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优良树种南酸枣研究综述
被引量:
16
Study Summary of Superior Tree Species-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总结了南酸枣的国内资源状况、种苗培育与移栽、造林技术、不同类型的混交林效果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情况,并根据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开展南酸枣研究的几点建议。
作者
朱慧
机构地区
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
出处
《广西林业科学》
2005年第3期122-126,共5页
Guangxi Forestry Science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重大资助项目(2001F007)
关键词
南酸枣
裁培
分类号
S79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7
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231
同被引文献
127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32
参考文献
31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编.江苏植物志[M].江苏科技出版社,1982.431-432.
2
杨森林,杨维球.
南酸枣点播造林技术初探[J]
.湖南林业科技,2001,28(2):98-99.
被引量:7
3
陈小毛.
南酸枣芽苗移栽育苗技术[J]
.江西林业科技,1999(2):29-30.
被引量:3
4
张志海,钟智群,杨文嵘.
应用稀土培育南酸枣苗试验初报[J]
.湖南林业科技,1995,22(3):67-68.
被引量:1
5
肖水清.
南酸枣繁育栽培技术研究[J]
.江西林业科技,1999(3):19-19.
被引量:7
6
崔友勇,张新华,代启金.
南酸枣引种育苗初报[J]
.中国林副特产,1999(3):8-8.
被引量:1
7
李晓储,黄利斌,朱惜晨,严建法,钱为民,卢洪霖.
优良速生阔叶树南酸枣引种试验初报[J]
.江苏林业科技,2004,31(1):1-5.
被引量:6
8
陈德叶,张春能,郑燕明,陈作智,刘春华.
马尾松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1996,23(2):28-32.
被引量:16
9
陈顺和.
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2002,22(2):95-98.
被引量:3
10
何贵平,陈益泰,余元华,刘化桐,蔡宏明,陈永志.
南酸枣人工林早期生长特性及其与杉木混交效应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4,17(2):206-212.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
57
1
刘晓庚,丁悦琴,陈梅梅.
南酸枣果皮色素的提取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1994,6(2):87-92.
被引量:19
2
马克平,刘玉明.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下)[J]
.生物多样性,1994,2(4):231-239.
被引量:1978
3
刘晓庚,谢兴红,文芳华,谢喜发.
赣南山区经济林──南酸枣[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5(2):64-67.
被引量:11
4
邓丽嘉,王月梅,顾维彰,刘永漋,侯翠英.
蒙药广枣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1989,20(3):8-9.
被引量:26
5
刘晓庚,丁悦琴,陈梅梅,文方华,谢兴红.
南酸枣汁饮料的研制[J]
.软饮料工业,1995(1):14-16.
被引量:7
6
柯咏平.
乌桕—茶树套作茶园的小气候特征及应用[J]
.中国农业气象,1996,17(6):38-41.
被引量:19
7
邹达明,朱光权,吴士元,吴永峰,胡华杰,叶长文.
优良菇木树种选择试验初报[J]
.浙江林业科技,1997,17(1):18-23.
被引量:30
8
北京林学院.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9
第三军医大学.烧伤治疗学[M].人民出版社,1977.158.
10
顾维彰.试谈蒙药的特点[J].内蒙古药学,1983,(4):1-1.
共引文献
231
1
林富荣,郑勇奇,古和群,凌华山,黄勇.
果用南酸枣新品种‘齐云山1号’[J]
.园艺学报,2024,51(S02):61-62.
2
黄秀美,谢丽延,郭建芳,冯晓明,余晓玲,张超,张春丽,李玲,邓书苇.
半天然杉木阔叶树混交林生长效果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2023,43(2):16-20.
被引量:2
3
曾凡地.
南酸枣天然林生长规律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1,28(S1):13-15.
被引量:10
4
杨文秀,杨忠仁,李红艳,张凤兰,胡宁宝,田志来,郝丽珍.
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及解除休眠方法的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2):221-224.
被引量:30
5
冯建国,胡根长,黄祖泉,朱海燕.
杉木二代种子园家系子代幼林生长性状遗传变异[J]
.江西林业科技,2009,37(2):20-21.
被引量:3
6
史晓丽,郭小平,毕华兴,李永红.
晋西果农间作光竞争及产量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S2):115-118.
被引量:13
7
孟伟,陈彩虹,胡焕香,李俊,张敏,吴疆.
桂花林场南酸枣全林分直径生长模型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5):26-29.
被引量:1
8
李晓储,蒋继宏,黄利斌,马东跃,黄钟玉,刘根林,李玉巧,梁珍海,蒋泽平.
优良观赏保健树大叶冬青扩繁利用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2004,31(5):1-7.
被引量:1
9
李韵.
成都市金牛乡围绕经济抓党建[J]
.四川党史,2002(4):49-49.
10
林剑青.
杉木木荷混交林生产力研究[J]
.青海农林科技,2004(4):29-31.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27
1
刘成梅,褚贝贝,陈军,刘继延.
南酸枣皮脱涩工艺优化及其对枣皮品质影响[J]
.食品工业,2020,0(1):113-117.
被引量:4
2
曾凡地.
南酸枣天然林生长规律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1,28(S1):13-15.
被引量:10
3
刘相杰,于秀军.
林口林业局落叶松人工纯林生长变化分析与人工更新发展对策[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4):49-50.
被引量:3
4
邱琼,杨德军,王达明,蒋云东.
南酸枣育苗技术[J]
.广西林业科学,2004,33(3):149-152.
被引量:4
5
李长伟,崔承彬,蔡兵,韩冰,窦德强,陈英杰.
南酸枣的芳香族化合物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5,15(3):138-141.
被引量:14
6
刘晓庚,谢兴红,文芳华,谢喜发.
赣南山区经济林──南酸枣[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5(2):64-67.
被引量:11
7
刘晓庚,丁悦琴,陈梅梅,文方华,谢兴红.
南酸枣汁饮料的研制[J]
.软饮料工业,1995(1):14-16.
被引量:7
8
卢立生.
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混交造林试验[J]
.安徽林业,2005(4):20-20.
被引量:6
9
朱建林.
南酸枣培育技术[J]
.湖南林业,2004(4):23-23.
被引量:2
10
李永儒,曹艳杰.
树干解析实用技术的探讨[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6,29(1):63-6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6
1
田华林,张季,朱雁,姚洪源,王玉奇,徐润.
芽苗切根移植对南酸枣苗木及造林当年生长的影响[J]
.中国林副特产,2010(1):27-28.
被引量:5
2
张季,田华林,朱雁,王玉奇,谭绍东.
贵州省南酸枣1年生实生苗的苗木质量指标分析与苗木分级[J]
.西部林业科学,2010,39(3):47-50.
被引量:6
3
张季,田华林,朱雁,王玉奇,何承涛,谭绍东.
南酸枣用材林培育立地条件选择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0(12):138-140.
被引量:3
4
邹帆.
南酸枣生物特性及其在丽水山地生长表现研究[J]
.绿色科技,2013,15(3):48-50.
被引量:2
5
段庆明,丁昭全,史红文.
两种播种方式对南酸枣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现代园艺,2013,36(9):5-6.
被引量:1
6
陈淮安.
乡土果树南酸枣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
.中国城市林业,2014,12(3):27-29.
被引量:2
7
张文鸿.
腾冲县杉木采伐迹地南酸枣造林试验[J]
.绿色科技,2015,17(2):169-170.
被引量:1
8
张文鸿.
南酸枣、桤木、光皮桦生长发育进程研究[J]
.绿色科技,2015,17(3):56-58.
被引量:1
9
温谋德.
杉木与南酸枣混交造林的生长量比较[J]
.南方林业科学,2016,44(1):31-34.
被引量:4
10
刘立斌,岳美.
浅析南酸枣次生林抚育间伐强度的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6,36(13):71-72.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陈应彪,李光友,徐建民,杨俊生,张炳辉,陈雪林.
南酸枣育苗及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0):2975-2976.
被引量:9
2
茅水旺.
不同育苗方式对香叶树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2):171-171.
被引量:2
3
董诗厚.
香叶树育苗技术研究[J]
.绿色科技,2015,17(5):89-90.
被引量:2
4
王恩余.
贵州黔南退耕地南酸枣造林技术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5,35(13):84-85.
被引量:2
5
马跃,刘志龙,贾宏炎,蒙彩兰,李丽利.
芽苗切根对降香黄檀容器苗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技通讯,2016(3):35-37.
被引量:5
6
敖妍,韩树文,杨晓辉.
立地条件和栽植密度对文冠果生长结实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6):11-14.
被引量:12
7
胡丹.
香叶树播种芽苗移栽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3):105-107.
被引量:2
8
李方兴,张意苗,易伟东,陈聪,魏萧萧,林世滔,李江.
马尾松、木荷纯林及混交林的生长差异分析[J]
.南方林业科学,2016,44(5):17-20.
被引量:6
9
张颖,吴鹏飞,邹显花,来端,马祥庆.
闽北不同阔叶树种人工林生长量及生物量比较[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6,12(4):231-235.
被引量:3
10
李娟,梁瑞龙,姜英,黄应钦.
1年生闽楠容器苗苗木质量分级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16,43(3):208-211.
被引量:5
1
李中岳.
速生树种—南酸枣[J]
.农林科学实验,1993(10):29-29.
2
吴君祥.
南酸枣开发利用价值及其育苗造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232-232.
被引量:4
3
管大耀,汤陈琪.
南酸枣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对策[J]
.中国林副特产,1997(1):50-51.
被引量:2
4
刘晓庚,丁悦琴,陈梅梅.
南酸枣果皮色素的提取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1994,6(2):87-92.
被引量:19
5
朱兆建.
杉木南酸枣混交造林效果分析[J]
.福建林业,2012(3):36-37.
6
张孝谊.
南酸枣人工育苗技术浅探[J]
.花卉,2016,0(01X):5-6.
7
杨鹏.
杉木与南酸枣混交造林效果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2011,38(2):42-45.
被引量:6
8
梁万春.
冬季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3):123-124.
9
刘惠文.
谈如何提高仔猪的成活率[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4):23-23.
10
张海霞.
越冬西红柿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13,33(7):141-141.
被引量:3
广西林业科学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