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地区产业结构形成动力机制探讨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在分析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对地区产业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心理需求是消费结构形成的内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及收入分配状况是消费结构形成的外部条件;消费结构的变化相应引起产品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市场、政府、地区综合条件等也各起作用。
作者
叶宋铃
王力
田禾
机构地区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年第1期109-112,共4页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关键词
地区产业结构
心理需求
消费结构
动力机制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4
1
简新华,朱君丽.
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企业发展战略选择[J]
.东南学术,2005(1):82-87.
被引量:2
2
马斌,张晓东.
以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2):37-38.
被引量:4
3
张建武,宋国庆,邓江年.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及其政策含义[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6(1):19-22.
被引量:59
4
华东师范大学等编,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Z].,..
2
朱之鑫.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就业问题.中国就业论坛[EB/OL].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http://www.Im.gov.cn/old/gb/content/2004.04.28/content_26801.htm,.
3
赵履宽 杨体仁 姚先国 王建新.劳动经济学[M].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
4
刘列厉.信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5
加利·哈梅尔 普拉哈拉德.《竞争大未来》[M].昆仑出版社,1998年4月..
6
菲利普·艾文斯·奥斯特.《新经济浪潮冲击下的企业战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1月..
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M].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8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
9
夏杰长.
我国劳动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J]
.中国工业经济,2000(1):36-40.
被引量:116
10
张友苏,张力.
产业先见——一种新的企业战略观[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3(4):9-13.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62
1
张亢亢,宋光兴.
云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74.
被引量:2
2
陈喜强.
经济结构变动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改革与完善的思考——基于广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的视角[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S2):177-179.
被引量:3
3
李源.
上海市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研究[J]
.消费导刊,2009,0(24):35-36.
被引量:1
4
夏国祥,谭丽焱.
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者就业:基于上海市的实证分析[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13,14(6):61-66.
5
潘海岚.
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力就业关系研究——以云南为例[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3):304-308.
被引量:8
6
张云,廖忠双.
运用信息化改造重庆传统工业[J]
.价值工程,2006,25(7):103-106.
7
黄海燕,黄丽华,金莲.
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5):87-91.
被引量:2
8
王盛.
国内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品牌竞争策略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35-37.
被引量:1
9
吴立力,孙畅.
基于就业结构演进视角的重庆经济增长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16(5):50-52.
10
李勇,林超群.
中国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4(4):514-52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8
1
刘琳娜.
产业结构·高新技术·政府职能[J]
.贵州社会科学,2005(1):19-22.
被引量:3
2
冯飞,杨建龙.
产业结构“十一五”求解[J]
.瞭望,2005(46):28-30.
被引量:8
3
张守锋.
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动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J]
.大众科技,2006,8(2):191-192.
被引量:13
4
[2][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
[10]中国信息报[N].2004-07-16.
6
宋泓明.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7
张晖明,丁娟.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动力[N].人民日报,2003-01-16(9).
8
王松霈.生态经济学[M].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2000,12..
引证文献
3
1
李丹霞,韦苇.
消费结构升级对环境的作用机制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84-86.
被引量:2
2
赵波,张秀利,郭亚敏.
产业结构形成与升级的动力机制探究[J]
.商业时代,2011(4):121-122.
被引量:1
3
郭亚敏,赵波.
论产业结构形成与升级的动力机制[J]
.商场现代化,2011(1):124-12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陆彩兰.
消费结构失衡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基于消费结构的本质思考[J]
.工业技术经济,2010,29(9):19-22.
被引量:3
2
沈燕.
构建太湖流域工业节水机制体系的思考[J]
.水利发展研究,2012,12(3):16-19.
被引量:1
3
龚志民,张月朗.
基于消费结构变动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4):56-61.
被引量:3
4
范德成,李昊,刘贇.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产业结构演化动力系统仿真研究[J]
.运筹与管理,2017,26(4):177-184.
被引量:8
1
王锋正,张永军,陈文成.
内蒙古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研究[J]
.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3):34-35.
被引量:6
2
张高丽:中国经济具备长期中高速增长综合条件[J]
.企业决策参考,2014(9):2-2.
3
生物产业总产值高达350亿——广州市四大举措推动产业加快发展[J]
.广东科技,2008,17(13):5-6.
4
孙绍荣,廖燕玲.
中国各省市的基础研究投入产出及效率的统计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22-23.
被引量:8
5
余萍.
经济转型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镀[J]
.企业技术进步,2012(7):12-12.
6
武似元.
论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以昆明的钢材产业为例[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7):94-95.
7
苏策,沈萍.
基于协同理论的城市RBD空间形成动力机制研究——以清远市为例[J]
.市场论坛,2015(7):26-28.
被引量:1
8
汪碧瀛,李国平.
我国区域竞争优势培育途径探讨——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观点[J]
.未来与发展,2006,27(6):35-37.
9
邹辉.
推进丹东临港产业集群战略意义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5,0(17):491-491.
10
李振玲.
中原经济区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J]
.现代交际,2014(2):159-159.
被引量:1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