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行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6
Three Papers by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行会史研究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成果斐然,但学术界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却并不一致。本文就中国行会的产生、会馆是否属于行会、传统行会的功能与作用等问题,在介绍和评论学术界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作者
朱英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8-46,共9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04JZD00029)资助成果。
关键词
会馆
公所
行会
行会史研究
分类号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8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18
同被引文献
10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2
1
朱榕.
上海木业同业公会的近代化——以震巽木商公所为例[J]
.档案与史学,2001(3):47-53.
被引量:9
2
王翔.
从云锦公所到铁机公会——近代苏州丝织业同业组织的嬗变[J]
.近代史研究,2001(3):104-131.
被引量:20
3
吴慧.
会馆、公所、行会:清代商人组织演变述要[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3):113-132.
被引量:48
4
洪焕椿.
论明清苏州地区会馆的性质及其作用——苏州工商业碑刻资料剖析之一[J]
.中国史研究,1980(2):3-15.
被引量:6
5
黎澍.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考察[J]
.历史研究,1956(4):1-25.
被引量:12
6
张忠民.
清代上海会馆公所及其在地方事务中的作用[J]
.史林,1999(2):13-25.
被引量:12
7
刘永成.
解释几个有关行會的碑文[J]
.历史研究,1958(9):63-70.
被引量:3
8
刘永成.
试论清代苏州手工业行会[J]
.历史研究,1959(11):21-46.
被引量:15
9
彭泽益.
鴉片战爭前清代苏州絲织业生产关系的形式与性质[J]
.经济研究,1963,9(10):63-73.
被引量:4
10
魏天安.
宋代行会的特点论析[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1):141-150.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78
1
王翔.
近代中国手工业行会的演变[J]
.历史研究,1998(4):55-69.
被引量:18
2
彭泽益.
十九世紀后期中国城市手工业商业行会的重建和作用[J]
.历史研究,1965(1):71-102.
被引量:14
3
刘永成.
试论清代苏州手工业行会[J]
.历史研究,1959(11):21-46.
被引量:15
4
彭泽益.
鴉片战爭前清代苏州絲织业生产关系的形式与性质[J]
.经济研究,1963,9(10):63-73.
被引量:4
5
王翔.
从“裁厘认捐”到“裁厘加税”——清末民初江苏商民的两次重要斗争[J]
.近代史研究,1988(3):49-64.
被引量:5
6
彭泽益.
民国时期北京的手工业和工商同业公会[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1):77-86.
被引量:20
7
.《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24、176.177、152页.
8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M].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224、479、445页.
9
江苏省博物院编.《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295页.
10
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古史教研室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续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版.
共引文献
118
1
高亮.
人情与圈子:清代地方手工业同行的结社和竞争[J]
.中国研究,2023(1):182-204.
2
李欣雨.
宋代行人考[J]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24(1):41-53.
3
罗婧,闫泽华.
央地联结的中国机制——评《地方在中央:晚期帝都内的同乡会馆、空间和权力》[J]
.公共管理评论,2019,1(2):177-190.
4
李涛.
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组织治理探析——以云南下关同业公会为例[J]
.经济问题探索,2009(2):185-190.
被引量:1
5
张芳霖.
中国近代商人、商会组织研究的问题意识与阶段性特点[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249-255.
被引量:4
6
魏文享.
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研究之现状与展望[J]
.近代史研究,2003(2):287-314.
被引量:33
7
应莉雅.
近十年来国内商会史研究的突破和反思[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3):104-113.
被引量:8
8
魏文享.
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的慈善救济活动[J]
.江苏社会科学,2004(5):210-218.
被引量:9
9
邱澎生.
市场、法律与人情——明清苏州商人团体提供“交易服务”的制度变迁[J]
.开放时代,2004(5):73-90.
被引量:16
10
朱英,魏文享.
行业习惯与国家法令——以1930年行规讨论案为中心的分析[J]
.历史研究,2004(6):124-140.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107
1
王翔.
近代中国手工业行会的演变[J]
.历史研究,1998(4):55-69.
被引量:18
2
虞和平.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行会的近代化[J]
.历史研究,1991(6):122-135.
被引量:17
3
章开沅.
关于改进研究中国资产阶级方法的若干意见[J]
.历史研究,1983(5):17-27.
被引量:14
4
彭泽益.
从明代官营织造的经营方式看江南丝织业生产的性质[J]
.历史研究,1963(2):33-56.
被引量:11
5
范金民.
清代江南会馆公所的功能性质[J]
.清史研究,1999(2):45-53.
被引量:14
6
朱英.
市民社会的作用及其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成败[J]
.天津社会科学,1998(2):89-95.
被引量:33
7
马斌,陈晓明.
明清苏州会馆的兴起——明清苏州会馆研究之一[J]
.学海,1997(3):97-101.
被引量:3
8
张明富.
试论明清商人会馆出现的原因[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42-47.
被引量:7
9
朱英.
辛亥革命时期的苏州商团[J]
.近代史研究,1986(5):109-123.
被引量:6
10
宫宝利.
清代会馆、公所祭神内容考[J]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8(3):38-4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
1
曹文君.
明清会馆对苏州经济的影响[J]
.世纪桥,2010(7):34-36.
被引量:1
2
魏文享.
察商道 观世变:朱英与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5):94-101.
3
刁龙,吕林.
行会异化:企业伦理缺失的内生原因——论行会古今差异对企业伦理的影响[J]
.理论月刊,2011(10):161-163.
被引量:1
4
龚义龙.
在封闭与开放之间:从清代巴县工商业经营权继替惯例对行会特性的理解[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7):1-11.
5
冯兵,黄俊棚.
隋唐五代时期“行”与城市工商业管理[J]
.河北学刊,2017,37(6):81-86.
被引量:1
6
赵丹彤,赵红艳,李斌.
清代长三角地区丝织业行会社会功能研究[J]
.丝绸,2019,56(9):116-12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李利霞,黎赔肆.
商科大学生商业伦理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3(12):193-194.
2
谢天.
对明清商业经济的批判性认识[J]
.历史教学(上半月),2018,0(8):49-52.
被引量:1
3
刘啸虎,陈淅.
论唐代的“行”与城市商业组织——以长安、洛阳为中心[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37(5):53-57.
1
朱英.
中国行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历史研究,2003(2):155-174.
被引量:33
2
牟建国.
个税的调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
.商,2012(2):54-55.
3
孙小龙,王丹莉.
“休克疗法”对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借鉴意义[J]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2(8):27-28.
4
本刊编辑部,车海龙.
开放互信,共谋发展 第三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精彩纷呈、成果斐然[J]
.大陆桥视野,2013(17):28-33.
5
全国老促会大规模调查研究成果斐然[J]
.中国老区建设,2004(2):58-58.
6
肖鹞飞,黎海珊.
2008白云国际经贸论坛综述[J]
.国际经贸探索,2009,25(3):15-17.
7
彭泽益.
《中国行会史料集》编辑按语选[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1):128-145.
被引量:2
8
彭南生.
近代中国行会到同业公会的制度变迁历程及其方式[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3):14-22.
被引量:23
9
吴慧.
会馆、公所、行会:清代商人组织演变述要[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3):113-132.
被引量:48
10
吕作燮.
明清时期苏州的会馆和公所[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2):10-24.
被引量:18
江西社会科学
2005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