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共2页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同被引文献91
-
1高亮华.技术理性问题探讨[J].哲学研究,1993(2):64-70. 被引量:22
-
2茹宏丽.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技术发展中的“技术至上主义”[J].电化教育研究,2004,25(8):28-31. 被引量:3
-
3张曙光.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及其现代境遇(上)——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思想的重新解读[J].学术研究,2005(1):28-39. 被引量:14
-
4高文.试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定位——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二)[J].中国电化教育,2005(2):13-17. 被引量:32
-
5费孝通,方李莉.早年生活与文化熏陶——费孝通访谈录[J].民族艺术,2002(3):9-15. 被引量:13
-
6高亮华.“技术转向”与技术哲学[J].哲学研究,2001(1):24-26. 被引量:19
-
7吴国盛.哲学中的“技术转向”[J].哲学研究,2001(1):26-27. 被引量:40
-
8李河.“技术转向”与转向技术的条件[J].哲学研究,2001(1):28-29. 被引量:2
-
9李轶.教育增长与教育发展:历史、概念与政策[J].复旦教育论坛,2005,3(2):33-39. 被引量:6
-
10刘福森.发展的观念[J].学习与探索,2005(2):12-1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8
-
1屈涛.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趋向:深层逻辑与风险规避——兼论易班项目的认知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3(7):77-81. 被引量:1
-
2王更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趋向[J].前沿,2010(14):28-30. 被引量:1
-
3刘和海.论多元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1):23-27. 被引量:1
-
4吴康宁.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四种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2):10-14. 被引量:67
-
5王良辉.教学研究的技术转向及对教育技术学的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6(1):11-19. 被引量:3
-
6吴德强.教学技术化倾向及其根源[J].中国高校科技,2016(3):63-64.
-
7刘远杰.警惕教育发展主义——现代教育发展观念的三副面孔及其批判性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14(1):7-25. 被引量:5
-
8郑永和,周丹华,熊建辉,王晶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教育技术百年历程[J].中国远程教育,2022(3):1-9.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87
-
1周新莲.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及其层次[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3(3):64-67. 被引量:4
-
2乔军豫.挽住传统的“美丽”——针对当下语文教学多媒体泛滥的反思[J].语文知识,2012(3):59-61. 被引量:1
-
3余文森.论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八大关系[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5(1):62-76. 被引量:18
-
4李岩,刘佳,李晓东.高校教师如何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5):116-118. 被引量:5
-
5伍梅添.有感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8):60-60.
-
6韦芳,覃贤.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5):112-117. 被引量:28
-
7严金波.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整合研究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32(3):59-63.
-
8刘东升.数学欣赏融入教学的案例展示与难点分析[J].中学数学月刊,2014(5):53-55.
-
9王淑芬.网络技术下知识可视化的课堂教学范式重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7):43-47. 被引量:12
-
10罗祖兵.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限度及其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60-65. 被引量:47
-
1张桂兰.班主任如何当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09,25(5):9-10.
-
2周红.试谈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6(12):63-63. 被引量:1
-
3刘向永,董玉琦.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的现状——来自教师访谈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4):38-41. 被引量:5
-
4李靖.教育技术的技术化倾向[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8(3):8-11. 被引量:1
-
5教育出现技术化倾向[J].教育文汇,2004(8):8-8. 被引量:1
-
6焦平.高中语文教学初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4):23-23.
-
7刘华媛.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发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23(5):90-90.
-
8彭正梅.现代教育的自身逻辑的寻求及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10,37(9):16-21. 被引量:3
-
9乔舫.克服“纯技术化”倾向——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0(64):119-119.
-
10苏志华.如何看待学校教育的“限制”与“自由”[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