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印度软件人才培养及其启示
被引量:
9
The Indian Education for Software Programmers and its Inspi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对印度NIIT总部、NIIT班加罗尔软件工厂等地的参观考察结果,结合印度软件业发展最新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印度软件业发展战略以及其创办国际化大学、强化职业教育等途径进行软件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我国软件业发展的几条建议。
作者
黄治国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出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96,共3页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关键词
印度
软件人才培养
国际化大学
教育投入
教学用语
职业教育
教材开发
分类号
C964.351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F435.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2
参考文献
5
1
黄飞雪,孙效里,沈宏书.
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4):56-59.
被引量:15
2
张克勤.
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探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3):55-58.
被引量:14
3
安双宏.
印度高科技人才的摇篮——谈印度理工学院的体制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2000(22):39-40.
被引量:12
4
曲恒昌.
独具特色的印度大学附属制及其改革[J]
.比较教育研究,2002,23(8):27-30.
被引量:17
5
叶赋桂.
印度理工学院的崛起[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3):102-108.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华碧云.
迅速发展的印度软件业[J]
.求是,2001(16):49-52.
被引量:9
2
文富德.
印度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
.南亚研究季刊,2002(1):1-7.
被引量:8
3
UNESCO.统计年鉴[M].,1983,1998..
4
-.世界经济统计年鉴[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1997..
5
蒋凯主(译).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危机与出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7.
6
龚晓峰.印度软件出口缘何异军突起?[J].软件世界,1999,(4):20-24.
7
..http:/www.iitb.crnct.in/latcst/convo2002/.,.
8
[3]王永荪,陈璞.印度软件业发展迅速[N].人民日报,2000-06-13(7).
9
[4]华东新闻.数字点击[N].人民日报,2001-05-11(2).
10
[8]夏添.印度软件业巡礼[N].市场报,2001-5-11(8).
共引文献
51
1
段丹青,杨卫平.
信息时代计算机安全与防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3):117-118.
2
黄治国.
试论印度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启示[J]
.理论月刊,2009(4):148-150.
被引量:1
3
罗玉玲.
从社会学角度看中印两国高校扩招之利弊[J]
.文教资料,2007(24):155-156.
4
黄俊伟,俞贵邦.
厚积薄发——印度理工学院成功之谜[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3):63-66.
被引量:4
5
黄俊伟,俞贵邦.
厚积薄发——印度理工学院成功之谜[J]
.大学教育科学,2004(3):82-85.
被引量:13
6
王东,李长友.
看印度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J]
.世界教育信息,2004,17(12):15-17.
被引量:2
7
刘芬.
中印高等教育的两点比较[J]
.石油教育,2005(4):60-63.
被引量:2
8
杨玲燕.
浅谈加速无锡外包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商界,2009(12):241-241.
9
张春明.
从独立自由到开放发展——独立后的印度中产阶级探析[J]
.社会科学家,2005,20(5):61-65.
被引量:2
10
刘芬.
中印高等教育的两点比较[J]
.惠州学院学报,2005,25(5):77-8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9
1
余立新,储节旺.
高等学校培养复合型服务外包人才初探[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9):3-4.
被引量:10
2
杨宏烈,汤国华,曲少杰.
搞好实践性教学 促进知识能力转化[J]
.高教探索,2004(2):43-45.
被引量:7
3
赵一鸣,王抒,陈叶芳.
建构教学模式与图形学教学[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4):81-84.
被引量:8
4
张日新,梁昱庆,汪令江,赖立,肖军.
创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5-97.
被引量:26
5
范全新,刘光然,蔡振山.
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
.经济师,2005(6):94-95.
被引量:14
6
杨近.
高职教育软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06(6):72-73.
被引量:22
7
汤正华.
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
.江苏高教,2006(4):57-59.
被引量:49
8
王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7):111-112.
被引量:46
9
景红,何滨.
关于改革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6(20):173-174.
被引量:22
10
曹邦兴.
谈构建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
.教育与职业,2006(26):172-17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9
1
余立国.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
.政策,2005(7):13-15.
2
陈丽蓉.
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3(2):20-21.
被引量:8
3
杨忠秀,宋加涛,宋宏图,王蔚.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2):110-113.
被引量:7
4
周激流,汪令江,邱果,屈陆.
成都软件产业人才有效供给的实践探索[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3):242-246.
被引量:2
5
马伟锋,雷运发,孙晓勇.
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问题研究[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21(1):69-71.
被引量:4
6
冯茂岩,曹志平.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9(9):63-68.
被引量:10
7
楚广琳,陈猛.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
.科技信息,2011(8):225-225.
被引量:1
8
蒋吉频,姜灵敏,钟瑞琼.
计算机服务外包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2(16):32-35.
9
雷崇鸽,吕璐.
国外软件产业人才教育研究综述[J]
.知识经济,2019(10):167-168.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王东来.
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
.大家,2010(24):168-168.
2
黄建宏.
软件人才探索:意义、困境与出路[J]
.消费导刊,2008,0(20):57-58.
被引量:1
3
闾枫.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42-43.
被引量:2
4
马伟锋,雷运发,孙晓勇.
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问题研究[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21(1):69-71.
被引量:4
5
刘向阳.
二十一世纪计算机语言教学改革探索[J]
.科技信息,2009(6):13-13.
被引量:4
6
田延安,杨莉,王立梅,姚斌.
以培养高素质本科软件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机制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7):52-54.
被引量:2
7
宫纪明.
基于准职业人目标的高职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关键问题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0(10):23-25.
被引量:8
8
杜小丹,叶安胜,李焰,刘永红.
高素质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0(14):34-36.
被引量:15
9
雷斌,翟燕.
《VB测量程序设计》中互动教学实践的探讨[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180-181.
被引量:8
10
邓荣,陈光海,韩晋川,万青.
以就业为导向的《煤矿监控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课程改革与实践[J]
.成才之路,2010(32):84-84.
被引量:2
1
北京中医药大学[J]
.高校招生(高考升学版),2007(7):30-31.
2
裴然,李莹.
论我国高等学校的国际化办学之路[J]
.中国城市经济,2010(9X):221-222.
3
周涛,李博,吴春卿.
中外联合培养本科生学风建设刍议[J]
.中国电力教育,2010(12):202-203.
被引量:2
4
樊明武.
纵谈国际化办学思路[J]
.中国高教研究,2003(3):14-18.
被引量:25
5
李洛,吴绍根.
基于印度NIIT培养模式的两年制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思路[J]
.高教探索,2004(2):56-58.
被引量:19
6
印度软件业发展的“地理时差”牌[J]
.新作文(高中作文指南),2007(2):133-134.
7
汉斯·德维特,张颀.
国际化大学的定义与评估[J]
.世界教育信息,2015,28(19):15-15.
被引量:2
8
张捷.
高职高专两年制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
.民营科技,2007(6):31-32.
9
朱振林.
大学国际化与国际化大学——黑龙江大学国际化战略前瞻[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3):4-6.
被引量:3
10
王丽华.
印度“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界定[J]
.国外职业教育,2010(2):42-45.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