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思考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思考杨维益,陈家旭,王天芳,李峰(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辨证论治;辨病论治;临床价值辨证论治是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大法?中医学在治疗疾病时是否仅限于辨证论治?简言之,在治疗疾病时,辨证论治...
作者
杨维益
陈家旭
王天芳
李峰
机构地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15,共3页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辩证论治
辨病论治
中医药疗法
分类号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68
参考文献
3
1
何绍奇,中国医药学报,1986年,1卷,2期,106页
2
姜春华,中医治则研究(第2版),1983年
3
陈泽霖,舌诊研究(第2版),1982年
同被引文献
165
1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J]
.中医杂志,1992,33(5):39-40.
被引量:518
2
Fan Nie,Ke Hong,Hui-juan Li,Xiu-hui Li,Shuang-jie Li,Wei Zhang,Qing-jing Zhu,Lu-kun Zhang,Guang Nie.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Model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n 2325 Cases[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4,3(1):22-30.
被引量:1
3
马梦茵,陈家旭.
论辨证论治的发展方向[J]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6):367-369.
被引量:5
4
董汉良.
试谈风药壮气的临床意义[J]
.实用中医药杂志,1991,0(3):31-32.
被引量:8
5
刘凤斌,方积乾,王建华.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探讨[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4):290-292.
被引量:92
6
童舜华.
试论把握中医疾病基本病机的意义[J]
.中医杂志,2004,45(8):568-569.
被引量:8
7
李芳.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及中医的发展趋势[J]
.黑龙江中医药,2004,33(5):56-57.
被引量:1
8
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张育轩.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0):869-871.
被引量:216
9
王荣田,王芝兰.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几点思考[J]
.中医药信息,2004,21(6):1-3.
被引量:6
10
王永炎.
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J]
.中医杂志,2004,45(10):729-731.
被引量:246
引证文献
9
1
景月华,张志斌.
近20年辨证论治研究热点[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02Z):13-15.
2
杨维益.
中医的优势与中医辨病论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3):8-8.
被引量:4
3
吴瑕,郭志平.
中医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J]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0):2652-2653.
被引量:20
4
聂广.
从“分型辨证”到“分期辨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诊疗模式的推陈出新[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12):1501-1506.
被引量:4
5
史航.
阴阳脏腑理论新解及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7):2674-2682.
被引量:3
6
陈晟,王军,赵吉平,白鹏.
对中医针灸临床研究中二则问题的思考[J]
.上海针灸杂志,2017,36(7):886-889.
被引量:10
7
聂广,张赤志,唐智敏,盛国光,张建军,李瀚旻,方步武,陈盛铎,朱清静,曾常春.
拓展王伯祥教授“肝络瘀阻”学说构建中医肝病分期辨证体系[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9):773-779.
被引量:13
8
张久亮,毛敏,李琳.
重新认识“辨证论治”及构建中医诊疗新模式的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11):6309-6312.
被引量:11
9
李柳骥,陈家旭.
试述中医病证结合的关系[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3):7-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8
1
李鲲.
温病辨病论治内涵的系统诠释[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5):344-346.
被引量:2
2
李民,徐进秀.
辨病辨证与循证医学[J]
.福建中医药,2007,38(5):46-47.
被引量:2
3
尹必武.
《伤寒论》诊断特色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6):54-57.
被引量:1
4
张红,张津京,庄曾渊.
“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研究现状[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6):458-461.
被引量:9
5
谢天一,沈锦,农云凤,凌江红.
颅脑损伤中医证候的聚类分析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4,25(5):1267-1269.
被引量:10
6
王卫华,陈世波,倪青.
倪青采用层次辨证法辨证治疗糖尿病经验[J]
.北京中医药,2018,37(9):836-838.
被引量:4
7
张清苓,姜元安,李致重.
论中医辨证方法及辨证论治体系[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4):5-9.
被引量:36
8
郑翔,郭勇.
肿瘤中医治疗“无症可辨”之应对与探讨[J]
.江苏中医药,2015,47(9):7-9.
被引量:3
9
宋卓,徐竞男,李杰.
病、证、症三位一体的中医辨治模式对大肠癌防治的作用和意义[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27):4297-4303.
被引量:6
10
丁姗,金桂兰,徐婷,陈云.
中医临床思维特点初探[J]
.光明中医,2016,31(6):757-758.
被引量:9
1
常庆年.
前列腺肥大之中医辩证论治[J]
.中医药动态,1996(2):29-30.
2
何秋显.
中医辩证论治妇女月经病[J]
.中华医药学杂志,2003,2(2):97-98.
被引量:1
3
余国俊.
咳喘一个月[J]
.中国乡村医生,1991(11):20-21.
4
赵凤山.
脉管炎的中医辩证论治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4):287-288.
被引量:1
5
刘键.
眼底出血的中医辩证论治纲要[J]
.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27(1):41-42.
6
丁平.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辩证论治[J]
.中华医药学杂志,2003,2(8):100-100.
被引量:2
7
高娜,杨光杰,等.
中医辩证论治痛经的体会[J]
.丹东医药,2002(4):48-49.
8
郑剑薇.
中药内外合治慢性盆腔炎43例[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2):60-61.
9
吴秀娥.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辩证治疗[J]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1(1):180-182.
10
王燕.
甲硝唑与中医辩证论治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J]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221-1222.
被引量:1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