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礼物交换与人际互动——广西龙脊壮族的馈赠礼俗考察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礼物交换构成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礼物交换透视民间社会的文化特色成为一个独特视角。具有鲜明文化个性的广西龙脊壮族,其馈赠文化也呈现出丰富的特色,表明当地人们高度重视礼物馈赠的责任。
作者
钟福民
机构地区
东南大学艺术学系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95-98,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礼物交换
人际互动
龙脊
壮族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1
[日]石川荣吉 周星.现代文化人类学[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6-7.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M].人民出版社,1972.18,18.
3
[法]马塞尔·莫斯 汲喆译 陈瑞桦.礼物[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94.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
16
1
徐圻.
在交流中走向自强——对30年来中西高层交流的理性思考[J]
.广西社会科学,2005(5).
2
宋联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法论特征[J]
.广西社会科学,2005(6):24-26.
3
李本松.
文化生产力初探[J]
.广西社会科学,2005(6):27-29.
被引量:4
4
王庆丰.
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J]
.广西社会科学,2005(6):39-41.
被引量:7
5
孙静,孙颖.
20世纪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社会主义关系演变[J]
.广西社会科学,2005(7):15-18.
被引量:2
6
刘海春.
休闲教育初探[J]
.广西社会科学,2005(7):178-180.
被引量:18
7
韦浩明.
贺州传统文化对发展商品经济的影响[J]
.广西社会科学,2005(8):111-113.
被引量:1
8
彭志敏.
自由之理性规定及生存自由转向[J]
.广西社会科学,2005(9):36-38.
被引量:1
9
袁明霞.
为认识的主体性正名[J]
.广西社会科学,2005(9):41-43.
10
史文芬.
主体性的发现——德谟克利特认识论思想新解[J]
.广西社会科学,2005(9):47-4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4
1
李亚静.
礼物世界里的关系和信任——读莫斯的《礼物》[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6(2):32-35.
被引量:9
2
李路路.
论社会分层研究[J]
.社会学研究,1999(1):103-111.
被引量:116
3
李强.
传统中国社会政治与现代资本主义——韦伯的制度主义解释[J]
.社会学研究,1998(3):3-16.
被引量:25
4
苏沙宁.
仫佬族“走坡”习俗及其历史渊源[J]
.民族艺术,1997(4):132-138.
被引量:7
5
向柏松.
哭嫁习俗的成年礼意义[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3(5):80-85.
被引量:12
6
张原,汤芸.
传统的苗族社会组织结构与居民互惠交往实践——贵州雷山县苗族居民的礼仪交往调查[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2):30-34.
被引量:9
7
骆桂花.
青海藏区回族社会生活变迁调查——以黄南州隆务镇为例[J]
.青海民族研究,2005,16(4):9-15.
被引量:4
8
林升栋.
礼物、关系和信任[J]
.广西民族研究,2006(4):80-87.
被引量:25
9
LEECH G 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aroup Limited,1983:34-43.
10
路易·迪索.礼仪-交际的工具[M].高叶译.北京:外语教研出版社,2005:234.
引证文献
7
1
哈依沙尔·卡德尔汗.
哈萨克族民间礼物赠送及交换形式以及变迁简析[J]
.参花(下),2013,0(3):120-121.
2
刘婷婷.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参花(下),2013,0(6):123-123.
被引量:8
3
张彦.
近20年来关于中国少数民族人生礼仪研究综述[J]
.民族论坛,2008(1):20-21.
被引量:2
4
郭炎武,罗小娟.
语用学视野中的馈赠表意[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33(2):207-210.
5
马尔力,胡月,田菊,廖新,韩晓勇.
葬礼仪式中的礼物——以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回族葬礼为个案[J]
.青年与社会,2015,0(8):277-278.
6
蒙锦贤.
布依族的“伴礼”交换与地方社会关系建构——基于黔中鱼陇寨的田野考察[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6):100-111.
被引量:1
7
才让卓玛.
交换背后的人际关系与个人价值构建——读《不等价交换》有感[J]
.经营管理者,2015,0(3):214-215.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李昶罕.
中国少数民族宴饮礼仪与文化研究述评[J]
.黑龙江史志,2013(11).
被引量:1
2
戴婧.
试析常见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和对策[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12):129-129.
3
胡阿刚.
关于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对策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8):82-83.
被引量:2
4
吴宇飞.
“中国梦”导向下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探讨[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5,0(12):96-97.
5
刘佳.
提升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策略初探[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6,0(1):128-129.
6
毛继荣.
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问题的研究[J]
.新校园(上旬刊),2016,0(5):24-24.
被引量:1
7
梁瑜.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探讨[J]
.读天下,2016,0(12):90-90.
被引量:3
8
张立.
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问题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0(14):105-106.
被引量:1
9
程涛.
思政教育与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J]
.时代人物,2019,0(14):63-64.
10
任菊兰,旦却加.
社会关系网络与村落治理模式的实践探究——以贵州省妥乐村为例[J]
.青藏高原论坛,2023,11(4):58-64.
1
王戎.
油画《龙脊一号》[J]
.华夏文化,2011(4).
2
侯艳星.
广西龙脊壮族丧葬仪式中的鬼魂观念[J]
.哲理(论坛版),2009(3):55-61.
3
张穗华.
传播:失真的反作用[J]
.岭南新闻探索,2008(3):7-10.
4
彭梁心.
在文化中自然生长的"龙山作家群"[J]
.民族论坛,2014(5):42-43.
5
龙脊绿波[J]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2010(7).
6
石勇.
社群新世界[J]
.南风窗,2015,0(15):28-32.
被引量:2
7
王歌.
婚姻礼物类型的当代划分——以宁夏三营镇为例[J]
.现代交际,2016(14):52-54.
8
潘守永.
在乡村“巧遇”美国人类学家(续)[J]
.民族艺术,1999(2):176-183.
9
刘拥华.
礼物交换:“崇高主题”还是“支配策略”?[J]
.社会学研究,2010(1):157-176.
被引量:42
10
杨主泉.
南岭山区广西龙脊壮族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生态智慧[J]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1):112-116.
被引量:3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