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李东垣“脾升胃降”学术思想阐析
被引量: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脾升胃降是中医学重要理论之一,历代论述众多,而具体、系统地应用当首推李东垣。他立足于升降,取法于阴阳,着眼于脾胃,从他的《脾胃论》中可以发掘脾升胃降的生理作用、病理意义及临床应用要点。
作者
王剑发
宋炳礼
机构地区
德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乐陵市杨安镇中心卫生院
出处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4,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脾胃论
脾升胃降
中医理论
李东垣
分类号
R2-52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67
引证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136
参考文献
2
1
李杲.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442.
2
徐寿生.
李杲脾胃阴阳升降理论探讨[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4):9-10.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60.739,728,722-723,27,292-293,292,293,740,741,299-300.
2
.道藏:33册[Z]三家本[M].,1988..
3
.道藏:23册[Z].,.675621.
4
.道藏:22册[Z].,.38410211.
5
.道藏:14册[Z].,.334519.
6
.道藏 13册[Z].,.951.
7
.道藏 34册[Z].,.281.
8
.道藏 1册[Z].,3..
9
.道藏 21册[Z].,.699.
10
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184,108.
共引文献
11
1
张再宁,刘长发.
升阳益胃汤理论探讨与验案[J]
.黑龙江中医药,2023,52(4):157-159.
2
付艾妮,朱书秀.
中医气机升降学说与脾胃病的辨证论治[J]
.中西医结合研究,2009,1(6):325-325.
被引量:3
3
付艾妮,全国芳.
中医升降理论及其在脾胃病证中的运用[J]
.河南中医,2010,30(2):130-131.
被引量:3
4
邓生菊.
重视和支持兰州地区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J]
.兰州学刊,2000(1):23-25.
5
冯兴志,马淑红,吴越,杨涛,李浩.
再论李杲重视胃气思想[J]
.吉林中医药,2012,32(9):865-866.
被引量:3
6
王旭光,杨大男.
脾胃气机升降对肺系疾病的影响浅探[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6):775-776.
被引量:11
7
王晓玲,王彩霞.
“脾气主升”之释义及机理初探[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5):95-97.
8
刘思宇,王振兴,魏静静,柳彦佐,李瑞雨,苏震东,王博瑶.
应用《周易》象思维浅析“中土”脾胃与补中益气汤[J]
.中医药导报,2018,24(17):10-12.
被引量:3
9
吉堃,王兴臣.
升阳益胃汤理论探析与验案三则[J]
.中医药通报,2021,20(1):70-72.
被引量:6
10
张金松,白鹏,刘竺华.
刘竺华从脾升胃降论治脾虚气滞型便秘经验[J]
.国医论坛,2024,39(1):54-5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67
1
刘群,杨晓农.
中药升降浮沉之现代认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6):1215-1218.
被引量:13
2
董汉良.
试谈风药壮气的临床意义[J]
.实用中医药杂志,1991,0(3):31-32.
被引量:8
3
魏玮,郝建军,周晓莉.
辛开苦降法与脾升胃降[J]
.中医杂志,2004,45(9):715-716.
被引量:25
4
柴可夫,胡补菊.
从气机升降探讨胃病的治疗[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4,10(1):2-3.
被引量:1
5
陶双友,程宏辉,周福生.
周福生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J]
.新中医,2005,37(5):15-16.
被引量:9
6
潘学柱.
肝阳虚理论基础探析[J]
.吉林中医药,1995,15(5):2-3.
被引量:10
7
翟春涛,杨鹏斐.
“提壶揭盖法”理论依据与临床应用[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4):000-000.
被引量:18
8
李冀,毕君辉.
浅析脾胃气机升降[J]
.中医药信息,2005,22(6):1-2.
被引量:14
9
于虹.
论中药的法象药理[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1):648-649.
被引量:40
10
董振华.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的贡献[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11):18-21.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25
1
张志峰.
李杲升降观探讨[J]
.新中医,2008,40(5):5-6.
被引量:5
2
张慧君,康开彪.
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脾胃病的治疗[J]
.甘肃中医,2009,22(1):4-5.
被引量:2
3
焦卫东.
脾胃气机升降理论的探讨及应用[J]
.中医研究,2010,23(2):20-22.
被引量:20
4
王淑颖.
经方验案2则[J]
.吉林中医药,2011,31(4):357-357.
被引量:1
5
魏铭.
脏腑气机升降的临床应用[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539-2540.
被引量:1
6
丁刚.
东垣治脾胃病基本理论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6):4691-4692.
被引量:6
7
杨秀秀,张义明.
脾胃病重在调升降的辨证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9):101-102.
被引量:1
8
方盈盈,袁拯忠.
《脾胃论》遣药特点探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9):1143-1146.
被引量:17
9
王捷虹,沈舒文,刘力,汶明琦,许永攀,惠建萍.
脾胃气机升降理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J]
.中医药信息,2014,31(3):33-34.
被引量:15
10
王灿,蔡玉梅,张雨帆,郑继范,姚秋雯,韩颖,王琼.
经脉循行与气机升降的关系探讨[J]
.亚太传统医药,2019,15(1):76-7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36
1
全毅,杨玉嫔,袁红霞.
基于中医时间医学理论袁红霞教授辨治脾胃病经验探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0,28(3):223-226.
被引量:5
2
赵田田,成晓萍,刘啊慧.
基于经络辨证探析《黄帝内经》针刺治疗水肿[J]
.四川中医,2022,40(2):21-24.
被引量:1
3
宋杰,银艳桃,雷力民,林寿宁,王建超,廖健思.
中医药从“瘀”论治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8):62-66.
被引量:7
4
司秀影,郭峥,张迪,刘璐佳,王有鹏.
王有鹏运用甘露消毒丹治疗儿科疾病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6):41-44.
被引量:2
5
黄晓华,王意,丛晶(指导).
蒋文照教授治疗脾胃病相关药对分析[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7):425-426.
6
王成果.
胡希恕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学术思想探讨[J]
.吉林中医药,2012,32(1):29-30.
被引量:11
7
王捷虹,沈舒文,刘力,殷群.
从三泻心汤谈仲景重视调理脾胃气机的思想[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1):1263-1265.
被引量:5
8
冉青珍,路洁,路喜善,路志正.
浅谈升降理论在妇科的应用[J]
.中医杂志,2012,53(11):920-922.
被引量:8
9
耿燕楠,刘子丹,宋红春,陆为民.
徐景藩运用升降理论诊治脾胃病经验[J]
.中医杂志,2014,55(1):12-14.
被引量:25
10
张建平,张淼,张红霞,杜武勋,魏聪聪,王焕玲,佟颖,丛紫东.
田芬兰教授用中药治疗疑难病经验总结[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1):68-69.
被引量:2
1
董凤来,张忠灵.
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临证应用要点[J]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5(2):75-75.
2
孙蓉蓉,过伟峰,李婷婷.
中风先兆及其防治[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3):198-199.
被引量:3
3
于晓东.
《内经》对中风病因的认识[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13-214.
被引量:3
4
王文健.
中心性肥胖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和中医药防治研究[J]
.华夏医药,2009,4(4):264-273.
5
金玲.
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关系[J]
.丹东医药,2006(2):17-17.
被引量:1
6
冯海涛,陈修平,王一涛.
血管平滑肌增殖模型及中药抑制作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5):939-944.
7
史正刚.
试论“脾常不足”与“脾健贵在运”[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10(2):118-119.
被引量:9
8
曲体乾,邹霞.
桂枝汤加减治疗颈肩背综合征[J]
.中国民间疗法,2017,25(3):48-48.
9
庞素华,刘瑞忠.
血府逐瘀汤的新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5,7(19):45-45.
10
张大明,杨建宇.
“和法”探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2):138-139.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