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被引量:
10
Recycle Economics and Ecologic Industry Park Constr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态工业园区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空间和条件,而发展循环经济为生态工业园区找到了有效的实现形式和抓手。生态工业园区作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代表了21世纪全球进步的大趋势,其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将是必然的趋势。
作者
张治学
机构地区
郑州市委党校
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1-25,共5页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工业园区
工业生态系统
分类号
F40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1
王震 王如松.生态产业园理论与规划设计原则探讨【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C】.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299-300.
2
易成栋 谢海燕.建设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分析【A】..论循环经济【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88-290.
3
刘鸿亮.编制生态工业园区与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思考【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02-103.
4
孙国强.循环经济的新范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2-115.
5
劳爱乐[美]耿勇.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72-183.
共引文献
23
1
董碧英.
论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J]
.经济与管理,2006,20(2):22-24.
被引量:6
2
汪前元,何华兵.
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
.中国煤炭,2006,32(2):25-27.
被引量:22
3
蒋健明.
安徽矿业循环经济范式初探[J]
.安徽地质,2006,16(1):1-4.
4
李技,刘晓春.
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8(3):86-88.
被引量:1
5
何华兵.
中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
.中国矿业,2006,15(5):28-32.
被引量:29
6
李技,刘晓春.
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4):483-486.
7
林妙莹,谢云山.
发展循环经济中政府的职能定位[J]
.生态经济,2006,22(9):89-92.
被引量:11
8
李绍泉.
贵州煤炭液化基地与规模浅析[J]
.煤炭工程,2006,38(10):74-76.
9
长青,蒋红伟,巩芳,李长青.
内蒙古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6,24(6):29-32.
被引量:8
10
沈金生.
循环经济外部效应与政府定位[J]
.生产力研究,2007(3):12-1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82
1
吴中,席俊杰,徐颖.
推进绿色制造 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J]
.制造业自动化,2004,26(12):20-24.
被引量:18
2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J]
.中国科技产业,2005(1):28-28.
被引量:1
3
徐大伟,王子彦,李亚伟.
基于工业代谢的工业生态链梯级循环物质流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2):43-44.
被引量:22
4
杨卫,雷进杰.
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对策[J]
.油气田环境保护,1994,4(4):44-47.
被引量:1
5
王兆华,尹建华.
生态工业园中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2):80-85.
被引量:97
6
李慧明,朱红伟,廖卓玲.
论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系统之构建[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5,25(4):8-11.
被引量:23
7
谢家平,孔令丞.
基于循环经济的工业园区生态化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5(4):15-22.
被引量:84
8
王爱兰.
世界发达国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J]
.决策与信息,2005(10):4-6.
被引量:4
9
沈和,卢爱国.
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可贵探索——江苏省常熟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启示[J]
.江南论坛,2005(11):24-26.
被引量:1
10
王婉薇,肖智润.
SA8000对企业的影响和对策[J]
.商业经济,2005(11):36-3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0
1
张锦高,杜春丽.
论制造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种途径[J]
.理论月刊,2006(5):71-75.
2
邵镭.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思考[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3):46-49.
被引量:2
3
郭海.
略论高新区创新环境的创造与规划——以太原高新区新产业园区为例[J]
.经济问题,2008(8):127-128.
被引量:1
4
赵臻恺,李铮,贾志斌.
蒙西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工业体系-物质、能量循环[J]
.环境与发展,2010,22(1):20-27.
被引量:1
5
王颖,阎利国.
综合性汽配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探索--以柳州市河西工业园三区为例[J]
.规划师,2010,26(5):44-49.
被引量:3
6
苏敏.
发挥科技对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J]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5):65-66.
7
张嘉威.
曹妃甸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J]
.中国外资,2012(20):164-164.
被引量:2
8
张芳,于淼.
天津市固废综合处理园区建设构想[J]
.环境卫生工程,2013,21(3):47-49.
被引量:1
9
罗宁.
基于清洁生产理念的环境保护对策探讨[J]
.绿色科技,2017,19(4):33-34.
被引量:3
10
林燕红.
福建省工业循环经济生态园区建设的障碍与突破路径[J]
.海峡科学,2019(1):56-6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宋生瑛.
发展循环经济的困境与对策[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4):31-34.
被引量:1
2
宋生瑛.
循环经济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J]
.商业时代,2008(19):100-101.
被引量:1
3
马春华,田凤强,郭珊.
天津市区县示范工业园区规划探索[J]
.规划师,2011,27(8):36-40.
被引量:3
4
王玉平,鲁丹,王立明.
平台共享战略下的汽车产业园设计研究[J]
.工业建筑,2012,42(10):1-4.
被引量:3
5
顾英伟,李业帅.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节能减排对策分析[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3):253-257.
被引量:2
6
白婕.
曹妃甸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及对策研究[J]
.河北企业,2014(9):29-30.
被引量:2
7
薛强,王帅,芮雪,王玉茹.
我国高新区发展路径的理论、评估与选择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5(6):69-72.
被引量:7
8
邹细霞,陈海旭,樊云龙.
国内循环经济载体研究综述[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8(12):6-11.
被引量:2
9
陈雷,李燕.
沈阳大东区汽车产业园设计策略研究[J]
.工业建筑,2016,46(6):40-44.
10
陈旻罡.
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现状、处置机制及对策[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12):150-152.
被引量:3
1
柯金虎.
工业生态学与生态工业园论析[J]
.科技导报,2002,20(12):33-35.
被引量:23
2
黄昕,潘军.
关于汽车工业生态系统的几点思考[J]
.商业研究,2002(4):68-69.
被引量:1
3
沈颖.
21世纪工业的希望之星──生态工业园区[J]
.生态经济,1999,15(5):76-77.
被引量:7
4
陈志强.
发展规模经济创造良好效益[J]
.企业家(武汉),2002(24):32-33.
5
郭有发.
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J]
.东北科技,1989(6):33-34.
6
胡雪菡.
探索水利工程管理的新模式[J]
.大江周刊(论坛),2013(1):31-31.
7
姜爱林.
生态工业与生态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J]
.改革与开放,2004(3):21-22.
8
赵亮.
论工业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互动协同发展[J]
.现代经济信息,2013,0(4X):18-18.
9
苗泽华,孙班军.
对工业生态系统及生态工程的几点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6):8-9.
被引量:4
10
GE正式启用在华数字创新坊[J]
.航空维修与工程,2016,0(8):8-8.
中国科技论坛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