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SSK科学观的演进看STS的实践化转向
被引量:
8
The Practice Turn of STS From the View of SS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STS(科学的社会研究)的主流思潮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转向科学的文化研究(CSS)。从SSK科学观不断向实践维度的演进中可以清楚地窥见STS的实践化转向,进而了解当前科学实践哲学的发展趋势。对这种后现代科学观的反思,使我们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并利于形成新的实践科学观。
作者
黄瑞雄
邹顺宏
机构地区
广西师范大学社科部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53,共5页
Science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关键词
STS
SSK
科学实践哲学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46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18
1
赵万里.科学的社会建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2
巴恩斯.科学知识:一种社会学的分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38.
3
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
4
巴恩斯.科学知识与社会学理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202.
5
布鲁尔.知识与社会意象[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262、69、127.
6
冯·赖特.知识之树[M].上海:三联书店,2003.102.
7
刘华杰.
科学元勘中SSK学派的历史与方法论述评[J]
.哲学研究,2000(1):38-44.
被引量:43
8
Latour, Bruno & Steve Woolgar.Laboratory Life.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18、44、58、182、236、240.
9
Knorr Cetina, Karin D. Epistemic Culture: How the Sciences Make Knowle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9.
10
S·科尔.科学的制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79.
共引文献
146
1
赵琦,徐平川,李勇强,蒋亚欣.
HPS理念下初中物理法线概念的建构与反思[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29):6-8.
2
黄瑞雄,邹顺宏.
“告别理性”与“制造知识”——费耶阿本德与SSK科学知识观的比较[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2):97-99.
被引量:2
3
冯艳.
论经典否定、直觉主义否定和弗协调否定[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2):34-38.
被引量:3
4
马来平.
与SSK对话:中国科技哲学的前沿课题[J]
.哲学动态,2002(12):2-6.
被引量:3
5
胡长生.
论科学发展与科学发展观[J]
.求实,2005(4):41-44.
被引量:6
6
费多益.
风险技术的社会控制[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3):82-89.
被引量:32
7
阴训法.
论技术主体的社会建构[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7):42-46.
被引量:10
8
廖志刚.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挑战及其对应范式[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25(5):42-46.
9
于伟.
后现代科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观的消极影响[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11):4-9.
被引量:9
10
刘荣秀,刘铁芳.
教育学者何以成为公共知识分子[J]
.长沙大学学报,2005,19(6):115-11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45
1
顾志刚.
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构建和技术能力提高[J]
.经济地理,2007,27(6):961-964.
被引量:13
2
王仲智,丛明珠,简晓彬.
无尺度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外部关系考察——以盛泽丝绸纺织业集群为例[J]
.经济地理,2007,27(6):968-971.
被引量:10
3
李小建,苗长虹.
西方经济地理学新进展及其启示[J]
.地理学报,2004,59(z1):153-161.
被引量:58
4
崔绪治,浦根祥.
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知识社会学[J]
.教学与研究,1997(10):41-44.
被引量:32
5
苗长虹.
变革中的西方经济地理学:制度、文化、关系与尺度转向[J]
.人文地理,2004,19(4):68-76.
被引量:116
6
蔡仲.
强纲领SSK与相对主义[J]
.南京社会科学,2004(12):4-6.
被引量:3
7
文嫮,曾刚.
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研究——以上海浦东集成电路产业网络为例[J]
.中国工业经济,2005(7):20-27.
被引量:132
8
刘魁,干承武.
经典科学知识论的理论困境与未来趋向[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6):45-48.
被引量:6
9
蔡贤浩.
论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J]
.湖北社会科学,2005(12):98-100.
被引量:3
10
苗长虹.
全球-地方联结与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以河南许昌发制品产业为例[J]
.地理学报,2006,61(4):425-434.
被引量:82
引证文献
8
1
罗英豪.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代际演进探析[J]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3):36-40.
2
罗英豪,罗文保.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历程探析[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7(5):25-28.
3
罗英豪.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代际演进探析[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5(4):33-38.
4
马海涛,苗长虹,高军波.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学习网络构建[J]
.经济地理,2009,29(8):1327-1331.
被引量:19
5
王艳艳.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STS的影响探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9):170-171.
6
陈琳,李书全.
产业园区低碳化转型动力机制研究——以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3,33(3):97-105.
被引量:6
7
仇力.
三网融合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14,31(12):17-17.
被引量:1
8
陈峰,陈何捷.
行动者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8):89-92.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马瑜寅.
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低碳发展意愿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劳动保障世界,2020,0(3):59-61.
被引量:2
2
韩玉刚,焦华富,李俊峰.
中国省际边缘区产业集群的网络特征和形成机理——以安徽省宁国市耐磨铸件产业集群为例[J]
.地理研究,2011,30(5):814-826.
被引量:25
3
韩玉刚,焦华富,郇恒飞.
省际边缘区传统制造业集聚过程及动因分析——以安徽省宁国市耐磨铸件产业为例[J]
.经济地理,2011,31(7):1128-1133.
被引量:5
4
柳洲.
“M-C-K”群体行动者网络模型与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生产机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3):158-164.
被引量:10
5
曾茂林.
精准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的远程职教[J]
.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94-98.
被引量:2
6
刘宣,王小依.
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人文地理领域应用研究述评[J]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139-1147.
被引量:102
7
马海涛,武前波,赵建吉.
信息时代草根明星成名网络空间演化过程与动力机制[J]
.地理科学,2013,33(8):965-971.
被引量:2
8
刘锦英.
核心企业自主创新网络演化机理研究——以鸽瑞公司“冷轧钢带”自主创新为例[J]
.管理评论,2014,26(2):157-164.
被引量:14
9
李立华,付涤非,刘睿.
旅游研究的空间转向——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的旅游研究述评[J]
.旅游学刊,2014,29(3):107-115.
被引量:25
10
李春艳,王胜.
西部地区工业园区低碳转型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重庆市48个工业园区样本[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9):55-62.
被引量:3
1
邢宏伟.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创新设计[J]
.中国校外教育,2012(9):151-151.
2
智力圈时代的三个主要特征[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7,3(6):68-68.
3
赵智敏.
自然界的管理启示[J]
.科学大观园,2003(1):72-73.
4
李健.
阳明心学对儒家“尽性”理论的承继及回答[J]
.人文天下,2016(11):28-32.
5
张成岗.
理解“技术实践”——基于科学、技术的划界[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6):11-15.
被引量:3
6
陶焘.
纽拉特的科学统一思想[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35(2):19-25.
被引量:6
7
夏东荣.
英国皇家学会的早期发展对科学社团的启示[J]
.学会,2013(12):12-22.
被引量:2
8
马来平.
科学文化普及难题及其破解途径[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29(11):64-68.
被引量:7
9
刘明.
浅谈体育教师新型教育观念形成的几种阻碍与对策[J]
.科技信息,2009(20):246-246.
10
张净.
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探讨和研究[J]
.新课程,2016,0(5):73-73.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