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集群行为的应对与德育反思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学生集群行为已成为高校乃至社会的热点和问题。然而,高校对群体性事件无论是认识上还是实践上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正确认识、处理和预防大学生集群行为已是高校面临的紧迫课题。
作者
李少荣
机构地区
陕西理工学院学生工作部
出处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4-86,共3页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大学生
集群行为
德育反思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Q959.842 [生物学—动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43
同被引文献
73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00
参考文献
3
1
吴泽俊.
大学生集群行为的分析和对策[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19(5):18-21.
被引量:12
2
班华.
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73-80.
被引量:224
3
刘斌志.
社会工作视野与和谐校园建设[J]
.当代青年研究,2005(6):44-47.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雅斯贝尔斯 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33.
2
孙志文.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M].北京:三联书店,1994.80.
3
[法]埃德加·莫兰 陈一壮译.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
[英]彼得斯 邬冬星.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育科学出版社,1996..
6
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26,40,39,31.
7
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巨流图书出版公司[M].,1994年版..
8
徐震.《学校社会工作》[M].五南出版社,1993年版..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日报》[M].,2005年2月26日..
10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共引文献
243
1
刘佳龙,谢艺泉.
“案例式”德育教学的问题反思与改进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20,0(3):112-114.
被引量:4
2
张爱凤.
2019: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的“新”与“变”[J]
.电视研究,2020(3):68-70.
被引量:2
3
闫拓时.
“以人为本”的教育学意义[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1-5.
4
韦兆钧.
关于人文关怀的德育价值的探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9,25(1):102-103.
5
陈艳秋.
论道德教育的“人性化”和“主体性”理念[J]
.文教资料,2008(29):94-96.
6
刘欣,朱成娟.
生活道德教育的哲学溯源及其现实价值探析[J]
.文教资料,2007(30):57-58.
7
甘露.
关注学生心理——班主任工作的法宝[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3):153-153.
8
任学军.
浅谈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学校教育中的修复及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08(3):31-31.
被引量:2
9
黄世谋,刘明娣.
关于对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的新思考[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37-40.
被引量:1
10
赵竹梅.
浅谈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J]
.经济视角(中),2011(12):92-9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3
1
李佐卫,陈庆华,张学忠.
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11-15.
被引量:97
2
王万志,周光迅.
试论当前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6-9.
被引量:7
3
温志嵩.
网络舆情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对策探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1):86-89.
被引量:19
4
郭正贤.
高校危机管理的探索[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4):65-67.
被引量:43
5
计卫舸,宋景华,周长杰.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智能预警系统的设计[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2,33(2):154-156.
被引量:3
6
凌常荣.
高校政工干部在大学生突发事件中的角色意识[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S1):160-162.
被引量:3
7
刘能.
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J]
.开放时代,2004(4):57-70.
被引量:237
8
潘东良.
学校危机的类型、特点及管理策略[J]
.教育科学研究,2004(8):26-28.
被引量:58
9
朱晓斌.
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的模式与政策[J]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2):45-50.
被引量:81
10
叶瑜,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
从动乱与水旱灾害的关系看清代山东气候变化的区域社会响应与适应[J]
.地理科学,2004,24(6):680-686.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12
1
蔡杰.
大学生集群行为的诱因及防控[J]
.决策咨询,2012(2):67-69.
2
张军霖,袁瑞星.
高校学生公寓集群行为研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5):85-86.
被引量:1
3
耿依娜.
近年来国内校园危机管理研究综述[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12):51-54.
被引量:18
4
毛欣娟,曹鸿.
高校群体性事件特点及成因分析[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0-55.
被引量:10
5
李佳源.
突发事件诱发的大学生集群行为对策探析——以汶川特大地震为例[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2):107-109.
6
赵海荣.
辅导员在预防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作为[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171-172.
被引量:13
7
王烁生.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成因和处置研究[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5):20-22.
被引量:3
8
陈均土.
高校网络舆情问题及其破解[J]
.思想教育研究,2010(11):84-87.
被引量:50
9
杨玲.
情绪表达与高校学生的集体行动[J]
.贵州社会科学,2011(6):124-126.
被引量:2
10
吴晓华.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诱因研究[J]
.科教导刊,2011(16):214-2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00
1
杜成煜.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3):106-107.
被引量:5
2
李康海,秦宏毅.
文化失调视域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及其干预机制研究[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24(1):53-56.
被引量:4
3
高洁.
危机管理在高校二级学院的应用探讨[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4):102-105.
4
王永进.
试析校园的聚众行为及其控制[J]
.高等农业教育,2009(7):52-54.
被引量:1
5
杨琳琳.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突发性事件控制研究[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1):43-44.
被引量:1
6
王树华.
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10(5):24-27.
被引量:5
7
李伟东,刘敏姬.
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J]
.教育与职业,2010(21):71-73.
被引量:42
8
吴晓玲,鲁克敏.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及相关法律规制[J]
.教育学术月刊,2010(6):61-63.
被引量:7
9
徐红梅.
预防和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视角[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10):61-64.
被引量:3
10
胡尹慧.
高校公共群体性事件的分类及成因分析[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262-263.
被引量:1
1
慕向斌,唐征友.
“荣辱观”语境下的高校德育反思[J]
.江苏高教,2010(3):112-114.
被引量:1
2
於瑞丰.
赞美 信任 成功——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德育反思[J]
.吉林教育(综合),2014,0(1S):31-32.
3
何平.
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生与死——浅谈人生价值意义及德育反思[J]
.考试(教研版),2010(8):19-19.
4
李长亮柳辉.
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的德育反思[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5(12):00205-00205.
5
贾元荣.
一个案例引发的德育反思[J]
.江西教育(综合版)(C),2012(12):19-20.
6
杨科.
大学生德育教育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247-247.
7
陈怡,秦霞.
德育的反思与重构[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5):20-24.
8
王燕华,张祥云.
道德重构与德育反思[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5):1-3.
被引量:1
9
沙文良.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简易处理和预防的方法[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08,0(2):97-97.
10
王梁.
我的两堂特殊心理课及其德育反思[J]
.浙江教育科学,2005(4):40-41.
高教探索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