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教师激励体系剖析与建构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校应树立科学人才发展观,要认识到教师不是普通员工而是管理当局的合作者,是学校的支柱,因而激励教师应当首先从教师地位、收入分配、能力识别、动机评判几方面正确认识,政策制定上应慎重实施,循序推进,而不能简单化。
作者
吕静宜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出处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5,共3页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教师激励
人才流失
诱因性报酬
激励性工作设计
晋升
目标考核
高校教师
激励体系
知识经济条件
人才发展
分类号
G647.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6
1
Jay Barney. (1991) . Firm Resources and Sub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1) : 99-120.
2
W.C.Kim and R.Mauborgne. (1997) . Fair Process:Managing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Harward Business Review.7-8: 65-75.
3
[美]范里安(Vafian H.R.)著 费方域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2..
4
[美]雷恩(Wren D A )著 孔令济 译.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
[美]达夫特(Daft R L) 诺伊(Noe R A )著 杨宇 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6
[美]孔茨(Koontz H.) 韦里克(Weihrich H.)著 张晓君译.管理学[M].第10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8..
共引文献
1
1
朱修援,王小丽,刘胜.
高校教师工作动机与激励机制的创新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3):481-48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4
1
童夏雨.
关于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J]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S1).
被引量:4
2
郭兰,黄健人.
对“性别本质论”的继承与突破——论尤金·奥尼尔的几个女性人物[J]
.文教资料,2007(2):59-60.
被引量:3
3
蔡志文.
国内高校教师激励管理机制研究综述[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S3):153-155.
被引量:3
4
谢薇.
国内外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发展现状分析[J]
.求实,2004(S2):227-228.
被引量:8
5
姜向阳.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设计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04,20(6):71-74.
被引量:31
6
范海鹰.
论高校教师的需要特点及其激励[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0):384-386.
被引量:10
7
沈兰芳,陆昌祥,陆铭,李荣琴,陈莉,范慧慧.
复旦大学实施岗位津贴制度的调研报告[J]
.中国高教研究,2004(B09):52-55.
被引量:3
8
郭占基,何先友.
自我效能理论与教学实践[J]
.心理科学,1993,16(2):109-110.
被引量:33
9
徐涌金.
试析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完善与强化[J]
.中国高教研究,2005(7):48-49.
被引量:40
10
张俊玲.
我国当前高校教师激励实践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
.集团经济研究,2005(08X):114-11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柳青.
浅谈我国高校教师激励问题[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5):67-69.
被引量:2
2
石飞,郝华伟,张冉.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机制[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1):110-112.
3
邓立德.
新背景下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9):197-197.
被引量:1
4
何霞,刘文明.
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基于28所高职院校的抽样调查[J]
.中国高教研究,2014(3):95-100.
被引量:17
5
张海芳.
高校体育教师激励问题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1):64-6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杨建春,李黛.
基于勒温场论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探析[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544-548.
被引量:19
2
韩雷.
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24):119-120.
被引量:1
3
袁晓春.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5(7):52-54.
被引量:3
4
陶静.
新建本科院校校级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3):251-254.
5
刘新民,李佳佳,李芳.
学院制模式下大学运行机制构建[J]
.现代教育管理,2015(3):62-67.
被引量:5
6
杨永丽,施建明,权日,钱珍珠,吴运华.
医学院校临床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广东省12家临床教学医院的调查[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4):27-28.
被引量:36
7
陈华.
对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及职业发展方向的反思和探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5):147-148.
被引量:1
8
胡丽珠.
行政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7(3):142-145.
被引量:1
9
李凡.
高校教师成熟度评价管理分析与实施路径[J]
.中国成人教育,2015(16):44-46.
10
周员汉.
浅析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
.求知导刊,2015(19):66-66.
被引量:1
1
王红毅,郑玉刚.
略论高校人才流失的影响及对策[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3):266-268.
被引量:1
2
郑玉刚,尹明发.
也谈高校教师的激励问题[J]
.职业教育研究,2006(1):66-67.
被引量:1
3
田延光.
关于高校实行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J]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0(3):81-86.
被引量:1
4
赵辉,王洪君.
实验教学环节的量化管理与目标考核[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3):58-59.
被引量:5
5
郑玉刚,王红毅.
高校教师综合激励机制创新研究[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114-116.
被引量:13
6
陈文钢.
国企人才资源激励机制的系统构建[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18(1):78-79.
被引量:2
7
张小菊.
改革考核方法 促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9-59.
被引量:3
8
俞路石.
安徽对学前教育实行量化考核[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12(4):6-6.
9
蔡婷.
浅析高职院校教师激励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视野,2013(9).
10
易丰.
确立三个观念 抓好三个环节——理解和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几点认识[J]
.科技风,2011(13):226-226.
高教探索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