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纳米陶瓷研究现状及技术发展
被引量:
3
The Status Quo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of Nano Ceramics Resear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纳米陶瓷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先进材料,受纳米微粒基本物理效应的作用,在力、光、电、热、磁等方面具有许多优异性能,特别是室温超塑性、高韧性、低温易烧结等潜在性能将大大拓宽陶瓷材料的应用领域。本文从纳米陶瓷的制备、性能、应用前景以及研究现状等方面作了详细地介绍。
作者
王献忠
机构地区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59-63,共5页
Journal of Pingxiang College
关键词
纳米陶瓷
研究
技术发展
制备
性能
分类号
TQ174.7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TB38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0
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370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7
1
肖汉宁.
对我国陶瓷工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
.陶瓷学报,2001,22(4):280-282.
被引量:3
2
吕笑梅,方靖淮,陆祖宏.
敏化TiO_2纳米晶太阳能电池[J]
.功能材料,1998,29(6):574-577.
被引量:36
3
陆彩飞,王秀峰,苗鸿雁,罗宏杰.
纳米硅酸锆的水热合成[J]
.硅酸盐学报,2000,28(1):87-90.
被引量:25
4
黄政仁,江东亮.
SiC和Si_3N_4纳米陶瓷粉体制备技术[J]
.硅酸盐学报,1996,24(5):570-577.
被引量:20
5
包定华,翟继卫,张良莹,姚熹.
金属有机物热分解法合成的PZT纳米晶粉末的表征[J]
.硅酸盐学报,1998,26(5):646-650.
被引量:8
6
林冠发.
纳米陶瓷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J]
.陶瓷,2002(5):18-21.
被引量:8
7
徐国财;张立德.纳米复合材料,2002.
8
张志昆;崔祚林.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2000.
9
张立德.纳米材料,2000.
10
郭卫红;汪济奎.现代功能材料及其应用,2002.
二级参考文献
130
1
徐跃萍,郭景坤.
共沉淀中反应物浓度、反应过程pH值对纳米粉末性能的影响[J]
.硅酸盐学报,1993,21(3):280-284.
被引量:29
2
隋同波,王廷籍.
激光法合成SiC超细粉末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Ⅰ.实验规律及粉末特性[J]
.硅酸盐学报,1993,21(1):33-37.
被引量:14
3
梁忠友,王介峰,韩丽.
纳米陶瓷成型、烧结方法研究进展[J]
.佛山陶瓷,2001,11(3):8-10.
被引量:10
4
熊传溪,闻荻江,皮正杰.
超微细Al_2O_3增韧增强聚苯乙烯的研究[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10(4):69-73.
被引量:131
5
李亚利,梁勇,郑丰,胡壮麒.
纳米非晶Si_3N_4粉的晶化及粒子长大行为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1994,9(3):293-297.
被引量:8
6
吴锦雷,刘惟敏,董引吾,吴全德.
用于超短激光脉冲检测的新型光电发射薄膜[J]
.物理学报,1994,43(9):1553-1558.
被引量:12
7
江东亮.
陶瓷材料的表面强化和增韧[J]
.无机材料学报,1989,4(2):98-107.
被引量:11
8
唐阳清,周馨我.
纳米TiO_2的制备方法[J]
.材料导报,1995,9(3):20-26.
被引量:44
9
鲁德平,熊传溪,闻荻江,王浩.
以超微细Al_2O_3作种子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的研究[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11(6):49-52.
被引量:28
10
严东生.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J]
.无机材料学报,1995,10(1):1-6.
被引量:144
共引文献
370
1
栾野梅,安茂忠.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化学法制备[J]
.半导体光电,2003,24(6):382-385.
被引量:14
2
蒋勇,宋武林,谢长生,曾大文,王爱华,胡木林.
V掺杂纳米ZnFe_2O_4的制备及气敏性研究[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35(4):617-620.
被引量:6
3
何向明,赵方辉,蔡砚,于养信.
机械化学法合成二氧化锆基纳米超细粉[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S1):70-73.
4
沙菲,宋洪昌.
纳米陶瓷粉体的制备[J]
.中国粉体技术,2004,10(1):49-52.
被引量:4
5
胡志强,张晨宁,刘丽红.
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多孔TiO2薄膜研究[J]
.功能材料,2004,35(z1):1888-1890.
6
赵廷凯,柳永宁,朱杰武.
纳米材料概述[J]
.功能材料,2004,35(z1):2675-2678.
被引量:4
7
史丽英,王英.
高比表面积纳米氧化锆的制备及应用[J]
.功能材料,2004,35(z1):2755-2760.
被引量:2
8
曹爱红,蓝心仁,袁启明.
沉淀法制备TiO_2纳米粉体的研究[J]
.硅酸盐学报,2002,30(z1):83-86.
被引量:5
9
高春华,黄新友.
纳米陶瓷的性能及制备技术[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S1):49-52.
被引量:10
10
王德仁,王慧华,章清,兰杨萍,谷伊宁,徐澜.
霍金报道:享受科学的盛筵[J]
.新闻实践,2002(10):41-44.
同被引文献
38
1
江炎兰,王杰.
纳米陶瓷材料的性能、制备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J]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6,21(1):183-186.
被引量:9
2
鲁圣国,李标荣,麦炽良,黄健洪.
铁电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前景[J]
.无机材料学报,2004,19(6):1231-1239.
被引量:10
3
张克立,从长杰,郭光辉,袁荃.
纳米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49(6):680-684.
被引量:31
4
房玉英,赵志龙.
纳米复合陶瓷球制造方法[J]
.轴承,2005(2):14-16.
被引量:3
5
赫占军,肖汉宁.
提高卫生洁具抗污性的研究[J]
.陶瓷,2005(8):18-23.
被引量:7
6
谢峰,沈维蕾,杨海东,刘宁.
金属陶瓷刀具用纳米TiN粉体分散的研究[J]
.应用科学学报,2005,23(5):535-538.
被引量:6
7
刘长军,田丰,张彦军,高万玉,邢楠.
纳米吸波材料研究进展及其在野战卫生装备中潜在应用[J]
.医疗卫生装备,2005,26(11):26-27.
被引量:5
8
汪道友.
光功能纳米陶瓷材料研究取得重要成果[J]
.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18(3):376-376.
被引量:4
9
徐海军,李嘉,师瑞霞.
两段式无压烧结制备纳米二氧化锆(3Y)材料[J]
.中国粉体技术,2006,12(4):11-14.
被引量:4
10
王惠文 刘拥军.一种具有纳米自洁釉面的卫生洁具及其制造方法[P].中国专利,02125311.0.2003-01-08.
引证文献
3
1
邓建国,刘东亮,陈建.
纳米技术在陶瓷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6):86-90.
2
邓建国,刘东亮,陈建.
纳米技术在陶瓷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陶瓷学报,2008,29(1):63-67.
3
邓建国,刘东亮,陈建.
纳米技术在陶瓷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中国陶瓷,2008,44(5):5-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孙元平,贾佩云,王芳,邱玉章.
水热条件下稀土氟化物形貌的规律性生长[J]
.中国陶瓷,2013,49(6):44-48.
被引量:3
2
蒋清民,智红梅,杨梅,董德胜,陈金身.
纳米氧化铝的制备及应用进展[J]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4,34(3):77-82.
被引量:16
3
李贵佳,孙峰.
利用国外专利技术,解决国内氮化硅陶瓷轴承球产业化问题[J]
.中国陶瓷,2015,51(10):43-47.
被引量:4
1
Kena.,WM,徐国英.
石墨的潜在性能[J]
.国外耐火材料,1990,15(11):5-8.
2
中化.
功能陶瓷材料研究推陈出新[J]
.建材工业信息,2003(7):23-23.
被引量:1
3
叶永庆.
浅谈纳米材料应用前景及制备方法[J]
.建材世界,2009,30(3):62-64.
被引量:3
4
陈宏基,姜大志.
旋风除尘器的性能及改进方案[J]
.化工环保,2005,25(5):409-411.
被引量:10
5
纳米陶瓷市场潜力巨大[J]
.技术与市场,2007,14(2):4-4.
6
朱明,胡曙光,丁庆军.
水泥基材料粉磨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效应[J]
.建材发展导向,2004,2(4):45-47.
7
李青春,王倩,常国威.
定向凝固技术与新材料的进展[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23(4):42-45.
被引量:7
8
陶平均,杨元政,白晓军.
应变速率对(Zr_(72)Cu_(16.5)Ni_(11.5))_(90)Al_(10)大块非晶合金超塑性变形行为的影响[J]
.功能材料,2011,42(1):10-13.
被引量:4
9
张同生,刘向阳,韦江雄,余其俊.
水泥熟料与辅助性胶凝材料优化匹配的基础研究进展(Ⅰ)——物理效应[J]
.水泥,2014(7):7-13.
被引量:3
10
郭磊,曲烈,杨久俊,郭君华.
偏高岭土对水泥净浆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的影响[J]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1,17(3):221-224.
被引量:1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