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野生稻有利基因的挖掘利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野生稻是一个重要的有利基因库,包含了对各种生物胁迫的抗性和非生物胁迫的耐性基因。本文对抗病虫性、抗逆性、优良米质、雄性不育等特异性状的研究及利用作了概述,论述了野生稻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研究成就,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野生稻种质资源有利基因的研究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对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作者
杨空松
贺浩华
陈小荣
机构地区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教研室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2-95,共4页
Seed
基金
江西省招标项目"东乡野生稻的有利基因的发掘与利用研究"资助
关键词
野生稻
有利基因
生物胁迫
抗病虫性
抗逆性
优良米质
雄性不育
分类号
S511.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6
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287
同被引文献
16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27
1
吴妙荣.野生稻资源研究论文选编[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103.
2
应存山,颜辉煌.
野生稻有利基因转移技术[J]
.世界农业,1993(8):22-23.
被引量:3
3
钟代彬,罗利军,应存山.
野生稻在栽培稻育种中的应用[J]
.种子,1995,14(1):25-29.
被引量:21
4
江川,王金英,李清华.
野生稻的优异特性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J]
.福建稻麦科技,2003,21(3):8-10.
被引量:10
5
Zhai WX,Li X B,Tian W Z et al.Introduction of a rice blight resistance gene,Xa 21,into five Chinese rice varieties through an Agrobacterium-mediated system [ J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中国科学,C辑),2000,30(2):200-206.
6
陈升,张启发.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杂交水稻的白叶枯病抗性[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9(3):183-189.
被引量:20
7
Khush G S,Bacalango E,Ogawa T.A new gene for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 from O.longistaminata [ J ].Rice Genetic Newsletter,1990,7:121-122.
8
Khush G S,Angeles E R.A new gene for resistance to race 6of bacterial blight in rice,Oryza sative L [ J ].Rice Ginetics Newsletter,1999,16:92 ~ 93.
9
章琦.
普通野生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被正式命名为Xa-23[J]
.作物杂志,2003(1):20-20.
被引量:6
10
潘海军,王春连,赵开军,章琦,樊颖伦,周少川,朱立煌.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PCR分子标记定位及辅助选择[J]
.作物学报,2003,29(4):501-507.
被引量:82
二级参考文献
236
1
陈大洲,肖叶青.
江西东乡野生稻的濒危现状调查[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2(5):29-31.
被引量:4
2
刘永胜,周开达,阴国大,罗文质.
水稻籼粳杂种雌性不育的细胞学初步观察(简报)[J]
.实验生物学报,1993,26(1):95-99.
被引量:20
3
陈锦华,宋运淳,王明全,宋文贞.
普通野生稻G-显带核型多态性研究[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3,35(11):844-848.
被引量:5
4
顾铭洪,游艾青,潘学彪.
水稻品种广亲和基因等位关系的遗传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1):13-21.
被引量:23
5
崔杰,杨振玉,高勇.
水稻广亲和性与恢复性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3,7(1):11-16.
被引量:11
6
徐豹,王玉民,吴长明,庄炳昌.
水稻属种间超氧物歧化酶谱型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3,7(4):247-250.
被引量:4
7
WANGXiangkun,CAIHongwei,LIZhichao,CHENGKansheng,ZHANGYaozhong.
The discovery of an Est locus related to the origin, evol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Asian rice[J]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1992(3):1-2.
被引量:1
8
李子先,刘国平,陈忠友.
中国东乡野生稻遗传因子转移的研究[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4,21(2):133-146.
被引量:16
9
章琦,王春莲,施爱农,白建法,林世成,李道远,陈成斌,庞汉华.
野生稻抗稻白叶枯病性(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1994,27(5):1-9.
被引量:37
10
钱惠荣,沈波,林鸿宣,陆军,庄杰云,郑康乐.
水稻籼粳特异性RFLP标记及广亲和品种亲缘关系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1994,8(2):65-71.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287
1
林芳仕.
H优913[J]
.作物研究,2004,18(4).
2
黄凤宽,韦素美,梁广文,黄所生,罗善昱,李青.
水稻品种资源抗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和稻瘿蚊核心样品的研究[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4,23(2):89-93.
被引量:3
3
陈大洲,肖叶青.
江西东乡野生稻的濒危现状调查[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2(5):29-31.
被引量:4
4
徐梅珍,刘晓,余丽琴,刘世强,曾黎明,陈蓉蓉,王义华.
Physiological Analysis on Mechanisms of Cold-tolerance of Dongxiang Wild Rice(Ⅰ)[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11(2):39-43.
被引量:4
5
HOU Li-yuan1, 2, YU Ping1, XU Qun1, YUAN Xiao-ping1, YU Han-yong1, WANG Yi-ping1, WANG Cai-hong1, WAN Guo1, 2, TANG Sheng-xiang1, PENG Suo-tang2, WEI Xing-hua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ice Biology,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Hangzhou 310006, China,2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 China).
Genetic Analysis and Preliminary Mapping of Two Recessive Resistance Genes to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l in Rice[J]
.Rice science,2011,18(3):238-242.
被引量:3
6
陈成斌.
野生稻资源在育种上的应用[J]
.广西农业科学,2004,35(4):274-278.
被引量:12
7
朱根发,郭振飞.
重要观赏兰科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2004,21(4):471-477.
被引量:33
8
黄凤宽,韦素美,梁广文,黄所生,罗善昱,李青.
水稻品种资源抗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和稻瘿蚊核心样品的综合评价[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4,23(3):177-181.
被引量:6
9
张祥喜,罗林广.
野生稻优异基因分子标记定位与利用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2002,18(6):1-4.
被引量:4
10
韦素美,黄凤宽,黄所生,罗善昱,李青.
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研究[J]
.植物保护,2004,30(6):30-3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65
1
樊玉颖.
钙调素与植物抗逆性的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z1):98-102.
被引量:3
2
谭禄宾,张培江,付永彩,刘凤霞,王象坤,孙传清.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株高和抽穗期QTL定位研究[J]
.Acta Genetica Sinica,2004,31(10):1123-1128.
被引量:15
3
何风华.
水稻QTL分析的研究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1):2163-2169.
被引量:7
4
余守武,谢建坤,万勇,胡标林.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遗传及其环境效应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4,16(4):5-9.
被引量:6
5
万常炤,范洪良,陆家安,邹馥梅.
我国三个野生稻种的稻米蒸煮品质[J]
.上海农业学报,1993,9(2):37-42.
被引量:4
6
盖钧镒.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J]
.遗传,2005,27(1):130-136.
被引量:202
7
陈孟权,张家洪,冯明友,张克龙.
耐冷性恢复系高海拔地区制种技术初探[J]
.种子,2005,24(1):78-80.
被引量:2
8
李绍清,杨国华,李绍波,朱英国,李阳生.
野败型育性恢复基因在AA基因组野生稻中的分布与遗传[J]
.作物学报,2005,31(3):297-301.
被引量:17
9
荆彦辉,孙传清,谭禄宾,付永彩,张培江,徐正进,陈温福,王象坤.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穗颈维管束和穗部性状的QTL分析[J]
.Acta Genetica Sinica,2005,32(2):178-182.
被引量:17
10
袁平荣,贺庆瑞,文国松.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及植物学特征[J]
.云南农业科技,1994(4):3-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9
1
陈惠查,严宗卜,金桃叶,游俊梅,吴宗桃.
早熟耐冷杂交稻黔优107在贵州高海拔地区的制种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6(08S):95-96.
被引量:2
2
曹绍书,严宗卜,蒋志谦,陈锋,甘雨,葛必庆.
早熟耐冷杂交籼稻新组合黔优107的选育和应用[J]
.种子,2006,25(9):90-92.
被引量:1
3
杨空松,陈小荣,傅军如,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贺浩华.
东乡野生稻育性恢复性的鉴定与遗传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5):487-492.
被引量:16
4
郑修文,张文会,赵志超,陈修来,张博.
水稻DH群体苗期耐低氮能力QTL定位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0,38(3):42-43.
被引量:8
5
张金伟,谢建坤,李霞,万勇,罗向东.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391-17394.
被引量:1
6
黄志谋,沈其文,蔡克桐,周慧梅.
我国水稻抗逆性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29-132.
被引量:5
7
黄志谋,蔡克桐,沈其文,周慧梅.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Stress Resistance of Rice in China[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13(12):2529-2533.
8
叶新福,杨德卫.
覆盖野生稻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构建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4):5075-5080.
被引量:1
9
姜浩,杨和生,王波,程在全,孟焕芝,周吉云,张云,肖素勤,刘丽,殷富有,钟巧芳,李金璐,张敦宇,陈玲.
近40年云南普通野生稻优异特性及有利基因的发掘与利用[J]
.生物技术进展,2024,14(5):724-737.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伍玉春,吴薇,牟锦武,陈惠查,游俊梅,阮仁超.
早熟杂交水稻黔优107不同栽插方式和密度试验[J]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3):37-39.
被引量:5
2
鄂志国,王磊.
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J]
.遗传,2008,30(11):1397-1405.
被引量:26
3
夏瑞祥,肖宁,洪义欢,张超,苏琰,张小蒙,陈建民.
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的QTL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3):443-451.
被引量:46
4
张金伟,谢建坤,李霞,万勇,罗向东.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391-17394.
被引量:1
5
简水溶,万勇,罗向东,方军,储成才,谢建坤.
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的遗传分析[J]
.植物学报,2011,46(1):21-27.
被引量:30
6
张金伟,李霞,万勇,胡标林,谢建坤.
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应用[J]
.分子植物育种,2011,9(1):25-33.
被引量:7
7
王智权,刘喜,江玲,刘世家,陈亮明,尹长斌,翟虎渠,万建民.
控制水稻穗形相关性状的QTL定位[J]
.江苏农业学报,2011,27(1):5-12.
被引量:23
8
陈小荣,陈明,贺浩华,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傅军如,欧阳林娟.
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的耐低磷能力鉴定[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3(3):405-411.
被引量:5
9
陈小荣,陈志彬,贺浩华,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傅军如,欧阳林娟.
水稻单株有效穗数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J]
.生物数学学报,2011,26(3):555-562.
被引量:8
10
李霞,张金伟,万勇,胡标林,谢建坤.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遗传和定位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7):77-83.
被引量:3
1
HidekazuTakahashi,谢国禄,等.
绘制大麦的深播耐性基因[J]
.国外作物育种,2002,21(4):19-20.
2
杨泽敏,王维金,蔡明历,陈国兴,卢碧林,朱永桂.
氮肥施用期及施用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5):429-434.
被引量:98
3
邓则勤,黄显波,郑家团,罗家密,张建新,林炜乐,林美娟,林成豹.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273主要特征特性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三明农业科技,2006(1):9-11.
被引量:2
4
张本瑜,师尚礼.
俄罗斯百脉根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J]
.草业科学,2016,33(9):1779-1787.
被引量:4
5
纳森,沈禹颖,王锁民,李艳芹,徐安凯,中士彦,赵树慧,罗家雄,崔志祥.
抗盐牧草的研究成就与实践[J]
.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4(3):13-19.
被引量:15
6
朱德峰,严学强.
提高水稻品种产量潜力的农艺学和生理学观点[J]
.西南农业学报,1998,11(S3):142-148.
被引量:31
7
张坚勇,万向元,翟虎渠,万建民.
稻米品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学报,2003,19(2):114-122.
被引量:5
8
贾力群.
浅谈机插水稻的品种选择[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0):209-209.
9
陈峰,谭玉娟,帅应垣.
广东省野生稻种质资源对褐稻虱的抗性鉴定[J]
.植物保护学报,1989,16(1):12-12.
被引量:6
10
洪德元.
抢救野生稻种质资源[J]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5,10(4):325-326.
被引量:14
种子
200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