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土资源》
2006年第1期19-23,共5页
Land & Resources
同被引文献123
-
1郭俊胜.土地增值及其分享[J].东南学术,1994(3):23-27. 被引量:3
-
2周诚.完善我国土地市场的几点思考[J].中国房地产业,2004,0(4):23-24. 被引量:5
-
3陈顺清.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的综合理论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1999,11(1):12-18. 被引量:22
-
4吕萍,孙琰华.国外农地转用价格的确定方法[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3):55-59. 被引量:12
-
5周森彪,朱海霞.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J].江苏农村经济,2004(8):36-37. 被引量:7
-
6罗丹,严瑞珍,陈洁.不同农村土地非农化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4,20(9):87-96. 被引量:75
-
7范辉,董捷.征地中安置补偿标准不合理的产权经济学分析[J].农村经济,2004(10):25-27. 被引量:9
-
8刘红,周国新.完善失地农民补偿机制[J].江苏农村经济,2004(12):44-45. 被引量:4
-
9翟年祥,项光勤.进城农民社会保障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1):140-144. 被引量:3
-
10陆红生,韩桐魁.征地制度改革如何保障农民权益[J].中国土地,2005(1):32-33.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14
-
1张继祥,吕萍.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J].兰州学刊,2010(2):80-83. 被引量:1
-
2苏楠.“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对失地农民两极化的原因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20-21. 被引量:1
-
3时丽艳,王力.征地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矛盾——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59-6661. 被引量:1
-
4苏楠,胡静.对湖北省失地农民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2007,4(1):117-119. 被引量:9
-
5苏楠,胡颖森.对湖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的调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93-94. 被引量:3
-
6江胜蓝,王明卓.失地农民的现行安置措施浅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3):8-11. 被引量:5
-
7朱文珺,唐焱.我国农用地征地补偿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9-10. 被引量:2
-
8张季.统筹城乡发展视野的土地产权边界与政策创新[J].改革,2008(6):97-102. 被引量:4
-
9高静,唐建,贺昌政.试重构城镇化进程中农地转非的土地增值分配机制——基于权利贡献度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2):48-53. 被引量:4
-
10吴诗嫚,李智强.浅析农地价格因素修正法中指标层的细化[J].科技广场,2010(12):90-93.
二级引证文献63
-
1曲长祥,刘家旭.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土地流转关联性探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32-36. 被引量:8
-
2徐丹,赵竞英,江辉,焦卫平.失地农民的利益保护[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471-475. 被引量:2
-
3周云华,谈玉坤.切实增强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的实效[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44-46. 被引量:2
-
4汪小红.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析[J].法制与经济,2008,17(8):112-113. 被引量:2
-
5衣保中,张凤龙.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4):60-62. 被引量:16
-
6刘志荣,姜长云.关于农民创业发展的文献综述——以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为重点[J].经济研究参考,2008(66):37-47. 被引量:12
-
7杨晓东,王利平,温习章.制度经济学视野下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的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0):19-21. 被引量:3
-
8杨晓东,王利平.基于当前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存在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19):9-11. 被引量:6
-
9李景曈,齐晓安.生产要素价格改革与现代市场体系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9(1):54-57. 被引量:7
-
10潘远生.重庆市被征地农民安置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8):114-116. 被引量:5
-
1周诚.计利应计天下利——我国农地征收合理补偿问题再探索[J].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6(1):52-56.
-
2张元华.关于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实行承包经营的思考[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1999,0(9):51-52.
-
3孙继铭.推进专业银行企业化的可行之路——利润、资产递增包干责任制[J].金融与经济,1987(10):41-43.
-
4钟起瑞.如何完善企业承包经营?——对某地工商企业承包经营的调查[J].中国金融,1988(4):38-41.
-
5杨湘萍,武红先.“紧缩”形势下保险业遇到的问题[J].武汉金融,1989(12):60-60.
-
6齐见兴.试谈建立银行承包责任制[J].金融理论与实践,1984(10):13-15.
-
7张尧枢.综合承包是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深化[J].南方金融,1987(9):15-18.
-
8黄福江.构建农地征收补偿款村级分配机制的探讨[J].新疆农垦经济,2011(10):20-23.
-
9李京坤.部分国家征收利息税的简况[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0(15):9-10.
-
10刘佐.关于目前中国开征遗产税问题的一些不同看法[J].财贸经济,2003,24(10):74-77.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