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地理教育》
2006年第1期4-6,共3页
Education Of Geography
同被引文献119
-
1高霞.地理的“命脉”——地图[J].地理教育,2007(3). 被引量:4
-
2李娟,刘德洪,江洪.国际科学数据共享现状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2):19-21. 被引量:39
-
3王卷乐,孙九林.世界数据中心(WDC)中国学科中心数据共享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07(2):36-40. 被引量:18
-
4张锦高.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我校构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特色的学科体系[J].中国地质教育,2005,14(4):23-26. 被引量:2
-
5牛文元.理论地理学的内涵认知[J].地理研究,1988,7(1):1-11. 被引量:23
-
6孙九林.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建立[J].资源科学,1986,16(1):76-84. 被引量:2
-
7孙九林,李泽辉.建立我国国土资源决策管理系统的初步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1986,1(2):75-86. 被引量:4
-
8周秀骥.对地球系统科学的几点认识[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4):513-515. 被引量:31
-
9贾文珏,陈玉敏,龚健雅,李爱霞.基于WebService的OGC地图服务实现方法[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4,29(4):34-36. 被引量:29
-
10郭正堂,吴海斌.浅谈固体地球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5):699-705.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9
-
1狄丽颖,冯银珍,张爱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进展[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3):267-271. 被引量:7
-
2庞艳辉,徐宝芳.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8):117-120. 被引量:19
-
3侯志军,欧阳建平,徐绍红.试论地球系统科学与我国高等地质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10,19(3):1-4. 被引量:5
-
4王勇,王建力.世界自然地理教学中地球系统科学观的拓展与深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3,33(2):60-62. 被引量:2
-
5王文洁,张琦.地理综合思维溯源[J].地理教学,2018(12):27-29. 被引量:3
-
6杨雅萍,王祎,白燕,乐夏芳,杜佳,柏永青,孙九林.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发展与实践[J].农业大数据学报,2019,1(4):5-13. 被引量:12
-
7杨雅萍,姜侯,孙九林.科学数据共享实践:以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0,22(6):1358-1369. 被引量:26
-
8丁尧清.开启中学地球科学基础教学的新篇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修订说明[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0(8):8-13.
-
9赵璐.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进展[J].北极光,2016,0(6).
二级引证文献71
-
1袁天凤,刘燕,赵菊,付洪利,李壮,周丽.高师“中国地理”三维七模块课程思政目标体系构建[J].昭通学院学报,2024,46(3):112-120.
-
2刘国波,戎恺,唐力,王伟民,周伟奇,韩宝龙,刘凯,黄洪.深圳城市生态大数据智慧管理和服务平台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J].生态学报,2022,42(24):10051-10059. 被引量:12
-
3王正和.沉积盆地中的两种沉积响应模式[J].地球学报,2008,29(1):103-108. 被引量:3
-
4孟伟,GRAMBOW Martin.地球系统工程与区域环境问题调控的原则[J].环境科学研究,2009,22(4):381-385. 被引量:3
-
5谢谦云.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2009(26):181-181. 被引量:12
-
6李洪博,梅廉夫.反转构造研究进展及其盆山一体化研究思路[J].地质科技情报,2009,28(5):12-21. 被引量:3
-
7卡哈尔.尼牙孜,黄建华,布玛丽娅木.阿布拉.浅议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J].西部探矿工程,2010,22(5):85-87. 被引量:1
-
8何翔,华洪,赖绍聪,周鼎武.秦岭多学科综合性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21(1):44-46. 被引量:13
-
9周婷颋.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法[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6(1):54-57. 被引量:3
-
10宋瑛瑾.中学地理课程的学案优化原则与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160-163.
-
1刘妍慧,屠傲凌,张玉贤,李素矿.培养一流人才: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J].大学科普,2017,11(1):30-31.
-
2陆均天.气候变化·荒漠化[J].大自然,2002(4):42-43.
-
3马一清.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教材浅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85,1(2):94-97.
-
4张锦高.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我校构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特色的学科体系[J].中国地质教育,2005,14(4):23-26. 被引量:2
-
5朱水照.“自然带”概念教学设计[J].地理教育,1997(6):8-8.
-
6高敏.在教学中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31-132. 被引量:1
-
7郭全其.“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材解析(人教版)[J].地理教育,2013(9):12-13.
-
8廖承勇.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神州,2016,0(32):42-42.
-
9地球的构造[J].天天爱学习(三年级),2013(26):21-21.
-
10张锦高.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学习温总理谈话精神的体会[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1-5.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