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框架
被引量:
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国家形象属于国际战略博弈的基本范畴。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的战略作用是通过其作为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现的。我国应将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明确纳入国际战略体系,从设计国家形象、巩固客观基础、运筹战略措施、占领传媒制高点等方面构建起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框架。
作者
韩源
机构地区
西南财经大学
出处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4,共6页
Contemporary World and Socialism
基金
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项目资助成果
关键词
全球化
国家形象
战略框架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582
引证文献
53
二级引证文献
250
参考文献
2
1
.《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刘康与李希光的对谈》[N].《环球时报》,1999年8月6日第11版.
2
http ://www. media. tsinghua. edu. cn.
共引文献
6
1
叶自成.
在多边合作中推进中日关系发展[J]
.国际政治研究,2002,23(4):18-32.
被引量:2
2
罗丹.
《环球时报》对国家形象的提升作用——从其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谈起[J]
.新闻世界,2010(8):110-111.
3
姚俊娟.
对美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J]
.理论观察,2013(11):23-24.
4
祁述裕.
国际文化竞争力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5):66-71.
被引量:32
5
胡连生.
美欧收入分配政策的差异及其成因[J]
.科学社会主义,2003(6):65-69.
被引量:3
6
孙万怀.
刑法的功能贫困——惩治腐败的阶段性思考[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4):63-68.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582
1
李胜楠.
和谐社会经济发展和新闻传媒的共生关系[J]
.新闻传播,2020(9):115-116.
被引量:2
2
田宓.
跨文化视野下国家形象的影像构建——评《国家形象的影像构建与传播》[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4):134-134.
被引量:2
3
孙岩,陈露.
女性主义视域下关怀与正义的哲学审思——基于弗吉尼亚·赫尔德的关怀伦理学[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3,40(1):116-121.
被引量:3
4
黄仁伟,胡键.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软力量建设[J]
.社会科学,2007(8):4-12.
被引量:14
5
刘永艳.
法治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J]
.法学论坛,2007,22(5):21-24.
被引量:5
6
查晓燕.
“异”之诠释:19世纪上半期俄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
.俄罗斯文艺,2000(S1):57-61.
被引量:4
7
徐崇利.
WTO多边投资协定议题与中国的基本策略分析[J]
.法律科学,2004,22(4):119-127.
被引量:18
8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2009,6(1):24-30.
被引量:1866
9
任孟山.
议程设置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J]
.东南传播,2008(11):17-19.
被引量:8
10
阎学通.
国际环境及外交思考[J]
.现代国际关系,1999(8):8-1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53
1
李兴华,王亚丽.
建国瓷:变革时代的国家行为、视觉形象和审美实践[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4,27(1):97-111.
2
陈驰,陈思思,孙璐.
“留学贵州”品牌课程建设背景下在线礼仪课程供给侧改革路径[J]
.多彩贵州文化学刊,2023(1):267-279.
3
刘伟亮.
浅析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相关性——以美国为例[J]
.学术探索,2006(6):82-87.
4
沈义贞.
塑造国家形象:影视艺术的新使命[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1):158-161.
被引量:10
5
郭秀清,牛冬梅.
中国国家利益视野中的环境安全:地位与作用[J]
.理论月刊,2007(7):42-45.
6
刘伟冬,居其宏,沈义贞,方仪.
艺术作品中的国家形象[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7(3):1-9.
被引量:5
7
刘艳房,张骥.
国家形象及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研究综述[J]
.探索,2008(2):69-73.
被引量:20
8
王浩雷.
关于党和国家形象对外表述的若干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3):98-102.
被引量:5
9
李兴国.
公共指引系统与国家形象[J]
.国际新闻界,2008,30(11):46-51.
10
房桦.
十年来中国软实力发展研究综述[J]
.现代国际关系,2009(1):56-6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50
1
相德宝,曹春晓,庄思雨.
崛起与遏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贸易战中美国家形象研究[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9(1).
2
赵雅斐,王祖嫘.
马来西亚非华裔中文学习者的中国形象认知研究[J]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21(1):75-85.
被引量:1
3
戚雪柯.
符号学视域下吉祥物“冰墩墩”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作用[J]
.新闻传播,2022(14):14-16.
被引量:3
4
寇翔宇.
受众视角下的战争电影叙事策略与国家形象认同[J]
.新闻知识,2022(9):84-91.
5
张雅欣,林世健,王雪儿.
从“建构”到“认同”:以科学传播构建人类共识促进国家媒体形象传播[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6):131-147.
被引量:2
6
杨波,柯佳明.
国家形象是软实力吗——基于跨国并购的视角[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4):135-155.
被引量:9
7
齐小俊,朱献珑.
国家形象研究的分布轨迹和热点趋势分析——基于1991—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考察[J]
.文化与传播,2023,12(6):1-9.
8
蒋真,潘芳萍.
阿曼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构建[J]
.外国问题研究,2023(3):20-30.
被引量:1
9
李兴华,王亚丽.
建国瓷:变革时代的国家行为、视觉形象和审美实践[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4,27(1):97-111.
10
周燕萍,黄潇豪,赖雨倩,田云华.
新时代“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特色民间外交的实施路径与挑战[J]
.开放经济研究,2020(1):164-178.
1
杨晨,刘顺平.
从礼仪视角出发论中国外交政策发展[J]
.科教文汇,2009(9):201-201.
被引量:2
2
张玉琳,徐志文.
论邓小平从战略高度抓教育的思想[J]
.教育探索,2000(8):5-6.
3
张金福.
试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J]
.理论观察,2016(12):44-46.
被引量:3
4
田建国.
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若干理论思考[J]
.山东电大学报,2006(2):4-9.
5
杨晓超.
增强“四个意识” 深化政治巡视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J]
.中国纪检监察,2017(5):8-10.
被引量:2
6
杨士英,李杰.
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和作用[J]
.学习论坛,1997,13(2):9-10.
7
石平.
发挥标本兼治战略作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J]
.求是,2017(6):57-58.
被引量:4
8
李宁.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战略问题[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1(S1):88-91.
9
陶季邑.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对美国战略的若干共同点[J]
.东南亚研究,2003(2):75-80.
10
贺祥林.
认清精神文明的性质特征、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J]
.学习月刊,1997(2):4-6.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