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36-36,51,共2页
同被引文献11
-
1王学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认定及其性质思考[J].经济问题,2005(9):44-46. 被引量:5
-
2陈吉元.农业产业化:市场经济下农业兴旺发达之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6(8):3-7. 被引量:51
-
3贺雪峰.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社会科学辑刊,2000,(06).
-
4郭祥玉,索志林.农村经济组织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理论探讨,2008(1):84-86. 被引量:5
-
5严瑞珍.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经济研究,1997,32(10):74-79. 被引量:63
-
6蒋伯英.构筑农民走向大市场的桥梁──供销社探索“公司+农户”路子的调查[J].农村经济,1994(7):25-27. 被引量:7
-
7杨欢进,杨洪进.组织支撑:农业产业化的关键[J].管理世界,1998,14(4):207-210. 被引量:13
-
8高阔,甘筱青.“公司+农户”模式:一个文献综述(1986-2011)[J].经济问题探索,2012(2):109-115. 被引量:25
-
9梁荣.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J].中国农村观察,2000(2):43-48. 被引量:12
-
10吕益民,王进才.论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J].经济研究,1992,27(12):60-68.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4
-
1李友民.乡村振兴: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的成效与启示[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8,0(4):76-79. 被引量:2
-
2章逸哲,施臻韬,钟真.“小而美”:乡村产业振兴的去规模化道路——基于桐乡市槜李产业的案例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21(3):23-31. 被引量:2
-
3马乂琳,潘明辉,吕鸿,许雅玺.乡村振兴背景下城市近郊村片区综合开发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2022,43(12):14-21. 被引量:1
-
4周芳玉.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新农村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成都市战旗村为例[J].山西农经,2023(9):167-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