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季节蓄热太阳能集中供热技术
被引量:11
Solar central heating technology with seasonal heat storage
出处
《太阳能》
2005年第4期27-31,共5页
Solar Energy
同被引文献65
1 郑宗和,杨玉忠,葛昕,高金水,曾宪安.利用热管的新型水平埋管技术[J]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4,37(11):1001-1004. 被引量:3
2 王靖泰,李永进,李保雄,E.德比希尔.兰州黄土的物理特性[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21(4):12-17. 被引量:8
3 李新国,陈志豪,赵军,李丽新,马一太.桩埋管与井埋管实验与数值模拟[J]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5,38(8):679-683. 被引量:12
4 马重芳,底冰,吴玉庭.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要领域[J] .中国能源,2005,27(9):11-13. 被引量:7
5 胡其颖.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进展及现状[J] .能源技术,2005,26(5):200-207. 被引量:42
6 苏天明,刘彤,李晓昭,俞缙,肖琳.南京地区土体热物理性质测试与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6):1278-1283. 被引量:52
7 赵军,陈雁,李新国.基于跨季节地下蓄热系统的模拟对热储利用模式的优化[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2):74-77. 被引量:17
8 王铁行,刘自成,卢靖.黄土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实验研究[J] .岩土力学,2007,28(4):655-658. 被引量:82
9 张广宇,于国清,何建清.较大规模集中式住区级跨季节蓄热型太阳能供热系统参数研究[J] .暖通空调,2007,37(8):113-116. 被引量:11
10 Sanner B.A different approach to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undergroun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UTES)[R].Giessen,Germany:Institute of Applied Geosciences,Justus-Liebig-University,2001.
引证文献11
1 底冰,马重芳,唐志伟,吴玉庭,魏加项.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发展简况[J] .暖通空调,2006,36(7):27-31. 被引量:13
2 赵军,曲航,崔俊奎,戴传山.跨季节蓄热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的仿真分析[J] .太阳能学报,2008,29(2):214-219. 被引量:16
3 卢霞,刘万琨.太阳能烟囱发电新技术[J] .东方电气评论,2008,22(2):63-70. 被引量:2
4 刘吉来.小城镇复合能源阳光集群供热系统技术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6):1-1.
5 杨卫波,陈振乾,施明恒.跨季节蓄能型地源热泵地下蓄能与释能特性[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5):973-978. 被引量:16
6 范蕊,李玥,董琇.西部高海拔地区空气式蓄能型太阳能采暖系统特性分析[J] .建筑科学,2018,34(12):121-129. 被引量:3
7 王亚刚.太阳能土壤储热材料研究现状分析[J] .中国建材科技,2018,27(6):30-32.
8 李明云,李洪海,温仁新.长江流域跨季节太阳能蓄热供暖技术研究[J] .建设科技,2014(24):47-50. 被引量:1
9 孙陆萌,张晓峰,刘学来.济南地区跨季节蓄热太阳能采暖的可行性分析[J] .太阳能,2018(2):67-70. 被引量:4
10 姚乐恒,卢星宇,孙东亮,杨绪飞,宇波.太阳能跨季节土壤蓄热简化快速计算方法构建及性能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2,43(6):1617-162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4
1 齐承英,王华军.土壤高温储热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42(1):94-99. 被引量:3
2 李炳田,游田,王宝龙,李先庭,石文星.复合补热地源热泵系统在北方地区的应用效果分析[J] .建筑科学,2012,28(S2):178-183. 被引量:17
3 徐乐,王泽,杨明月,朱莉,薛月.锅炉余热及太阳能热风发电装置[J] .科教文汇,2009(26):280-280.
4 曲航,于晓,赵军,岳仁文.太阳能地板采暖技术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J] .工业建筑,2010,40(8):57-60.
5 赵东亮,李勇,代彦军.季节性蓄热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J] .太阳能,2011(3):26-31. 被引量:6
6 田艳荣,李义科,杨燕,杨旺.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塔囱高度直径的设计计算[J]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1,30(1):66-69. 被引量:1
7 张姝,王广鹏.太阳能季节性土壤蓄热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建议[J] .中国科技财富,2011(16):115-115.
8 李驰,余岳峰.地源热泵与蓄能系统优化配置的设计[J] .电力与能源,2011,32(5):413-417. 被引量:3
9 高青,王丽华,江彦,李明.地下蓄能间歇时序影响与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41(6):1565-1570. 被引量:1
10 吕超,郑茂余.SGCHPS土壤热平衡及系统热量利用[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44(2):106-111. 被引量:5
1 韩旭,卢铁江,文正江,刘迎新.跨季节蓄热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技术进展[J] .制冷与空调(四川),2012,26(3):228-233. 被引量:8
2 朱宁,王潇洋,温仁新.跨季节蓄热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论证分析——河北经贸大学跨季节蓄热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示范项目设计[J] .建设科技,2014(9):108-111. 被引量:5
3 黄芬.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2015(3):114-114.
4 张晓清,范家骧.浅议西安市集中供热技术与现状[J] .城市建筑,2014,0(32):161-161.
5 秦留廉,陈弘.赴北欧考察集中供热技术的启迪[J] .区域供热,1995,64(6):11-12.
6 王淑香,王玛丽.借鉴国外经验改进我国集中供热技术[J] .区域供热,1989(2):40-44.
7 秦留廉,陈弘.北欧集中供热技术的启迪[J] .中国能源,1996,18(4):47-49.
8 邓虎坡.改装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的两例成功经验[J] .节能,2002,21(2):44-45.
9 关欣.城市热网与地热能复合型集中供热技术[J] .区域供热,2014(3):48-51. 被引量:1
10 节能减排在行动:海水也能做“空调”[J] .经济,2007(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