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被引量:16
出处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11,共3页
Chinese Cadres Tribune
同被引文献175
-
1李强.政策变量与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调整[J].河北学刊,2007,27(5):46-51. 被引量:23
-
2李婵.农村社区精英研究综述[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3):60-63. 被引量:29
-
3洋龙.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之比较[J].文史哲,2004(4):145-151. 被引量:125
-
4韩广富,周耕.党政机关选派干部下乡扶贫制度的建立[J].理论学刊,2013(11):22-25. 被引量:36
-
5王雅林.社会转型理论的再构与创新发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44-49. 被引量:20
-
6张文宏,阮丹青.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J].社会学研究,1999(3):14-19. 被引量:249
-
7郑杭生.中国社会学百年轨迹[J].东南学术,1999(5):87-96. 被引量:32
-
8程立显.论社会公正、平等与效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3):57-63. 被引量:40
-
9陆学艺.21世纪中国的社会结构——关于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J].社会学研究,1995(2):3-11. 被引量:53
-
10王汉生,阎肖峰,程为敏,杨伟民,北京大学社会分化课题组.工业化与社会分化: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变迁[J].农村经济与社会,1990(4):1-11.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16
-
1余育国.人民政协在利益协调机制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J].河北学刊,2007,27(1):75-77.
-
2张雪林,安素霞.扩大社会中间层 构建和谐社会[J].邢台学院学报,2006,21(2):5-7. 被引量:3
-
3王尚银.中国社会结构理论研究概要[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7(6):56-64. 被引量:2
-
4吴忠民.社会公正研究的现状及趋向——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社会公正研究述评[J].学术界,2007(2):7-24. 被引量:15
-
5商爱玲.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问题的研究视角及路径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8,24(1):47-51. 被引量:2
-
6王洋.法律纬度下的思想解放[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5):79-83.
-
7姚伟.强关系的凸显与我国社会分层[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38-44. 被引量:1
-
8姚伟.强关系的凸显与我国社会分层[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26-132. 被引量:4
-
9杨豹.社会公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重诉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0(3):51-56.
-
10杨豹,肖红春.社会公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重诉求[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6(4):1-5.
二级引证文献75
-
1刘翠莹,卫丽.新乡贤重构“双轨政治”模式的可行性——基于传统“双轨政治”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9):179-182.
-
2李圆圆,赵银红.“场外”乡贤融入乡村治理的困境及纾解策略——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的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24):192-193. 被引量:1
-
3杨莉芸.社会阶层分化背景下建设和谐社会的对策[J].科技信息,2008(2):218-218. 被引量:1
-
4亓光.国内公正理论研究立足点的研究综述[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24(2):71-74.
-
5王亭.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调整阶级阶层关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4. 被引量:2
-
6马红岩.论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2008,25(16):24-25.
-
7章金霞,白世秀.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矿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内容的研究[J].中国矿业,2009,18(1):22-24. 被引量:7
-
8唐文跃.社会公正理念与大学生扶助策略转型[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8):80-82.
-
9李萍丽.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当代价值体系的重构[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3.
-
10李萍丽.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当代价值体系的重构[J].前沿,2009(12):3-5.
-
1戴萌睿.消除造成两极分化的制度性因素 建设更加和谐的阶层关系[J].民主,2010(1):13-15.
-
2王煜.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关键与主导[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10):31-32.
-
3陆学艺.协调好社会阶层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4):1-1. 被引量:13
-
4舒绍福.社会流动促进社会和谐[J].传承,2012(9):74-75. 被引量:2
-
5樊平.关注农村阶层关系的新变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9):18-19. 被引量:3
-
6胡宏伟,吴晓波.贫富之间:温州财富阶层关系揭秘[J].浙江经济,2002(9):24-27.
-
7钱艳霞.整合社会各阶层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理论观察,2007(3):182-183.
-
8晓亮.论我国所有制关系与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J].经济学家,2002(3):11-18. 被引量:1
-
9龚维斌.当前干群关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9):19-21. 被引量:3
-
10晓亮.论我国所有制关系与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J].南方经济,2002,31(4):5-11.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