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出处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71-771,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参考文献2
1 王巍冬 佘赫大.QT间期离散度与室速、室颤关系的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1(5):282-282.
2 邱洪祺,黄慰国,李德玮,朱月兰,李维德.慢性心衰猝死者QT离散度的变化[J] .河北医药,1997,19(2):76-7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71
1 赵春山.磷酸肌酸钠的合成研究[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4,9(4):124-126. 被引量:10
2 白希莲,韩玉昆,徐长新.足月新生儿窒息后心功能的早期评价[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9(2):93-95. 被引量:24
3 彭勇.磷酸肌酸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J] .儿科药学杂志,2006,12(1):33-34. 被引量:8
4 彭健豪,张连峰.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16(1):54-57. 被引量:23
5 杨义,杨林.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3):93-93. 被引量:11
6 李新强,钟焕清,陈海生.1,6-二磷酸果糖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 .医学综述,2006,12(21):1332-1334. 被引量:4
7 虞人杰,李黎,汤泽中,李涛,苏瑞杰,庞琳,孙艳玲.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J]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3):138-141. 被引量:388
8 崔明辰.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J] .儿科药学杂志,2007,13(3):51-52. 被引量:10
9 陶剑虹,唐英蓉,姜荣健,蔡力.磷酸肌酸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的疗效观察[J] .西部医学,2007,19(4):568-570. 被引量:11
10 Wouters K A, Kremer 1. C, Miller T L, et al. Protecting against anthracycline induced myocardial damage: a review of the most promising strategies[J]. Br J Haematol,2005,131(5) :561-578.
引证文献10
1 权雪莉.磷酸钠肌酸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08,14(12):13-14. 被引量:7
2 陈纯,周雪贞,范毅敏,覃丽君,郭海霞,薛红漫,黄绍良.磷酸肌酸钠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蒽环类抗生素致心脏毒性的疗效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19):1503-1505. 被引量:5
3 郑百红,许忠,徐晓恒,王洪哲.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9):4294-4295. 被引量:45
4 张琴芬.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观察[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9):66-67. 被引量:2
5 范伟,殷其改.磷酸肌酸钠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7):2589-2590. 被引量:6
6 郭超,王晶哲,姜晶.磷酸肌酸钠药学研究浅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4,4(17):139-141. 被引量:7
7 王俊谊.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58-59. 被引量:3
8 张艳霞.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1):1337-1338. 被引量:3
9 李小豹,陈奕,劳巧宜.磷酸肌酸治疗快速型心房颤动疗效观察[J] .北方药学,2015,12(12):26-27. 被引量:1
10 吴仕梅,葛兴净,于翠云,于绍桂.磷酸肌酸钠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4,16(2):42-43.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84
1 李丽英,李海燕.磷酸肌酸与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21,42(10):38-40. 被引量:1
2 罗剑锋,崔洁.柔红霉素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1):105-107. 被引量:3
3 闵晓兰.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6):714-715. 被引量:8
4 冯媛元,娄晓民.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9):240-241. 被引量:8
5 赵建,李遵清.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0):1509-1512. 被引量:11
6 卢焯明.生脉散辨证加减治疗小儿心肌炎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2):10-12. 被引量:9
7 王茜.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J]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11):550-551. 被引量:4
8 缪珀,孙斌,冯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meta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3):172-176. 被引量:43
9 张羽.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114-115. 被引量:13
10 宋先中.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88例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15-116. 被引量:26
1 孙静,秦勤,赵炳让.5’-核苷酸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4,4(4):209-211. 被引量:1
2 蒙雨明.联合测定5’-核苷酸酶与碱性磷酸酶的临床意义[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27-27. 被引量:7
3 陈华.ALP、5’-NT、γ-GT、TCH联合检测对肝胆疾病的诊断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2003,20(12):949-950.
4 罗通行,李萍,高宝秀,黄俊,叶明.血清5’-核苷酸酶及相关生化指标在肝炎诊断中的应用[J] .华西医学,2004,19(3):444-445. 被引量:5
5 杜红坤.稳心颗粒对稳定型心绞痛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15). 被引量:1
6 肖义森.5’-核苷酸酶等4项血清酶学指标联合检测对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3):1626-1628. 被引量:8
7 冯群灿.5’-核苷酸酶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6):307-307. 被引量:3
8 王建军,郭乐凌,芦涤.以QT间期离散度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0,9(4):209-211. 被引量:2
9 彭银鱼,荆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2):3077-3078. 被引量:10
10 孙顺昌,陈卫东,陆红.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酶活性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9,9(4):656-65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