量:6
5
顾铭洪.
对亚种间杂交水稻广亲和系选育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J]
.杂交水稻,1994,9(3):34-37.
被引量:8
6
黄升谋,邹应斌.
亚种间杂交水稻5460S/广抗粳2号充实度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5):11-15.
被引量:2
7
霍中洋,张洪程,王秀芹,戴其根,许轲,叶全宝.
氮肥对亚种间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产量及氮素营养特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03,19(4):223-227.
被引量:22
8
徐仁胜,陶龙兴,俞美玉,王熹.
亚种间杂交水稻灌浆特性的调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1997,11(2):124-128.
被引量:25
9
郭江勇,王义琴,吴明刚,张利明,刘丰疆,李文彬,刘海峰,赵天鹏,孙勇如.
棕色棉和绿色棉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J]
.遗传,2004,26(1):63-68.
被引量:11
10
邱竞,邢以华.
陆地棉中早熟品种间杂种性状与亲本关系分析[J]
.中国棉花,1992,19(1):16-17.
被引量:2
广东农业科学
199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