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
11
A Study of Operational Mechanism in Universities S & T Pa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大学科技园业务的角度对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机制内容及实现途径进行研究与阐述,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
赵西萍
李徽
郑玮
机构地区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49,共4页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产学研结合
运行机制
机制研究
运行
分类号
G6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F273.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44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7
参考文献
10
1
杨忠泰.
产学结合及其实现形式[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3):76-81.
被引量:1
2
邹庆云,李林.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与联合模式[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6):57-60.
被引量:22
3
谢仁业.
从产学研合作到科教经互动——教育、科技、经济互动理论初探[J]
.理工高教研究,2004,23(1):3-5.
被引量:8
4
李克周.
大力推进高校科研与社会需要相结合[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102-104.
被引量:1
5
曹蓁蓁,罗振璧,田芊.
科技企业与高校结合方式的调查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1,6(3):49-53.
被引量:2
6
刘智运.
浅论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新发展[J]
.江苏高教,2001(2):95-98.
被引量:22
7
胡恩华.
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问题及对策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14(1):54-57.
被引量:78
8
王宏起,王丽娜.
国外科技园区的比较研究和大学科技园发展因素分析[J]
.技术经济,2001,20(8):29-31.
被引量:5
9
唐良智.
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作用及发展实践[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5):54-56.
被引量:15
10
林宝琨.
大学科技园运行机制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1(4):53-55.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韦钰.
高校功能的扩展与产学研结合[J]
.求是,2001(2):41-43.
被引量:27
2
-.江苏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
曹蓁蓁.探索高校校办企业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2000..
4
曹蓁蓁,学位论文,2000年
5
马佳,北京晚报,2000年
6
M·卡斯特尔 P·霍尔.世界的高技术园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7
王建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光明日报,1999年9月6日第7版.
8
王卫君,邢姝.
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思路与对策[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20(12):23-25.
被引量:8
9
赵捷,柳卸林.
从专利申请看我国技术创新之短[J]
.瞭望,1999(47):46-47.
被引量:13
10
李小宁,张竹均.
中国大学中的技术创新活动[J]
.中国科技论坛,2000(3):63-66.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44
1
曹珊珊.
国企企业年金制度建设问题及对策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3):91-92.
2
乔秀琴.
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S1):61-64.
被引量:4
3
孙月平,刘俊,邵强,曹长玺.
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 优化南京创业环境[J]
.南京社会科学,2004(z2):179-186.
被引量:4
4
王玮玲,熊新.
校企合作的几点意见[J]
.文教资料,2007(8):9-10.
5
顾京.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5-6.
被引量:1
6
黄磊,黄己立.
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模式及特点分析——以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1):100-102.
7
崔玉花.
朝鲜民族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电影文学,2008(14):136-137.
8
李斐.
数字家庭“产学研”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
.电视技术,2011,35(S1):58-62.
被引量:2
9
余洋,程振民.
产学研结合共同体的特征及其构成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7):170-170.
10
顾京.
论产学研的深刻背景和重要支撑[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21):16-17.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52
1
孙月平,刘俊,邵强,曹长玺.
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 优化南京创业环境[J]
.南京社会科学,2004(z2):179-186.
被引量:4
2
杜斌,谈毅.
德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历程与启示[J]
.预测,2004,23(5):31-34.
被引量:8
3
吴秋凤,危怀安.
国家大学科技园高效管理体制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0):23-25.
被引量:7
4
邓惠茜,西宝.
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与对策[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102-105.
被引量:3
5
孙六平,王宇红.
大学科技园区服务体系研究[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11(1):96-99.
被引量:8
6
何晋秋,章琰.
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8):27-29.
被引量:41
7
赵风云.
对山西省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思考[J]
.晋中学院学报,2005,22(4):41-43.
被引量:2
8
徐小钦,罗林,石磊.
我国大学科技园运行模式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9):109-111.
被引量:6
9
胡明晖.
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制度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0):153-155.
被引量:4
10
曹阳,李林,王永宁.
大学科技园孵化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6(1):73-77.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1
1
张武军,谢辉.
德国大学科技园的特点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0):149-152.
被引量:10
2
王洪立,赵锦桥,马善泉,鲍伟,李恩忠,孟继梅.
产学研视角下的大学科技园创新服务体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9):24-28.
被引量:7
3
董晓辉.
军民融合: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新探索[J]
.科技与经济,2012,25(4):60-64.
被引量:5
4
董晓辉.
国家大学科技园军民融合式发展问题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2012,30(4):5-9.
被引量:12
5
钟玮.
地方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功能探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3(11):5-6.
被引量:6
6
程方启,汪建武.
“园校一体”联动发展的策略研究[J]
.机械职业教育,2014(2):3-5.
被引量:2
7
贺剑颢,郑卫东,赖敏雅.
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的大学科技园管理机制现状分析研究——以宁波市的大学科技园为例[J]
.湖南社会科学,2013(A01):108-111.
8
党咨文,李智.
新时期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J]
.继续教育研究,2014(9):95-97.
被引量:2
9
党咨文,安玉兴,王胜辉,陈弢.
基于大学科技园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5(13):212-215.
被引量:2
10
李山岗,王晓亮.
基于山西高校新区建设科技园区的构想[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5,0(6):32-37.
二级引证文献
47
1
谢辉,陆钢,张慧秋,张武军.
京沪两地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启示与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4):47-50.
被引量:5
2
陈万里.
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区发展追溯[J]
.经济研究导刊,2010(33):307-310.
被引量:5
3
王大伟,葛继平.
大学科技园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3):78-80.
被引量:21
4
李福生,陈瑞平.
美英德大学科技园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大学科技园的启示[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3):216-218.
被引量:5
5
孙凯琳,于维平,聂艳红.
产学研合作视角下我国高新区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1(3):21-23.
6
寇伟.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研究综述[J]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4):17-18.
被引量:15
7
刘俊友,于伟.
国内外大学科技园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模式[J]
.中国高校科技,2013(4):56-57.
被引量:6
8
房媛,张龙,王智森.
高校专利策略实施模式探究与实践[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34(3):190-193.
被引量:3
9
李洪文.
我国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3,31(3):26-29.
被引量:32
10
郑军,熊珍.
科技产业园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4,27(5):1-4.
被引量:1
1
中和.
正在崛起的大学科技园[J]
.决策与信息,2000(12):13-14.
2
徐冠华.
催发有生命力的高新技术新企业[J]
.瞭望,2000(14):43-44.
3
创办大学科技园加速科研成果转化[J]
.西部高新科技,1995(2):28-29.
4
2008年度大学科技园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座谈会在南昌召开[J]
.中国科技产业,2008(12):287-287.
5
王晓雪,屠梅曾.
跨国公司与大学科技园的互动关系[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6,11(6):92-95.
被引量:2
6
齐林林.
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对策[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32(6):122-124.
被引量:1
7
曹斌,侯天伟.
孵化器必须走产业化之路[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4(1):49-50.
被引量:1
8
科技成果/产业成就[J]
.新疆农垦科技,2013(8).
9
赵军辉.
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8个战略[J]
.科技创业月刊(财富版),2008(1):68-69.
10
万钢.
加快大学科技园发展 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J]
.中国科技产业,2008(12):1-1.
高教探索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