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一氧化碳的提取及化工应用(上)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简要介绍了一氧化碳的性质、资源与制取方法,并着重介绍了通过羰基化合成和费-托合成而制得的几种主要化工产品。
作者
李仲来
机构地区
全国化工合成氨设计技术中心站
出处
《小氮肥设计技术》
2006年第1期20-27,共8页
关键词
一氧化碳
羰基合成
费-托合成
分类号
TQ127.1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55
1
刘晓勤,马正飞,姚虎卿.
变压吸附法回收高炉气中CO的研究[J]
.化学工程,2003,31(6):54-57.
被引量:12
2
祝立群,涂晋林,施亚钧.
活性炭负载氯化铜吸附CO的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1989,17(3):284-288.
被引量:10
3
陈庚申,严慧敏,程宏达,薛彪.
甲壳胺铜吸收剂分离提纯一氧化碳[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93,18(3):15-17.
被引量:2
4
汪贤来,周建良.
CO在负载CuCl的Cu(Ⅰ)Y型沸石分子筛吸附剂上的吸附分离[J]
.石油化工,1994,23(8):502-507.
被引量:12
5
柴慈恩,陈四仿,尤青,骆有寿.
Cu(I)-13X吸附剂络合分离CO的研究[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89,14(1):4-10.
被引量:1
6
宁平,Hans-JorgBart,王学谦,马丽萍,陈梁.
催化氧化净化黄磷尾气中的磷和硫[J]
.中国工程科学,2005,7(6):27-35.
被引量:35
7
陈鸿雁,涂晋林,施亚钧.
载铜活性炭吸附分离氢气中的微量CO[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1(1):1-6.
被引量:17
8
苏春辉,车荫昌.
用CuCl-MgCl_2水溶液从气体中回收CO的研究[J]
.化学工程,1995,23(2):55-57.
被引量:3
9
任占冬,陈樑.
催化氧化法脱除黄磷尾气中PH_3、H_2S催化剂的性能与再生[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05,30(5):27-29.
被引量:1
10
刘延伟.
碳一化工产品发展展望(1)甲醇、合成氨(待续)[J]
.化工技术经济,2005,23(9):6-1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李仲来.
甲醇制低碳烯烃(MTO)技术综述[J]
.氮肥技术,2007,28(2):1-7.
被引量:16
2
陈玉保,宁平,谢有畅,陈云华,孙暠,杨皓,马林转.
变压吸附提纯工业尾气中CO[J]
.化学工程,2009,37(5):57-61.
被引量:5
3
汤娇娣,孙艳.
一氧化碳分离提纯技术进展[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2,37(5):62-67.
被引量:8
4
靳海波.
低温甲醇洗的热再生塔的冷凝器自控分析及合成氨工业的发展趋势[J]
.科学之友(下),2012(10):136-137.
5
艾珍,何霖,谭亚南,韩伟,潘相米,吴砚会,程牧曦,王莉.
一种用于CO吸附的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及研究[J]
.能源化工,2016,37(6):52-5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代磊,李明,胡鸣若.
用于PEMFC的天然气水蒸气制氢系统[J]
.化工学报,2009,60(S1):90-94.
被引量:3
2
刘国峰.
丙烯生产技术综述[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0):10-10.
被引量:1
3
毛东森,郭强胜,卢冠忠.
甲醇转化制丙烯技术进展[J]
.石油化工,2008,37(12):1328-1333.
被引量:24
4
张霖,秦亮,巫明英,王焰,颜巧灵,路世武.
甲醇及其下游产品催化剂研究进展[J]
.泸天化科技,2008(4):330-336.
被引量:3
5
罗腾,俞珠峰,陈贵锋,任世华.
煤基甲醇制聚烯烃项目的经济评价[J]
.洁净煤技术,2009,15(2):8-10.
被引量:4
6
高美莹.
甲醇制烯烃的MTO工艺与市场前景[J]
.广东化工,2009,36(8):104-104.
被引量:9
7
韩永嘉,王树立,张鹏宇,朴文英.
CO_2分离捕集技术的现状与进展[J]
.天然气工业,2009,29(12):79-82.
被引量:23
8
程惠明.
基于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开发[J]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9,30(6):35-38.
9
程惠明.
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的新技术及其进展[J]
.广东化工,2010,37(4):27-28.
被引量:8
10
张健,王华,魏永刚,李孔斋,陈高明,魏刚.
Cu(Ⅰ)/AC(HZSM)吸附剂的制备及变压吸附CO的性能研究[J]
.材料导报,2010,24(16):65-68.
被引量:6
1
周佩芝.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J]
.中学教育,2003(10):41-42.
2
刘克坚.
氧化物的制取[J]
.铜仁师专学报,2001,3(2):56-57.
3
齐俊林,赵立国.
甲烷的制取与燃烧实验的新方法[J]
.化学教学,2000(1):9-9.
4
杜建钢.
能用这种方法制氯气吗[J]
.中学化学,2003(5):21-21.
5
麻沁甜,肖远龙,童敏曼,李正杰,阳庆元,刘大欢,仲崇立.
热力学和计算化学在纳微结构材料构效关系研究与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科学:化学,2014,44(6):812-821.
被引量:2
6
黄锁义,田华,王加彦,王麟生.
含氨基酸的手性化合物外消旋体的制取方法[J]
.精细化工中间体,2004,34(6):21-23.
被引量:4
7
陈伯涛,曾小兵,金林培,朱文祥,赵继周,杨学忠,韩文义,卢坚.
三价镧、铈、钕硝酸盐与1,11-二(8喹啉-羟氧基)-3,6,9三氧杂十一烷固体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的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21(1):59-64.
8
王冬华.
氧化锰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6,45(1):99-102.
9
穆韡,刘大欢,阳庆元,仲崇立.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中吸附气体的扩散速率[J]
.物理化学学报,2010,26(6):1657-1663.
被引量:7
10
梁舒萍.
手性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制取方法[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6(4):59-64.
被引量:2
小氮肥设计技术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