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毛泽东1947年致斯大林电报的背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毛泽东在1947年11月30日致斯大林的电报中曾经提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之后所有其他政党都要离开政治舞台的想法。这封电报是在1947年国共形势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发出的,它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在怎样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民主党派的失望。此间毛泽东关于工农民主专政概念的提出则表明了他对新民主主义国体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
贺金林
机构地区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91-193,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毛泽东
1947年电报
背景分析
民主党派
工农民主专政
分类号
K266.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马贵凡.
毛泽东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三十日给斯大林的电报全文[J]
.中共党史研究,2002(1):85-86.
被引量:9
2
马贵凡.
毛泽东致斯大林电之我见[J]
.中共党史研究,1999(6):90-91.
被引量:8
3
秦立海.
解读历史的真实——1947至1948年毛泽东与斯大林两封往来电报之研究[J]
.中共党史研究,2003(2):77-83.
被引量:3
4
宋晓芹.
政策还是策略?——也谈毛泽东与斯大林关于中国民主党派的往来电报[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5):112-114.
被引量:4
5
(俄)A·列多夫斯基 路远译.《米高扬的赴华秘密使命(1949年1—2月)》[J].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5,.
6
梁漱溟.《预告选灾·追论宪政》(上)[J].观察,(1947):7-7.
7
.《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致函民盟马来亚支部代表大会》[A].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C].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345页.
8
储安平.《论张君劢》[J].观察,(1947):4-4.
9
张东荪.《和平何以会死了》[J].观察,(1947):25-25.
10
.《人民解放军二十周年》[N].《新华日报》,1947年8月3日第四版.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A.列多夫斯基,马贵凡.
毛泽东同斯大林往来书信中的两份电报[J]
.中共党史研究,2001(2):89-91.
被引量:12
2
张士义.
米高扬“报告”质疑[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7(1):19-27.
被引量:8
3
沈正乐.
米高扬“报告”中关于毛泽东的一个重要思想质疑[J]
.中共党史研究,1999(6):88-89.
被引量:7
4
马贵凡.
毛泽东致斯大林电之我见[J]
.中共党史研究,1999(6):90-91.
被引量:8
5
田松年.
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基本政策——从媒体所传毛泽东和斯大林的两封往来电报谈起[J]
.党的文献,1999(5):66-79.
被引量:17
6
马贵凡.
毛泽东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三十日给斯大林的电报全文[J]
.中共党史研究,2002(1):85-86.
被引量:9
7
李向前.
近期美国“中共党史研究”杂谈三则[J]
.中共党史研究,2002(5):81-86.
被引量:1
8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816页.
9
.《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0页.
10
.《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2-1473页.
共引文献
20
1
杨奎松.
中苏国家利益与民族情感的最初碰撞——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为背景[J]
.历史研究,2001(6):103-119.
被引量:21
2
杨奎松.
20世纪三个中苏条约形成经过之回顾与比较[J]
.俄罗斯研究,2001(3):16-20.
被引量:4
3
杨奎松.
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政策的演变[J]
.近代史研究,2006(2):1-25.
被引量:45
4
程珂.
再论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形成[J]
.云南社会科学,2007(3):123-127.
被引量:5
5
邵雍.
解放前后民主党派的政治定位问题[J]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6):20-25.
6
李格.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17(1):34-40.
被引量:1
7
任晓伟.
共产党情报局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历史命运——从新民主主义向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转变的国际背景[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4(1):26-38.
被引量:1
8
苏盾.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取舍“三三制”政策的历史考察[J]
.中共党史研究,2013(6):69-77.
被引量:3
9
刘朋.
中国共产党的建国实践与政治现代化[J]
.观察与思考,2013(12):37-42.
10
刘朋.
中国共产党的建国实践与政治现代化中的合法性权威探析[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1):36-40.
1
刘若飞.
共和国的前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J]
.党史文苑,2001(6):4-7.
2
朱雄伟.
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巡礼[J]
.当代江西,2008,0(12):52-53.
3
张建新.
川陕苏区“改制代用币”初论及藏品辨析[J]
.中国钱币,2006(1):47-48.
4
周青山.
《南鸿》之后的历程——张闻天的早年新闻生涯[J]
.党史纵横,1998,0(1):21-21.
被引量:1
5
李晓蓉.
近十年来关于红色政权的研究概述[J]
.福建党史月刊,2006(8):64-66.
6
文胜.
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法制理论与实践[J]
.党史纵横,1996,0(12):36-39.
被引量:1
7
史天社.
试论新时期地方志的社会属性——“泛地方志”概念的提出与思考[J]
.理论导刊,2004(3):30-32.
被引量:2
8
周长山.
“海上丝绸之路”概念之产生与流变[J]
.广西地方志,2014(3):47-51.
被引量:6
9
陈瑞云.
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政权建设[J]
.史学月刊,1982(6):52-57.
被引量:1
10
钟日兴.
土地革命初期红色政权形态初探[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33(4):28-32.
被引量:1
求索
200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