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被引量: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1991年第九个五年规划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地区之间在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分析这些差距,并找出存在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我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
李会宁
叶民强
机构地区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出处
《经济问题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1,共8页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271054)
关键词
东中西部
差异分析
发展途径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39
同被引文献
232
引证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172
参考文献
6
1
赵曦.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1):82-86.
被引量:37
2
吕铁,周叔莲.
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
.管理世界,1999,15(1):113-125.
被引量:181
3
向春玲.
关于缩小我国东西部差距的对策思考[J]
.理论前沿,1997(19):22-23.
被引量:7
4
刘海涛,熊滨.
中部地区发展优势与劣势的比较分析[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6(2):49-51.
被引量:11
5
林毅夫,蔡昉,李周.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
.经济研究,1998,33(6):3-10.
被引量:702
6
李国平,杨文奇,刘弋.
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问题[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8(1):7-12.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涂人猛.
论区域经济发展中效率与公平[J]
.江淮论坛,1994(3):57-62.
被引量:2
2
施里达斯.拉夫尔.我们的家园-地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3
世界银行.贫困与发展(1992年减缓贫困手册)[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32-33.
4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5
(美)迈克尔.P.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102-103.
6
戴维.皮尔斯 李瑞丰.沃福德.世界无末日[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6.313.
7
联合国.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报告[M].,1994..
8
王君.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J].开放时代,1996,(5).
9
李丰.
试论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经济研究,1991,26(9):15-2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939
1
杨珩,佟琼.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区域公平的影响研究[J]
.管理评论,2020,0(2):90-101.
被引量:12
2
周少甫,陈哲.
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影响——基于空间溢出角度的研究[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36(2):49-59.
被引量:12
3
宋晓军,李曦纳,虞吉海.
空间动态短面板的估计及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分析[J]
.经济学报,2020,7(1):38-59.
被引量:2
4
陈羽,许海平,张雨雪.
地方财政支出与居民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近四十年经验数据的总结[J]
.新疆农垦经济,2020,0(1):66-74.
5
赵晟楠.
大型煤炭基地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20,0(4):69-75.
被引量:1
6
张家滋,刘雅婕,何文举.
互联网发展对城市贸易产业和收入差距的影响[J]
.经济地理,2021(2):47-54.
被引量:13
7
李竞博,高瑗.
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距及收敛性检验[J]
.上海经济研究,2020,0(2):53-64.
被引量:3
8
高小玲,张雯璐,陈肖飞.
中国经济—社会升级的耦合协调与驱动机制研究[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2):63-78.
9
叶艳艳.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析[J]
.北方经贸,2006(12):10-11.
10
张跃.
产业集群对中国地区差距的影响——兼论对中部崛起的启示[J]
.特区经济,2006(8):195-19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32
1
姚先国,薛强军,黄先海.
效率增进、技术创新与GDP增长——基于长三角15城市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7(2):60-66.
被引量:33
2
叶娌燕,张少宁.
邓小平的社会公正观[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8):7-10.
被引量:2
3
杨国安.
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证分析[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21(4):481-487.
被引量:7
4
刘满平.
"泛珠江"区域产业梯度分析及产业转移机制构建[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24(11):45-49.
被引量:28
5
孙飙,姜文凯,汤强,王志光,李利.
区域经济影响下农民体质的比较与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24-26.
被引量:5
6
陈秀山,徐瑛.
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117-129.
被引量:225
7
冯利华,马未宇.
主成分分析法在地区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6):73-75.
被引量:36
8
彭国川.
区域科技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
.新疆财经,2004(6):24-28.
被引量:7
9
陈甬军,陈爱贞.
城镇化与产业区域转移[J]
.当代经济研究,2004(12):52-57.
被引量:40
10
白永秀.
西部大开发五年来的历史回顾与前瞻[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1):5-13.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35
1
刘胜强,周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综述[J]
.经济问题,2008(1):53-55.
被引量:9
2
赵志伯.
广西扩大招商引资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学术论坛,2006,29(8):74-79.
被引量:3
3
韩萍,颜桂英.
东中西部地区互联网信息网络应用的差距与影响[J]
.中国科技论坛,2007(6):81-86.
被引量:4
4
"中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研究"课题组,于文俊,刘丹,黄开华,程国花,盛永清,万春桥,邓如松.
中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原因和对策[J]
.社会主义研究,2007(3):69-72.
被引量:7
5
彭连清.
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特征与区域转移趋向[J]
.经济纵横,2007(6):29-31.
被引量:16
6
彭连清,詹向阳.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环境与区域转移趋向分析[J]
.兰州学刊,2007(9):70-73.
被引量:7
7
王国中.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外贸出口的影响[J]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6).
8
王光文.
数字内容产业及其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29(1):107-112.
被引量:7
9
陈涛.
对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思考[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45-49.
被引量:1
10
覃巍.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中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2):9-1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72
1
王丽,何加芬,丁珵,潘力军,付俊杰,姚孝元.
2016年江西省环境与健康监测能力调查与分析[J]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20(2):153-158.
被引量:4
2
金振东.
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管窥[J]
.产业科技创新,2020(9):3-4.
被引量:2
3
邹海荣,詹磊,章刚勇.
中部地区城乡差距及成因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1):241-245.
被引量:5
4
赵国锋,段禄峰.
国外“四化”发展经验对中国西部地区“四化”同步发展的启示[J]
.世界农业,2014(12):53-59.
被引量:2
5
王光文.
数字内容产业及其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29(1):107-112.
被引量:7
6
龙小兰.
谈民族贸易政策的深化与广西经济增长[J]
.商业时代,2008(24):106-108.
被引量:2
7
李廉水,岳贤平,崔维军.
科技人员收入结构问题的实证研究:以江苏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1):164-167.
被引量:2
8
李婧,李凌汉.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政府调控[J]
.经济研究导刊,2009(4):21-22.
被引量:12
9
程广斌,龚新蜀.
西部地区产业组织优化与经济集约增长研究[J]
.商业研究,2009(4):12-16.
被引量:5
10
吴建环,席莹.
支持自主创新资金使用效率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7):45-49.
被引量:3
1
宋立根,毕晟.
多渠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建议[J]
.经济研究参考,2010(46):68-72.
被引量:1
2
周腰华.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差异分析[J]
.辽宁经济,2010(12):14-15.
被引量:3
3
文贝贝.
我国不同区域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差异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0):109-110.
4
夏杰长.
中国各地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差异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03(22):2-11.
被引量:3
5
唐海峰.
中国经济地区差异研究的综述[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6):93-95.
6
马成文.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分析[J]
.消费经济,1998,14(1):14-18.
被引量:8
7
龚守栋.
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异问题的分析[J]
.发展研究,2001,18(3):18-19.
被引量:1
8
温磊.
“万亿GDP俱乐部”再添新丁[J]
.农村农业农民,2011(2):28-30.
9
文晓韬.
我国经济发展中地区差距的问题研究[J]
.商业文化,2011,0(3X):122-122.
10
方涛.
私营经济存在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J]
.乡镇论坛,1989(4):33-34.
经济问题探索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